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佛洛伊德在說些什麼?精神分析學入門簡介

到底佛洛伊德在說些什麼?精神分析學入門簡介
Photo Credit: AP IMAGE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現代心理學界,佛洛伊德的理論,有不少人認為佛洛伊德的理論不科學,主要原因是精神分析學牌的論述手法會任意修補(arbitrarily patch)自己的理論,以配合觀察結果。

先說超我,超我其實是象徵社會規範(social norms),即是「你應該做什麼」與「你不應做什麼」,超我是會向「本我」的慾望說不。那超我是怎樣形成呢?其實又是戀母情意結,當本我想和母親做愛,又意識到父親相比自己的強大,就會滋生被閹割的恐懼(castration fear)。此時,對母親的性慾便會透過自我防衛機制被壓抑(repress)進潛意識之中,超我亦告形成——作為一個規範、壓抑慾望、遵從社會的「我」。

自我(Ego)

但是,如果一味壓抑自己的慾望,會令我們非常痛苦。比較好的做法,是以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儘量滿足我們的慾望,這正正就是自我的功能。自我是依據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運行的「我」,主要功用是調和(mediate)本我的慾望與超我的規範,並以適宜的方式主導自己的行為。

自我能採納較為優秀的自我防衛機制,而不是一味壓抑慾望。又說戀母情意結:自我會運用認同(identification)和內化(internalisation)的自我防衛方式,認同父親的價值觀與行為並嘗試複製。為何要這樣做?是這樣的:當你成為一個和父親相似的人,你不是就能和一個自己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嗎?這樣慾望(想和自已的母親做愛)和現實(不能和自已的母親做愛)便得已調和,以折中、合宜的方式呈現(和一個和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

總的而言,自我是一個心理強健的人的重要部分。能平衡慾望與目標。例如減肥,你本我的慾望是要不斷吃垃圾食物;而超我知道這是不應該的;自我便會制定合適的方案並實行,如退而求其次,吃健康的零食、或控制自己進食的份量。由此可見自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真的想和父母做愛嗎?佛洛伊德理論的價值與限制

AP_281109015
Photo Credit: AP IMAGES / 達志影像

佛洛伊德兩個最重要的理論說完了。相信你一定會想問:那究竟我真的想和父母做愛嗎?這個問題很具爭議性,我不認為我有足夠能力解答。但我的建議是這樣的:你可以把戀母情意結視為一個故事,學習當中的道理。

什麼道理?先說佛洛伊德的理論,在現代心理學界,有不少人認為佛洛伊德的理論是不科學的(non-scientific)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分析學牌的論述手法會任意修補(arbitrarily patch)自己的理論,以配合觀察結果。例如,我說你想和父母做愛,你矢口否認,我便可以說你只是壓抑了這個慾望。到你承認如此,我便說我的理論是正確的。這種公就我赢、字就你輸的理論,就好像人類圖、星座一樣聽起來很萬能,但實質上什麼也沒有說。當然這個批評只針對較原始的精神分析學,較現代的精神分析學其實有方法處理這個問題,但篇幅所限就不談了。

對於心理學界發展、或個人理解上,我認為佛洛伊德其中幾個觀點是影響甚遠:

  1. 我們不可以直接觀察自己心智的全部內容,但實際上有很多動機想法是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到的。
  2. 人類的心智並非一個單一的個體,而是由不同的慾望、意識組成。
  3. 顯明的意議,只是心智其中一部分(甚至是較少的一部分)。

基本上,這些想法受現代心理學廣為認何,這是要歸功於佛洛伊德的。而這些理論,對個人理解的意味亦極為深遠。最簡單的,就是我們不能單靠意志(因為是顯意識的一部分)主導自己的行為,需配合情緒、環境設計等等方能控制我們的走向。有機會再和大家談精神分析。

本文獲樹洞- TreeholeHK授權轉載,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