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疫情下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困難

疫情下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困難
Photo Credit: Hamad I Mohammed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疫情下,教育局照顧少數族裔學生的特别需要責無旁貸,如協調學校或社福機構借出手提電腦予學生,又或提供更多中文科電子教學資源,讓學校老師可集中精神在教學,通過與學生網上互動照顧到學生的需要。

作者:陳凱欣

新型冠狀病毒病肆虐全球,成為全球性流行病。為減低感染,多國以行政措施規限市民聚集和外出,其中包括停課。香港教育局原訂於4月20日分階段復課,但疫情讓這個安排需推遲至「另行通知」,看來暑假前不會恢復到校上課了[1] 。為了趕上教程進度,不少學校轉用網上教學。但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安排,對於少數族裔學生而言,反而使他們遇上更多學習問題。

在香港,少數族裔學生往往因社會文化因素,要面對多種結構性問題。本文討論以中文科的學習作為焦點。眾所周知,少數族裔學生原本已缺乏中文讀寫基礎和粤語語境,加上現行中文教育措施的缺陷[2],他們要追上本地學校中文科程度困難重重。而這次因疫情而倉卒推行網上教學,學生因而失去課堂上面對面學習,其中弊端在少數族裔學生身上更為明顯。

缺乏語文環境,影響進度

例如有傳媒報道,來自巴基斯坦裔家庭、七歳的Hani就讀本地小學,停課期間學校的網上課程包括填寫工作紙、線上短片與錄音內容,但並無老師線上面對面的授課[3]。Hani遇上課文學習困難時,無法向老師請教,因而使理解課文的問題越積越多。同時,由於長時間留在家中,他跟華裔同學和師長接觸時間大幅減少,欠缺語文環境讓他尤其失去中文聽和講方面的訓練。

對於少數族裔學生而言,欠缺語文環境對他們的中文水平負面影響甚大。首先,他們在家中少以中文與家人溝通,而且中文科講求讀寫聽說四方面,長時間停課導致他們逐漸忘記中文字的讀音和字義,可說是將以往所學白白浪費。少數族裔家長對此也十分焦急。比如Hani的母親Alaya,就曾打算為兒子找私人中文補習老師,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沒有人願意上門授課[3]

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問題,不但影響他們自己,同時影響他們的家人。Hani的姐姐Sabi是個大學生,在家裏她需抽時間教導弟弟中文。但她坦言,一邊要完成自己的大學功課,一邊又要教導7歲的弟弟,使她在停課期間的學習也變得吃力[3]。可見停課而在家學習的安排,不只涉及學生本身的教育進度,也是家人的壓力來源。

教育局責無旁貸

在疫症初期,我們已指出少數族裔社區普遍缺乏正確和及時的資訊,並存在抗疫物資支援的問題[4]。隨著疫情發展,可喜的是看到社會上各個團體把防疫資訊陸續翻譯成多種少數族裔語文,同時亦有非政府組織派發口罩、酒精搓手液等物資予少數族裔市民。現下,少數族裔所面對的結構性問題開始因疫情而顯現,教育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針對停課期間如何解決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困難,香港融樂會倡議及傳訊主任鄭鈺憙認為學校可透過視像會議軟件如Zoom來提供正常課堂,又提議學校每天預留30分鐘中文互動語境,増加學生練習中文聽説的機會[3]

筆者認同要協助少數族裔學生,首要是提高校方的文化敏感度,了解不同群組學生的現實困難和需要,對症下藥,向少數族裔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網上學習資源,比如有聲導讀文章,或配以發音和字義的寫字練習,這些對缺乏懂中文的家長的學童尤其重要。

叧外,基層家庭未必有電腦或網絡供孩子網上學習,故網上學習其實也顯示出數碼鴻溝仍是一個社會現實。當教育電子化和數碼化愈趨普遍的時候,電子硬件和網絡服務就成為教育的基本需要。而提供足夠硬件和網絡資源給學生則是教育局的基本責任。

在疫情下,教育局照顧少數族裔學生的特别需要責無旁貸,如協調學校或社福機構借出手提電腦予學生,解決硬件問題,減低家庭的壓力。又或提供更多中文科電子教學資源,讓學校老師可集中精神在教學,通過與學生網上互動照顧到學生的需要。教育局是時候發揮創意了,而非把在家學習的責任推給學校、家長、甚至學生。

註:

  1. 教育局。2020。《延遲復課 同心抗疫》。
  2. 陳凱欣。2019。《香港少數族裔面對的中文教育問題》。
  3. 曾雪雯。2020。《停課下缺中文語境 少數族裔學童中文程度疫巿退化》。
  4. 譚少薇、陳凱欣。2020。《新冠肺炎和少數族裔的醫療知情權》。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Kayue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