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能「正常生活」?陳建仁:不可能永遠封鎖,有疫苗前「減少50%社交接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建仁坦言,對於恢復「正常生活」,目前台灣還沒有準備好。除需要研發新的快篩檢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外,同時也還需要限制社交接觸的頻率。
(中央社)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但在此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社交接觸,大家就能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陳建仁日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專訪,談近期台灣處理「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經驗、防疫策略、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排除在外影響、及全球合作抗疫等議題,總統府今天公布專訪內容。
台灣不可能永遠孤立,疫苗問世前「減少50%社交接觸」
被問到,未來不可能永遠保持孤立或是關閉邊境,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
陳建仁認為,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因此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我們共存」。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所以,一定要準備好和這個病毒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
他說,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以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時,是要治癒病患,並保護所有與病患密切接觸者不被感染。
陳建仁說,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我們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設限,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至於每個國家所處階段不同,要如何重啟旅遊和貿易,協調因應。
陳建仁說,為了協調國際運輸,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
他說,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而且,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
陳建仁透露,他曾和哥倫比亞、約翰霍普金斯及史丹佛等大學的同僚討論過何時回歸正常生活,「我們還在思考,我們都還沒有準備好」。他說,除需要研發新的快篩檢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外,同時也還需要限制社交接觸的頻率。
被問到,「會很快恢復正常生活嗎?」陳建仁說,「我曾經預測5月底,但很難預料」。不過,他認為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他無法準確預測,但他認為所有國家都已動員起來,做得比一個月前好多了。「我們協力抗疫,這是全球化的好氛圍」。
《上報》報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擔憂,目前台灣的確診數少,雖然表示防疫成果佳,但也同時意味著,有「抗體」的民眾不多,就算有藥物問世,恐怕無法有效防止疫情傳染。楊志良強調,自己對台灣的防疫相當有信心,但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情勢並不樂觀。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在記者會上就坦言,這確實是隱憂,但也不期待透過大幅感染增加民眾免疫力,盼疫苗儘速問世。
中研院的何美鄉研究員日前也在《有話好說》節目上指出,台灣不能只著眼於現在「阻絕於境外」的防疫成果,病毒會一直感染到足夠的人,產生群體免疫才會停,現在全世界疫情仍在持續,只要台灣恢復通航,病毒就會慢慢進來。因此台灣下一步必須去思考如何取得更好的檢驗和治療策略,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從SARS疫情,台灣學到的幾件事
陳建仁也在《每日電訊報》的專訪中表示,有幾件事情是他從SARS經驗中學到的、非常重要的課題。第一就是必須要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有嚴密的監測。尤其是在台灣所屬的地區,「因為我們離中國很近。」
再者,如果有必要就發布旅行警報。陳建仁說明,透過優化邊境的管制和隔離,以識別這些入境個案案件。這一次因為發現中國有不明原因的非典型肺炎傳染病,且病患被隔離治療,這表示有人傳人的可能,所以當時就對武漢直航班機返台的所有乘客進行機上檢疫。另外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也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
陳建仁也提到,當年在SARS期間,就發現醫院的院內感染非常危險,因此這次台灣升級了醫療保健系統,以提供隔離病房,以及和全國性傳染病保健的中心網絡。在爆發前就要先計劃。
再者,陳建仁也表示,SARS當時台灣缺乏N95口罩,防疫真的相當艱難。所以這次從中記取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台灣有了「口罩國家隊」,提供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與其他醫療物資也是很重要的。最後就是推廣衛生教育,讓民眾知道居家檢疫時該怎麼做、學童在學校時該怎麼做等。衛生教育和風險溝通也是,必須讓所有的疫情資訊透明,資料開放系統「絕對有必要」。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陳建仁:疫苗出現前減少社交接觸 可維持半正常生活(中央社)
- Taiwan's Vice-President Chen Chien-jen on his country's fight with Covid-19 (The Daily Telegraph)
- Patient zero of Covid-19 pandemic may never be found(The Daily Telegraph)
- 武肺台灣確診者少、有抗體者也少 陳時中坦言「是隱憂」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0-04-19 指揮中心:敦睦艦隊744人檢測完成,群聚感染再添21人確診
- 2020-04-19 「戴口罩」從建議變成強制規定,紐約人能「習慣成自然」嗎?
