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將迎來8天連假「旅遊返鄉潮」,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全境列入「緊急事態宣言」

將迎來8天連假「旅遊返鄉潮」,安倍晉三宣布日本全境列入「緊急事態宣言」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宣布日本全境皆列入「緊急事態宣言」,安倍晉三也宣布擴大紓困對象,從只補助貧困弱勢,改為每人將加發10萬日幣。目前,還有哪些國家也直接撒現金紓困?

因應日本8天連休的假期來臨,日本16日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擴大到全境47都道府縣,首相安倍晉三呼籲民眾,避免不必要的旅遊和返鄉。此外,安倍晉三也宣布考慮擴大紓困對象,給每位國民10萬日圓(約新台幣2萬8000元/港幣7200元)的補助,但日媒報導,新的紓困方案所需財源超過12兆日圓(約新台幣3兆4000億元/港幣8600億元),可能得發行赤字國債籌錢。

「黃金週」8天連休,日本宣布全境納入「緊急事態宣言」

(中央社)日本一年一度的「黃金週」長假將從4月底放到5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著眼屆時可能出現大規模人潮移動,恐讓疫情更加擴散,因此16日晚間決定擴大「緊急事態宣言」到日本全境。

因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安倍4月7日在聽取專家意見並赴國會報告備詢後,基於「新型流感對策特別措施法」首度公布「緊急事態宣言」,當時以東京都、大阪府、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兵庫縣及福岡縣7個都府縣為實施對象,時間到5月6日止,為期約一個月。

但由於境內疫情持續延燒,加上部分未被納入「緊急事態宣言」的府縣對中央政府作法頗有微詞,就在距首波「緊急事態宣言」才9天後的16日,安倍再公布第2波「緊急事態宣言」,將適用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及全境47都道府縣。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16日晚間約8:30(台灣/香港時間7:30)在首相官邸召開對策本部會議,安倍會中表示,北海道、茨城縣、石川縣、岐阜縣、愛知縣及京都府共6道府縣,疫情蔓延程度跟首波「緊急事態宣言」對象的7都府縣相同。

根據NHK統計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4月17日上午10:30(台灣/香港時間9:30),日本確診病例數排名,前7名分別是東京都2595例、大阪府1020例、神奈川縣675例、千葉縣595例、埼玉縣564例、福岡縣462例、兵庫縣454例,這7個地區正是4月7日首波「緊急事態宣言」的實施地區。

而安倍所提到「疫情蔓延程度也很高」的6個道府縣,則排名接下來的8~13名,分別為愛知縣372例、北海道336例、京都府225例、石川縣146例、岐阜縣135例、茨城縣123例。

全日本合計以有9297例確診。

安倍說,由於都會區民眾移動所造成的群聚感染,在上述縣以外地區也多有發生,疫情有擴大傾向;因此,為抑制地區疫情流行,特別是從盡可能減少黃金週時期的人潮移動,決定將日本所有都道府縣都納入緊急事態措施實施對象。

安倍呼籲,「拜託大家絕對要避免不必要及不緊急的返鄉及旅遊等跨都道府縣移動」。

他說,「緊急事態宣言」效期到5月6日截止,無論如何都必須達成「至少7成、盡量8成」的人際接觸減少目標。

什麼是「黃金週」連假?根據日本旅遊網站《樂吃購!日本》的介紹,日本每年4月底至5月初,都會碰上一連串國定假日,形成多天連假,被稱為「黃金週」。這些國定假日包括4月29日的「昭和之日」、5月3日的「憲法記念日」、5月4日的「綠之日」、5月5日的「兒童節」,其中昭和之日及綠之日皆為紀念已故昭和天皇。由於2020年的憲法記念日為星期日,因此隔週一的5月6日設為「補休日」,2020年的黃金週共連休8天。

一開始只讓7個都道府縣「緊急事態宣言」,沒被納入的地方頗有微詞

安倍於本月7日首度公布「緊急事態宣言」,只將7個都府縣列為實施對象。當時,日本部分沒被納入的府縣對此頗有微詞,有的知事籲請中央將自己的道都府納入,有的知事自行公布無法律依據的「緊急事態宣言」。

《中央社》報導,京都府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的大阪府及兵庫縣,在經濟文化上有密切接觸關係,平日相互往來民眾也很多。京都府知事西脇隆俊10日曾說,京都府跟7都府縣相比,也是屬於疫情嚴峻地區,籲請將京都府納入「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

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則在10日自行公布「緊急事態宣言」。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愛知縣在疫情持續延燒之際,將從18日起籲請部分業者暫時停業,並研究自行給予配合業者一律50萬日圓的「合作補助金」。

日本石川縣知事谷本正憲考量縣內確診人數已破百人等情況,13日也自行公布「緊急事態宣言」;石川縣金澤市長山野之義同天也舉行記者會,自行公布「緊急事態宣言」。

至於北海道日前因連續5天單日新增病例逾10例,出現第二波感染情況,讓北海道與札幌市政府13日自行公布「緊急共同宣言」,部分學校將停課,並籲請民眾避免外出。

RTX7DG8A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4月7日率先進入「緊急事態宣言」的東京都,原本繁華的商店街16日已經幾乎沒人。

不只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更打算每人發10萬日幣

《中央社》報導,安倍16日除了宣布全國進入「緊急事態宣言」,也調整緊急經濟對策,原本擬定的措施是限收入銳減、經濟陷困的家庭每戶補助30萬日圓(約新台幣8萬5000元/港幣2萬2000元),但現在改變措施,將擴大補助的對象。

他說,這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籲請民眾盡量少出門,民眾行動受限,所以考慮給全國每一位國民一律補助10萬日圓(約新台幣2萬8000元/港幣7200元),執政黨正在研議方案。

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的幹事長齊藤鐵夫16日表示,每位國民一律補助10萬日圓的措施若實施,將儘速發錢,讓民眾約在5月下旬起到6月初可拿到錢。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全體國民一律每人補助10萬日圓的話,所需財源逾12兆日圓(約新台幣3兆4000億元/港幣8600億元)。原本預定的措施是給收入銳減、經濟陷困家庭1300萬戶每戶補助30萬日圓的措施,財源約需4兆日圓。因此,若改為每人發10萬日圓的話,追加預算案的歲出總額可能要膨脹到16.8兆日圓,將來須靠發行赤字國債籌錢。

澳門、香港、新加坡、美國也都「直接發錢」

除了日本將考慮給每一位國民10萬日幣補助,以「直接發錢」紓困還有澳門、香港、新加坡及美國。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連續12年都在7月發放現金的澳門政府,2月24日宣布,因應疫情提早於4月發放現金,持有澳門居民身分證的永久居民都可獲1萬元澳門元(約新台幣3萬8000元),非永久性居民則發放每人6000澳門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

香港則在2月26日宣布,將為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港幣現金1萬元(約新台幣3萬8000元)。

《風傳媒》報導,新加坡則在4月9日宣布,針對年滿21歲以上的新加坡國民,根據所得不同、每人可發放新加坡幣600元~900元的現金補助(約新台幣1萬3000元~1萬9000元/約港幣3260元~4880元);未滿21歲者則發放300新元補助(約新台幣6000元/港幣1630元)。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