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忙應對武漢肺炎之際,中國地質勘探船又在南海爭議海域出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4月初發生越南漁船遭中國海警船衝撞事件,16日中國「海洋地質8號」勘探船出沒在馬來西亞外海,引起外界對中國對東南亞國家忙著防疫之際,乘虛而入的質疑。
正當東南亞各國忙於應對「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之際,中國的海警船近日卻頻頻出現於南海主權爭議海域,引起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關注。
路透社報導,根據船舶追踪服務網站Marine Traffic資訊顯示,中國「海洋地質8號」勘探船4月14日出現於越南158公里外水域的在專屬經濟區(EEZ)內,接著近在16日現身在距離汶萊和馬國海岸352公里(218英里)處進行勘探,其所在的位置離馬國專屬經濟區以北不遠處,而越南和馬國曾都對那片海域提出主權聲索。

路透社報導提到,一名擔憂訊息敏感的馬國海事局匿名消息來源表示,該國海岸警衛隊的一艘船隻已在跟踪監視海洋地質八號的行踪。還有兩個了解情況的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海洋地質8號曾有多達7艘中國海警船隨行,而另一消息來源則稱馬國海軍正監控局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5日表示,海洋地質8號14日的行踪(越南外海)沒有進行不尋常活動,並指責美國利用南海問題抹黑北京。至於海洋地質8號16日出現在馬國、汶萊外海,至截稿前,綜合各方報導,馬國、汶萊和中國外交部仍未對此事件公開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外交部本月曾指控中國海警船2日於南海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附近,撞沉一艘載有8名該國漁民的漁船的事件。《中央社》報導,事後美國國務院嚴正要求北京應專心支持國際對抗武漢肺炎,而非趁他國忙於對抗疫情時,藉機擴大自身在南海的非法主張。
至於近期馬國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議,則發生在2019年底。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17日報導,中國對馬國於12月12日向聯合國提出旨在尋求在南中國海北部劃出馬國專屬經濟區的文件表達抗議,中國認為馬方此舉乃侵犯主權。
報導指出,馬國提出的文件目的在於劃定其大陸架界限,文件顯示馬國對其200浬(370.4公里)專屬經濟區之外的聲索區域可能與他國聲索有重疊,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任何國家可在海岸線200浬處主張專屬經濟區。
《南洋商報》報導,早在2009年,馬國和越南已向聯合國提出聯合意見書,主張對馬越兩國大陸礁層在南海南部的區域擁有主權,事後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表示,馬國的意見書將被納入2021年紐約市第53屆會議的議程。
由於馬國在今年3月已政權更迭,彼時的國民聯盟(National Alliance)內閣才運作僅一個多月,以及舉國上下仍忙於武漢肺炎的防疫工作,對於馬國國民聯盟政府會如何應對此南海局勢變化,仍有待觀察。
新聞來源:
- Chinese ship seen moving south near Malaysia amid rising South China Sea tensions(Reuters)
- 中國傳撞沉越南船 美國籲勿趁疫情擴張南海勢力(中央社)
- Beijing urges UN commission not to consider Malaysian claim in South China Sea(南華早報)
- 《南華早報》稱侵犯主權,中國抗議南海意見書(南洋商報)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