- 2020-04-19 何時能「正常生活」?陳建仁:不可能永遠封鎖,有疫苗前「減少50%社交接觸」
- 2020-04-19 Google趨勢:哪國「洗手」搜尋量較多?和後續的疫情控制有關係嗎?
- 2020-04-18 台灣3名「軍艦實習生」下船後確診,有隨艦醫官卻無通報症狀
南投縣13鄉鎮農特產品──濁水溪線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投縣位處台灣中部,為台灣唯一不臨海的內陸縣及地理中心,也是海拔落差最大的縣市,海拔由高至低最高相差3000餘公尺。得天獨厚的多層次海拔亦孕育出多樣化的農特產品,例如花卉、竹藝品、香蕉、甘蔗、紹興酒、紅茶、高山茶等等,本文將再深入介紹「南南投」各鄉鎮的鄉鎮與農特產品,若有興趣不妨來南投晃晃吧!
南投縣位處台灣中部,為台灣唯一不臨海的內陸縣。縣內不只有台灣最高峰「玉山」、最大湖泊「日月潭」、台灣最長河流「濁水溪」之源頭,更是台灣海拔落差最大的縣市,從450到3600公尺,最高相差3000餘公尺。多層次的海拔亦孕育出南投農業多樣化的農特產品,例如花卉、竹藝品、香蕉、甘蔗、紹興酒、紅茶、高山茶等等。
南投13縣,依地理位置分為:
烏溪線:埔里鎮、國姓鄉、魚池鄉、仁愛鄉、草屯鎮、中寮鄉
濁水溪線:南投市、名間鄉、鹿谷鄉、竹山鎮、集集鎮、水里鄉、信義鄉
以下介紹「濁水溪線」各農業鄉鎮與農特產品:
南投農業特色-南投市
南投市位於南譨縣西北方,鄰近台中市,貓羅溪貫穿其間,河谷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溪兩側東為南投丘陵,西為八卦山台地,皆屬平坦紅壤土質,與河谷狹小平原,均肥沃適合農耕,故農產品非常豐富。南投市沖積平原區盛產稻米,品質佳、暢銷全國;八卦山台地,地勢平緩,日照充足,以青山茶、生薑、鳳梨、荔枝生產為主;而丘陵區,以香蕉為大宗,亦有龍眼及文旦,為饕客最愛。
南投市農特產品:蘭花、野蘭、青山茶、番茄、絲瓜、荔枝、鳳梨、木瓜、龍眼、文旦、杮子
南投農業特色-名間鄉
名間鄉位於南投縣西側,濁水溪北岸,八卦山台地處,其台地地勢平坦,村落遍佈,農業發達,且有台3及台16兩線省道於此交會,交通發達。名間鄉平原區引濁水溪灌溉,土壤肥沃,生產的濁水米,粒粒飽滿甘甜,日據時代即是重要外銷商品;本鄉栽植於泉水之水蕹菜,鮮脆爽口、富纖維素,為島內少數特有蔬菜;松柏長青茶風行國內外,產值達10億元以上,台地植茶面積超過90%,為國內茶葉主要產區。極目望去,一望無際皆為青翠茶園。
名間鄉農特產品:濁水米、鳳梨、通天草、生薑、水蕹菜山藥、茶葉
南投農業特色-鹿谷鄉
鹿谷鄉位於南投縣西南方,海拔約800公尺上下,為氣候濕潤丘陵地形,年均溫25℃,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籠罩,加上土壤富有機質,所以適合茶樹生產,當地盛產「凍頂烏龍茶」已是台灣最知名的茶種。鹿谷鄉70%居民以茶葉生產為業,為全島唯一依靠單一生產作物為經濟來源之鄉鎮,經多年推廣改良,品質穩定,茶葉因地處高地,產值通常較平地茶葉為高,且因價格穩定,居民享有極高生活水準;除此之外,除茶葉外,竹筍、山芹菜及鱒魚養殖也是本鄉特產。
鹿谷鄉農特產品:凍頂烏龍茶、竹筍、山芹菜、良質米、明日葉、鱒魚、茶梅
南投農業特色-竹山鎮
