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C、I、D型體態?健身教練教你讀懂「身體組成分析」報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體組成分析的測量只是代表一個現在的「狀態」,了解現況後,才會知道要針對哪一個部分進行改進。所以第一次測量後,你會知道自己是「哪一款人」,下一步就是「怎麼積極改變」,邁向更好的你。
我在今(2020)年年初購買了自己的第一台Inbody機器(身體組成分析儀)後,開始開放讓在意自己體態的朋友測量。但卻發現很多人是有量沒有懂,或是了解結果卻不知道要怎麼樣開始改變。
接下來,我們會有一系列的文章,讓大家破解更多迷思。
為什麼不要在意體重?
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連勝文跟林書豪身高、體重接近的故事吧?明明看起來差異囧大,但實際上,兩人的數值是差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顯而易見:脂肪跟肌肉的密度差距很大。

第一次測量,這個數字就宣告死刑了嗎?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先跟大家分享,身體組成分析的測量只是代表一個現在的「狀態」,了解現況後,才會知道要針對哪一個部分進行改進。所以第一次測量後,你會知道自己是「哪一款人」,下一步就是「怎麼積極改變」,邁向更好的你。
一但開始測量後,就會建議大家要設定自己的目標、持續監控,用後續的改變作為判斷的依據。不要因為第一次的數字就嚇死了。
身體組成分析的數字判讀
先來看懂數據怎麼說。首先你要先知道,目前比較廣為人知的身體組成分析機器都是Inbody公司出產的,有170、270、370、570多種型號,數字越大,代表越後期出產。
但是不論型號,機器所測量的數值結果及演算法邏輯相同,差別只在於提供資訊的「精細程度」。但整體來說,只要是Inbody系列的,公信力都是一樣好的。
以下將以Inbody機器為例,讓讀者了解一堆花花數據的報告,究竟該怎麼理解才正確。
Inbody報告有五個Parts:

Part 1:身體組成分析(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這邊我們大家先一起打開國中生物課本,身體的組成主要是水、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只要這四個元素的比例不對,身體就會開始有「不健康」的徵兆,如水分不足、脂肪過高、蛋白質不足等。

從Inbody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身體基本的組成分佈。除了數值本身外,還有提供Normal Range(正常區間),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及身高,提供不同的建議。基本元素如下:
- Weight(體重)
- SMM(Skeletal Muscle Mass)骨骼肌重:需要注意,身體的肌肉包含心肌、平滑肌、骨骼肌,而健身人在意的是「骨骼肌」重
- Body Fat Mass(身體脂肪重)
- TBW(Total Body Water,即身體水重):本數值不足,代表要多喝水囉
- FFM(Fat Free Mass,即除脂重):體重減掉身體脂肪重
看到這些數值後,你可能會有一點疑惑?那我身體的「體態」到底如何?
我們把Weight、SMM、Body Fat Mass三個數值連線在一起,大概會有三種主要型態,分別為C、I、D。
- C型體態

基本上,這是最多人的體態。肌肉量偏少、脂肪量偏高,代表你可能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建議你可以開始「增肌減脂」,想要有更好的體態、更健康的身體,建議從開始運動、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開始。(延伸閱讀:在家健身重訓新手菜單、高蛋白好吃早餐減脂從早餐開始)
- I型體態

如果你的「I」是分布在正常的附近,恭喜你!代表你的身體有一定的肌肉量、脂肪量也在健康的區間中。但假如「I」是在高的區域,代表你是肥壯、並不是健康的體態。
如果是正常附近的「I」型體態,建議你要繼續維持好的訓練及飲食習慣。這個時候的你,可能在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的增肌,以達到更好的體態。(延伸閱讀:科學化增肌、如何為自己安排健身菜單、10款超好吃便利商店增肌餐)
- D型體態

恭喜你!你是一個扎實的肌肉量體態,平常走在路上,一定有許多人有稱羨的眼神在欣賞你的好身材。但相信大部分的D型體態,還是會努力的想要提升自己的肌肉量、讓自己有更好的狀態。
在增肌的訓練過程中,可能會想要透過補充營養品來加速自己恢復的速度,以達到更好的訓練目標,要注意別不小心在訓練過程中受傷。(延伸閱讀:天然補充BCAA的食物、過度訓練怎麼辦?)
Part 2:肥胖分析(Obesity Analysis)

這部分主要在分析自己的脂肪到底是太多太少,許多人很在意的「腹肌、馬甲線」,跟這一部分有很大的關係。
- BMI:從小到大都在計算,這個只能代表你的「體重」是否合宜。但若今天你是D型體態,是有可能BMI超過標準的,這個時候這個數字的意義就沒那麼重要。
- PBF(體脂肪率):如果想要有腹肌,男生要在10%以下、女生要在20%以下。
Part 3:身體肌肉、肥胖分佈(Segmental Lean/Segmental Fat)

這部分應該是整份報告最簡單的地方,左邊是肌肉分佈,右邊是脂肪分佈。
通常慣用側的肌肉量,可能會高一點點。從這張圖也是一個很好的鏡子,讓我們檢視自己平常生活或訓練是否習慣邊重某一側,而造成肌肉不平均的狀態。
若有單側肌力不平均,會建議在重量訓練的時候,可以從單側訓練開始,而不要每次都做雙側。因為很有可能是雙側同時訓練時,會有某一側不知道如何發力,而產生的不平均現象。
Part 4:腰臀比/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率

在這邊有三個數值要看:
1. 腰臀比(Waist Hip Ratio):基本上數字越接近1,腰越粗。沒有一個最好的標準。目前亞洲男性平均為0.81,亞洲女性平均為0.73;歐美男性平均為0.85,歐美女性平均為0.75。
2. 內臟脂肪(Visceral Fat Level):內臟脂肪越高,代表血管或臟器內的脂肪量過高,可能會有潛在的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
3.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簡言之就是「你一天什麼事都不做會消耗多少熱量」。如果想要多吃一點的人,請想辦法提高基礎代謝率,這樣你每天可以吃的食物就增加了唷。基本上肌肉量越高,基礎代謝率也會越高。
Part 5:肌肉肥胖調整建議、身體健康分數(Muscle Fat Control)
基本上,這個地方是機器給你的建議,我個人覺得僅供參考。分數不是重點,重點是從照片、體態來觀察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標。
測量時段跟狀態很重要
一天中的什麼時候測量會有差嗎?以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剛睡醒跟睡覺前的體脂肪率平均會差到1%,洗完澡、運動後、吃飽後的數值也會有差距。手放的位置,是否靠近腋下、張開的角度,也會影響到數值的差異。
所以不要單純因為測量的狀態改變而出現數據變化,就感到高興或難過。Inbody就跟測量體重一樣,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身體會因為你的習慣而調整,測量的數據也會朝一個方向前進。如果你很在意自己的體態跟健康,確實有長期追蹤的必要性。測量前,建議先看過〈量過InBody了嗎?測量Inbody前你該確認的6個重要事情?〉。
本文經Gymirin 的 Calvin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運動健身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5-23 談「高壓氧治療」與運動傷害:提高血液含氧量如何幫助身體修復?
- 2020-05-16 擔心疫情減少外出,無需器材也能在家做「腹部緊實訓練」
- 2020-05-09 何謂C、I、D型體態?健身教練教你讀懂「身體組成分析」報告
- 2020-05-02 成為頂尖運動員的關鍵除了體能,還有獨特的心理素質
- 2020-04-25 《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單腳站立一分鐘給予腿部的負荷,等同於50分鐘的步行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