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電訪台裔美國人:在美國染上武漢肺炎,是怎麼樣的體驗?

電訪台裔美國人:在美國染上武漢肺炎,是怎麼樣的體驗?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的處理方式比較起台灣當然相對消極,但並不代表它是錯的,只是美國的體系不同,得到的醫療照顧就是不一樣,而且美國的疫情也比台灣嚴重太多。

在美國染上「COVID-2019-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是怎麼樣的體驗呢?雖然台灣的疫情受到控制,染病的人比率相對少,但肺炎在歐美國家許多地方的傳染程度可以說是完全失控了,連在海外的台灣人和台僑都不可倖免。

近日筆者聽聞一位在美國的朋友不幸染上新冠肺炎,幸好已經幾乎康復,於是用電話訪問他述說染病的過程,讓台灣的讀者可以對這個疾病有進一步的了解。此次受訪的劉先生(英文名Eric)是台裔美國人,在馬里蘭州靠近首都華府的地方生活,平常是房屋估價師、經營保險公司的商人。

問: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呢?

我在3月29日開始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的症狀,吃飯的時候就覺得怪怪的,吃不出任何味道,發現嗅覺味覺都沒了。我電話詢問醫生,醫生叫我自己監控體溫,那幾天發燒到96.8°F-100.1°F(約攝氏36°C-37.8°C)左右,過了幾天醫生跟我說我應該是得到了COVID-2019。

問:你經歷的症狀變化是如何呢?現在感覺比較好了嗎?

與肺炎纏鬥兩個多禮拜,從發病開始就一直發燒,躺在床上難過得要死,還好沒有感覺呼吸困難的問題,不過發燒了一整個禮拜。直到發燒退了後才出現類似支氣管炎的症狀,乾咳嗽了好幾天。這禮拜終於開始好轉,這兩天則是感覺完全康復,什麼症狀都沒有了。

問:沒有去醫院檢測嗎?在美國只透過電話就可以確診?

醫生是透過幾次電話和視訊看診判斷我是輕症病人,他們因為看過的病例太多了,聽我描述了幾個症狀後就判斷我是得了COVID-2019。他們只吩咐我待在家裡別跟其他人接觸。據我所知,由於被感染的人太多了,醫院也無暇處理輕症病人,要發燒到100.4度才會被列入篩檢的範圍,所以像我這種染病沒有去醫院篩檢、只透過醫生看診後來又自己好了的案例,可能不會被列入官方確診的數字!

問:你記得染病之前接觸的人事物嗎?有可能知道是怎麼被傳染的嗎?

根本無從所知,早在2月底前包括我在內的美國台僑們,都已經開始採取高度的自我防護,除了每天戴口罩、戴手套、帶著酒精消毒液外,去加油站加油時(美國加油站大多是自助式,加油槍成為眾多人觸摸的傳染媒介)都還用一次性拋棄式的手套。都已經這麼小心了還會中標,可見COVID-2019的傳染性有多強!

我猜由於我工作的關係,會到許多人家裡房子進行估價,不可避免需要與不同的人接觸,雖然我都帶著一般的外科口罩,但可能就是那樣被感染的。

問:醫院或是政府的疾病管制署有派人來看你的情況嗎?有沒有追蹤你之前接觸過的人?或是調查你怎麼染病的?

完全沒有!他們可能也都不知道我有染上COVID-2019,畢竟醫院也沒有檢測我。我想這裡的疫情已經太多了,他們救重症者都來不及了,也沒那麼多時間一個個去追蹤輕症病人。重症的人都是呼吸困難的那些,他們人都自己去醫院了。

問:生病的這段期間有接觸其他人嗎?

我住在美國的媽媽知道我生病後趕來照顧我,雖然有傳染給她的風險,但那時候我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痛苦的要死,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媽每天幫我做飯、關注我病情,進我房間時她都戴著口罩和手套,還好現在她也很健康,沒有出現任何症狀。

問:美國的醫療體制沒有全民健保,你有花一大筆醫療費用嗎?

還好我有醫療保險,會協助支付我的遠端門診和支氣管炎的藥等費用,所以自付的費用很少。沒有健保的人就可憐了,他們只能在病得要死要活的時候去醫院的急診部門,而且若是急診人滿了還有可能會被拒收!

問:經過大病一場,在美國的經驗是否可以跟台灣做比較呢?有什麼感想呢?

我覺得美國的處理方式比較起台灣當然相對消極,但並不代表它是錯的,只是美國的體系不同,得到的醫療照顧就是不一樣,而且美國的疫情也比台灣嚴重太多了。最後我想說,人生苦短,不要把賺錢擺第一,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