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依附理論:為何會覺得動物的嬰兒可愛?

依附理論:為何會覺得動物的嬰兒可愛?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依附是嬰孩在誔生在這個世界後,在完全沒有任何自理能力下,和媽媽建立的情感連結(emotional bond),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建立的情感連結。

從和讀者的交流中,我發現有很多朋友對心理學中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十分有興趣,尤其對於嬰兒時和媽媽之間建立的依附類型(attachment styles)對長大後人際關係發展的影響尤其感興趣。有見及此,我打算用幾篇貼文簡單地敍述一些經典的依附理論知識。

其實在2019年1月時我曾介紹Harry Harlow(1905-1981)的猴子嬰兒和替代猴子媽媽間的實驗,這一系列在1950末期進行的實驗證實了動物嬰兒對於照顧者(caregiver,常指媽媽)的依附絕不是只是純粹以食物為本的,它是一種情感上、身體接觸上的依附。如果這篇文章有興趣,可於此閱讀。

Harry Harlow認為依附基於一種讓人舒適的觸感(contact comfort),而另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John Bowlby(1907-1990)更認為動物嬰兒對照顧者的依附行為是基於演化上的遺傳因素。依附是演化出來的本能行為,因為它具有高度的演化價值。不論動物嬰兒或照顧者都有內在的自動機制去讓依附得以發生。例如,成年人一般都會覺得動物的嬰兒時期十分可愛,這種對動物嬰孩本能上的喜愛增加了我們自願去愛去保護去照顧嬰孩的機率,使動物嬰孩有較大機會生存;此外,成年人一般本能上覺得嬰孩的哭聲特別令人煩厭,這種負面感受也使成年人們更願意去制止嬰兒的持續哭鬧,變相解決了嬰孩們哭鬧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對嬰孩來講都對生存不利,例如肚子餓、過冷過熱、生病等等。

依附是嬰孩在誔生在這個世界後,在完全沒有任何自理能力下,和媽媽建立的情感連結(emotional bond),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建立的情感連結,這一個情感連結的質素對於我們如何理解他人,如何理解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為大家介紹在依附理論中影響力十分巨大的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