讓職涯走得更長遠:找工作時是否該考慮「把興趣當飯吃」?

讓職涯走得更長遠:找工作時是否該考慮「把興趣當飯吃」?
Photo Credit: Yuya Shino/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有些人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再能夠當成興趣了?這對我來說,就是「興趣」和「熱情」的差異。在我的分類中,熱情是興趣的高階概念。

這系列第一篇提到「興趣─能力─價值」的生涯金三角,不曉得有沒有人想問:大家常說的熱情和天賦又在哪裡呢?跟興趣和能力又差在哪裡呢?這部分的論點百家爭鳴,在進入職業世界比對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自己對於熱情、天賦的看法。

未命名
Photo Credit:陳韋丞

我認為興趣和能力各自都有更高階的概念:熱情和天賦。

熱情 vs. 興趣的雞蛋理論

為什麼有些人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再能夠當成興趣了?這對我來說,就是「興趣」和「熱情」的差異。在我的分類中,熱情是興趣的高階概念。

熱情和興趣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可以為了熱情承受許多痛苦,但興趣無法。」如果一個興趣不只是單純的生活小調劑,而是可以為了那件事情,忍受許多辛苦困難,這就可以稱得上是熱情,是興趣可以當飯吃的關鍵。

以電競選手來說,喜歡打電動不是唯一的門檻,選手們為了精進自己的技術和表現,可以花非常多時間研究戰術、搭配演練,甚至到了手腕肩膀有些職業傷害的地步。能夠付出這樣的條件,才是興趣職業化的關鍵步驟。

我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歸納出一個熱情和興趣的雞蛋理論。熱情就像蛋黃,興趣就像蛋白。我們對於很多事情有「興趣」,但這些興趣背後的高階共通因素,才是真正的核心,指向我們「熱情」的所在。

我們對於熱情領域有強烈的喜愛,也因此延伸出對於周邊相關領域的興趣。

舉例來說:我以前就知道自己喜歡心理學、職場發展、天賦熱情、人力資源等概念。後來進入職涯諮詢領域,發現職涯諮詢領域當中,有我喜歡的幾乎全部元素。

當時我才體會到:在這些興趣背後更吸引我的東西,原來就是我的熱情所在。因此我也常跟來訪者探討,興趣背後的真正原因。曾經一次我用自己研發的「職遊旅人」牌卡協助諮詢時,有個應屆畢業生挑選了化學工程師、獸醫、醫師、動物飼養員等牌卡,他把這些歸成同一類,並說出他從小對動物的熱情和相關故事。

在敘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熱情:動物。於是我們就把這個熱情元素納入他未來的職涯發展進行討論。

因為成就感而培養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認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當然事情都有各種脈絡和緣由,我發現通常這類興趣跟成就感有所關連。

大家在討論職業價值觀的時候,都會提到成就感的重要性。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如果逐漸勝任、特別擅長、做出名聲、被大家重視和需要、滿足了內在需求,我也相信這樣的情況下,會累積出興趣甚至熱情。

有時候我們不一定是喜歡那事物本身,而是喜歡伴隨那個事物而來的其他東西。

能力和天賦

到底有沒有天賦存在?我的經驗是有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關於天賦的判斷方法,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學生時代各個科目的學習狀況都差不多,不過物理特別爛,國文特別好。

物理爛到完全聽不懂,台上老師從頭到尾講的內容我都無法吸收,補習花了很多時間也只能搶救在及格邊緣。更可怕的是,成績出來我通常也不知道自己對在哪裡、錯在哪裡,就這樣度過非常可怕的高中時期。

國文雖然很好,但對於文學的喜愛跟真的要念中文系還是有些差別,也沒有想把職業作家當成目標。如此度過了迷茫的選擇科系時期,後來想要透過念心理系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對於天賦的概念,非常嚮往卻又無法踏實感受到。一直到接觸職業生涯諮詢的時候,狀況大幅轉變。

剛開始接觸這方面內容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很能夠了解這個領域的知識。看過之後就很容易知道這個理論要說什麼、這個工具怎麼用,知道如何運用在實際場域,甚至還能舉一反三,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因此我非常確信自己在這個方面是有天賦的。

除了領域屬性的能力天賦(職涯諮詢、心理諮商、人力資源等等),還有一般屬性的能力天賦(人際、表達、思考等等)。

有天賦的能力,會比沒有天賦的能力更容易培養,在市場中也會更有競爭力。不過很妙的是:我們經常會忽略自己的天賦線索,認為那些是很自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很擅長、自然而然就能做到,所以也覺得大家應該都能做到吧!沒什麼特別了不起的。

但其實不然。很多時候對一個人來說輕鬆容易的事情,對另一個人來說有如登天之難。我和一個好朋友的特長就差異很大:他擅長「行動」,先做了再說,一邊嘗試驗證,也不太害怕犯錯;但我剛好相反,我擅長「思考」,希望有計畫之後再實踐,不想出錯。習慣先行動,就是他的強項、我的弱項;習慣先思考,就是我的強項、他的弱項。

在天賦部分,我常使用的工具是蓋洛普的34天賦優勢測驗。這份測驗題目設計採用強迫選擇、避免全部皆高的狀況,目的在於突出相對強勢的特質。萃取的層次也很剛好,34個特質很具體,搭配原本的書一起看,可以對工作上的優勢發揮有初步的方向。不過如果要進行測驗、看更完整的測驗說明,需要花費一筆費用。所以通常會先直接用書中揭露的訊息討論。

熱情和天賦可以帶來複利效應

熱情和天賦,是在興趣和能力之上的高階概念。如果要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在基礎的生涯金三角之上,進一步掌握熱情和天賦的方向,思考這些元素如何融入在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當中,會是長期來說最有投資報酬率的領域。

熱情和天賦,是我們樂在其中、天生擅長的事情,如果持續投資,就可以獲得複利效應。就如同年利率1%和年利率5%的差異,短期來看差距不大,但長期來看就會有雲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