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密集的娛樂場所如何防災?談「防火管理制度」與逃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降低公共場所的火災風險與傷亡,場所必須有相關軟硬體的防護,也就是「防火管理制度」。那民眾本身在進出公共或娛樂場所時,該注意些什麼?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的錢櫃KTV旗艦店,於4月26日上午近11時驚傳火警,火勢濃煙從五、六、七樓竄出蔓延,一度多人同時受困待救。北市消防局獲報大批救援人車抵達現場救援,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近60人送醫,其中五死兩命危,另有數人仍意識不清,搶救治療中。
娛樂場所火災風險高
台灣的都市環境生活方便,娛樂場所林立,如KTV、餐廳、健身房、電影院、大賣場、複合商場等,這些聚集了大量陌生人的公共場所,一旦發生火災,火勢的變數極大。
若此類場所又同時屬高層、複合用途使用之建築, 一旦發生火災,具有濃煙密布、高溫灼熱、延燒快速,進而造成逃生不易與搶救困難等特性。也因此,為了降低這類場所的火災風險與傷亡,場所必須有相關軟硬體的防護,也就是「防火管理制度」。
所謂「防火管理制度」就是一定規模以上或公共場所,要指定專人擔任「防火管理人」,接受火災相關講習訓練,根據建築物特性制訂消防防護計畫,並依此辦理人員的滅火報警訓練、消防安全設備維護、防火避難設施及能源設備使用管理監督⋯⋯,以保障場所的安全。
舉例來說,當火災發生的時候,內部的消防設備如自動撒水、水霧設備便能進行初期滅火,警報系統能通知所有人發生火災。只要防火區隔做得好,火勢就不會延燒到其他樓層,火場以上的住戶也能從安全梯撤離。另外,室內消防栓要能提供住戶滅火的水源,緊急升降梯可搭載消防人員上樓,並運用大樓消防栓及給水口完成滅火任務。
但錢櫃這場火災,有多位民眾逃出後指稱,火警當時警報完全沒響,撒水系統也沒反應。
經台北市消防局初步檢視發現,當時整個消防警報系統確實是被關閉的,包括排煙、撒水、消防警報、住警器、廣播系統等都沒作動,才導致如此嚴重傷亡。但究竟是業者還是施工單位關閉,警消正在釐清追究。
該如何確保安全?
首先來談場所本身的維護管理。
場所的防火管理人平時就該落實「可燃物控制」與「用火用電管理」等火災預防工作,並加強員工自衛消防編組演練,模擬火災發生時,如何快速疏散顧客。
另外,若場所內部有相關施工作業,也應落實施工中的「火源管理」及施工人員「防火安全訓練」與「災害應變要領」。
其次,民眾本身在進出公共或娛樂場所時,該注意些什麼?
一、留意逃生方向及出口。首要且唯一的事情便是一遇到火災,就能掌握正確逃生方向及出口。除了透過平面圖外,也可以特別留意「出口標示燈(綠底白字)」及「避難方向指示燈(白底綠圖)」之引導方向。以1995年衛爾康西餐廳大火來看,起火點在二樓舞台上方天花板,二樓除了有一條通往一樓的樓梯外,後方其實還有一個隱密出口,但二樓的顧客沒有一個人知道,而當時很多員工都是利用這個出口逃到隔壁建物的屋頂。
二、確認梯間是否暢通。就算找到逃生出口及第二逃生出口,但有些店家基於方便管理會把門反鎖,或在門後堆放貨品雜物,結果門打不開也阻塞了逃生動線,因此確認逃生梯路線是否暢通十分重要。
三、隨時提高警覺。再度強調,因為公共場所的火災情況複雜、變數極大,我們根本不知道哪裡是潛在的安全漏洞、哪裡最容易燒起來,以及燒起來會有多快速、多嚴重。因此隨時要以較謹慎的態度面對可能的突發意外,注意周遭異常狀況。
最後,如果依然不幸遇到火災,應遵循「見火就逃,濃煙就躲」的求生原則。如果逃生路徑充滿濃煙,切勿試圖穿越,否則極易在濃煙中窒息,此時應考慮關門阻煙,原地待救。在暫時沒有火勢濃煙的威脅下,撥打119告知自己目前受困位置,可加速消防人員的救援速度。
每場火災,都是考驗
火災不常發生,一旦發生,就是一場考驗。考驗日長累積的火災預防工作是否落實,更考驗火場中每個人緊急應變的觀念、判斷與能力。
延伸閱讀
本文經蔡宗翰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借鏡日本引入「防災士」制度,但全台僅1.3萬人獲得認證足夠嗎? 1年前
-
防疫旅館失火悲劇,凸顯「室外群聚人數」的法律規範問題 2年前
-
彰化喬友大廈防疫旅館火警4死20傷 、1消防員殉職,指揮中心:隔離檢疫者逃生不罰 2年前
-
在KTV唱歌兼「玩火」,不只危險還可能會面臨法律刑責 2年前
-
東海商圈氣爆4人死亡,消防局長:疑似大量瓦斯外洩後引燃 3年前
-
「瑞士起司模型」的死神隱喻:面對未知風險,我們永遠不夠謙卑 3年前
-
如果思覺失調症患者殺人有罪,更該嚴厲咎責的是漠視公共安全的台北市府 3年前
-
錢櫃5大消防設備全關釀災,立委要求「比照長照養護機構」強制娛樂場所連線通報 3年前
-
透天厝火災發生率、死亡率均最高,事前應確實做好「防災五大策略」 3年前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