竹山鎮位於南投縣南端,靠近雲嘉地區。境內有濁水溪和清水溪環繞。為海拔1,600公尺以下山地丘陵地,其山林佔全部面積之80%,因氣溫、雨量適中及少強風,適宜竹類生長,以盛產竹子而得名。本縣竹筍產量屬全國第五位。農產品主要為竹類產品為主,農產主要仍以竹類產品居最大宗,鮮筍類以冬筍、桂竹筍暢銷全島,各種筍類加工製品,更為多樣,為全國筍類最大供應產區;相關的竹製藝品,在居多藝術家投入和學校產學合作下,竹藝品除了美感外,更增加現在科技的應用,如LED竹檯燈、竹製涼蓆、電動竹扇等。
竹山鎮農特產品:冬筍、春筍、桂竹筍、麻竹筍、綠竹筍、筍乾、桶筍、筍絲、筍茸、醬筍、竹山紅番薯、破布子、烏龍、金萱、翠玉茶葉、番茄、巨峰葡萄
南投農業特色-集集鎮
集集鎮位於南投縣中部,濁水溪北岸,為南投縣最小的鄉鎮。其腹地狹小且多山,但古蹟,與在地美食甚多且頗受好評,人文藝術濃厚。近年推動綠色隧道與鐵道觀光活動有成,集集小鎮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新興旅遊勝地。因集集腹地小,溪岸平原面積有限,主要農作為廿世紀番石榴及榮獲國產水果品牌認證的「紫水晶」巨峰葡萄。另外,山坡丘陵所產的香蕉,因氣候地質事宜,其香蕉香氣芬芳,口味甘甜可口,為知名山蕉;而紅龍果和糯米荔枝核小肉甜為近年新興水果,甜度高、品質佳,數量有限,深受消費者喜愛。集集鎮知名花卉為向日葵,大而豔麗頗受歡迎。
集集鎮農特產品:糯米荔枝、廿世紀番石榴、山蕉、巨峰葡萄、紅龍果、向日葵
南投農業特色-水里鄉
水里鄉位於南投縣中部,濁水溪上游,係本縣進入山區之隘口。水里鄉境內有陳有蘭溪、水里溪及濁水溪,溪流河谷交錯,周圍高山圍繞,氣候溫和;集集線鐵路終站車埕位於鄉境,水里也為新中橫公路之起點。水里鄉主要農作物為高山茶和青梅,茶園約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屬玉山茶區,茶色清澈,入口回甘,深獲茶友喜愛。境內青梅,鮮脆多汁,品質優良,為外銷日本之主力,近年發展多樣口味梅製品,以「天山梅」打響名號。新中橫沿線所產「黑紫玉」巨峰葡萄榮獲國產水果品牌認證,冬季品質尤佳。
水里鄉農特產品:高山茶、青梅、愛玉凍、國蘭、華盛頓臍橙、十月龍眼、茂谷柑、鹿茸、香蕉、水蜜桃、巨峰葡萄、苦茶油
南投農業特色-信義鄉
信義鄉位於南投縣東南部,為境內最大鄉鎮,亦是縣內兩個山地鄉之一,面積廣達面積1422.42平方公里。信義鄉內高山峻嶺,溪流蜿蜒溪谷平地較少,為玉山國家公園入口處,新中橫公路上的重要據點,縣內居民以農作為主。信義鄉氣候溫和,但因高海拔,日夜溫差大,以致蘊育了許多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如青梅、夏季蔬菜、花卉、愛玉子、苦茶、雜糧、蓮霧及知名巨峰葡萄(玉珠)等。另外,溪谷山間養殖鱒魚、香魚、切花、土雞等。信義鄉擁有號稱「全台最會搞行銷」的信義鄉農會,擅長包裝農產品,並結合當地東埔溫泉及觀光果園,突破了農業發展遲緩的障礙,開拓了山地鄉農業觀光發展的新境界。
信義鄉農特產品:青梅、巨峰葡萄、紅肉李、芭樂、番茄、玉山茶、高冷蔬菜、轎摃竹筍、野菜、香魚、高級切花、苦茶油、愛玉凍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