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影評人?給入門者的建議

如何成為影評人?給入門者的建議
圖片來源:電影《葉問4》、《精武門》、《Joker》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影評其實是一道橋樑,所以在主觀性和客觀性之間怎樣定位,要看你的目標讀者是誰,亦反映了你本身的個性及觀念。

這是給想學寫影評的年輕人的一點心得,從零至壹的階段,各位影評同道就請別見笑了。其實寫影評並沒有一種既定標準,每個人寫下去,都會摸索出自己的路。

對入門者來說,學習寫影評,須先學習怎樣「看電影」。看電影需要學的嗎?若視觀影為喜好,只談個人口味的話,是沒所謂學習的,但若你想認真的評論,便需要學習如何鑑賞,就如品酒與賞詩,涉及相關的知識和操練。我們可以把學習寫影評分為三個階段:如何看電影、如何準備寫影評、如何寫影評。

一、如何看電影

看戲時應該注意甚麼?若我是史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的影迷,捧場只為其美貌,目不轉睛盯著她便可以了。但若要為電影作出整體的鑑賞,則需要留意一齣戲的兩大層面:內容與形式。

電影內容通常指其文本,包括故事與情節鋪排、人物描寫,和主題。以《葉問4》為例,其故事有關葉問去美國為兒子留學探路,遇上當地華人被欺壓的事,最後與美軍決戰。情節鋪排涉及敘述方法,例如:是平鋪直敘還是倒敘?若果一開場,觀眾便看到葉問死了,會有甚麼效果?人物描寫方面,葉問一角的個性及經歷是怎樣的?反派的描寫是全然兇惡還是有立體的呈現?人物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主題則是一些較抽象的,有時可能在主角口中直接說出來,或者在宣傳過程中由導演說出來,亦有可能讓觀眾自己判斷,而沒有單一答案。例如甄子丹演的《葉問》系列中,透過對白表達出來的主題有「中國武術以德服人」,觀眾自己看出來的主題則可能是「中國民族主義」。

MV5BMjE3ODMxYzAtMGM5Yi00YTUyLThhZWMtMTE4
圖片來源:電影《葉問4》截圖

但是,若果只看電影的文本內容的話,是不是讀劇本已經可以了?所以看電影時也須留意其形式的方面。當然文學也是有形式的面向(例如敘事結構),以下討論的「形式」則專指電影這種影音媒介的獨特形式,包括:鏡頭運用、場面調度、剪接、燈光、美術、演技、聲音配置等等。所以真正的「看電影」,不是只看敘事和內容,而是看電影工作者如何透過影音媒介把內容表達出來。最後觀眾看到的「電影文本」,其實是已經透過電影媒介而呈現出來的,所以內容和形式已融為一體。

二、如何準備寫影評

一般觀眾為了消遣而看電影,散場便完結了,或許也能和朋友談一下觀後感。但要寫影評的話,觀影後還有一些準備工夫。有些人會集慣邊看戲邊做筆記,在電影院的漆黑環境中,其實很不方便;在家看電影的話可以同時做筆記,卻令人分心,破壞了觀賞的連貫性。所以我建議一氣呵成地看完電影,趁記憶仍然鮮明時做筆記。做筆記不只是為了紀錄,也是幫助你找到寫影評的靈感。筆記的重點不是把電影內容轉譯為文字,而是記下你的思緒和印象深刻的部分。這樣的筆記是個人化的,幫助你的影評找到獨特的切入點,而不是公式化地把劇情、演技、剪接、特效……等各部分逐一點評。

其中一種寫觀影筆記的方法,是尋找問題,然後在影評中回應這些問題。這也是很個人化的,例如兩個人都看《葉問4》,一個是李小龍影迷,想到:「戲中的李小龍角色塑造如何?電影如何演繹他與葉問的師徒關係?」另一個唸社會科學,便想:「戲中有關種族歧視的描寫有多寫實?當中的民族主義情感是否票房成功的因素?」有趣的是,若他們按自己的著眼點互相交流,則可能問到一些共通的問題:「為甚麼從《精武門》到《葉問4》都訴諸民族主義?」

MV5BNjg5MTQ0NDA2Ml5BMl5BanBnXkFtZTgwOTMz
圖片來源:電影《精武門》截圖

當你要回答這些問題時,往往不是能馬上動筆,用三兩句便能回答的——若是這樣你也不需要寫影評。你需要先作資料搜集,例如主創人員的訪問;如果是改編作品,原作的基本資料也須了解;若是歷史題材,便要查看一下戲裡有哪些關鍵情節是虛構的;若牽涉類型電影的比較,或需把某些舊片拿來重看;若你認為某些情節是因為審查而受影響,便要了解相關地區的審查制度。電影評論和觀後感其中一個主要分別在此:你不僅是抒發個人喜好和感受,而是基於相關的客觀事實和憑據來論說。影評是一種知識工作,要成為影評人,便要建立你的知識體系。

三、如何寫影評

對大眾而言,「影評」的意思很基本,就是有關「這齣戲好不好看」。若你想認真地寫評論,最好對不同方式的「電影文章」的差異有所了解。但這只是用作參考,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寫作定位,而不是涇渭分明的定義。資料搜集的工夫是為了影評的客觀憑據,但評論始終是有主觀性的,不同的電影文章就看作者在客觀性和主觀性之間如何調節。粗略地說,觀後感主觀性較強,即使你獨排眾議,認為奧斯卡金像奬影帝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在《小丑》中的演出很爛也可以。電影的學術研究則是客觀性要求較高的,每一點都講求根據和邏輯,表達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電影評論介乎兩者之間,有些問題需參照實據(例如《葉問4》裡李小龍那場打鬥,參考了哪些李小龍電影),有些地方則按個人觀感評價(例如你有否被葉問的父子情所感動)。

MV5BZjg0OWJmZmMtNjJlMy00OTkxLTkwMWQtNjYx

影評其實是一道橋樑,所以在主觀性和客觀性之間怎樣定位,要看你的目標讀者是誰,亦反映了你本身的個性及觀念。如果你定位是「消費指南」,是寫給那些想先看影評再決定是否買票進場的人看的,你便會避免透露關鍵情節,著重觀眾預期是否得到滿足(例如恐怖片《隱形客》夠不夠驚嚇),也很少會在必須先看過電影才能了解的細節上探究;某些理論或專門術語也是僅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