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下的新加坡外送員日常:「這是關於特權與同理心的人類社會觀察」

新冠肺炎下的新加坡外送員日常:「這是關於特權與同理心的人類社會觀察」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為一名新加坡外送員的臉書貼文。目前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截自4月21日有9125名確診),從而影響許多人的工作機會,並使外送員人數不斷增加,該文作者因此分享了在這疫情來臨當下,身為一名外送員所經歷的實況。

文:柯偉樑
譯:許睿洋

編按:本文為一名新加坡外送員的臉書貼文。目前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截自4月21日有9125名確診),從而影響許多人的工作機會,並使外送員人數不斷增加,該文作者因此分享了在這疫情來臨當下,身為一名外送員所經歷的實況。

近期COVID-19疫情的爆發使我失去了所有與藝術相關的收入,而這段期間我開始當起GrabFood的外送員。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經驗,我會說這是一個關於特權與同理心的實驗性人類社會觀察。

我外送時遇過一些不好而令人心碎的事件。我曾遇到一名移工,他拜託我給他顧客已經付錢下訂的食物,而這名移工之所以沒錢買午餐,是因為他的老闆未能準時付他工資。我也曾在五顆星的評價中因為延遲送達只得到一顆星,當時下著大雨,而且到達那棟40層樓高的公寓大廈,我還必須在警衛檯排隊等候量測體溫和辦接觸史手續。

但當然,我也有些暖心的經歷。在我上工的第一天,一名女服務生請我喝了一杯茶,因為當天餐點的準備時間比平常久了一些(「做這行辛苦了,這杯茶泡給你喝,替你加油!」)。還有一個住在出租套房的奶奶因為點了一份漢堡王餐點而給了我5新幣的小費,但這筆小費其實只比她的餐點費用少一點而已。

自從「阻斷措施」(註)於周二(原文發表於4月10日)展開以來,我看見「安全距離大使」(Safe Distancing Ambassador)和政府各部會的執法人員實地呼籲人們不要在街上聚集、遊蕩,在疾病傳染的高風險已被證實的情況下,這是一個相當艱難但必要的措施。

與此同時,我也對社群媒體上的正義魔人和正在上演的羞辱行為感到沮喪,被攻擊的對象包括了在空無一人的露天平台閒晃的人們,甚至是在公共區域吃飯的外送員夥伴。要能夠待在家裡(更不用說要叫外賣來吃),意味著你擁有了並非人人都有的某種特權。雖然我們社會裡,的確有些不負責任地無故在外閒晃的人,你們得考慮的是,此時也存在著那些待在家裡也無法真正感到安全的人,無論他是單獨一人或是和某些與之感情不睦的家人共處一室。

我勸大家盡可能待在家裡,到頭來,我們需要所有人團結一心才能遏止COVID-19的散播。但如果你還是遇見了不待在家裡的朋友,請別直接責備他們,不如溫柔地慰問他們,在如此難熬的時期是否有什麼是你能幫助他們確保安全的。當人們做出一些與多數人不同的行為時,有時候背後隱藏的複雜狀況是我們絕對不可能從表面看出來的。

後記一:如果有能力的话,請給外送員小費,就算只是1新幣也很好!這是公司唯一不會碰、也碰不得的收入。由於外送員人數突然間大量成長,顧客的餐點外送需求卻未能相稱地增加,因此整體的外送收益將隨之減少。

後記二:若你正打算向你最愛的小販訂餐,可以的話試著當面跟小販做「打包」(dapao/bungku),盡量減少使用第三方的應用程式,如此一來才能儘可能降低他們必須支付給第三方app提供外送服務的佣金。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請見作者臉書

註解:因應新冠肺炎,新加坡自4月3日宣布一系列嚴格的預防措施,統稱為「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於4月7日至5月4日生效,並於4月21日宣布延長至6月1日。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