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南越淪亡45年】美軍實力不如北越嗎?若非詹森的錯誤戰略,也許越戰結局會完全不同

【南越淪亡45年】美軍實力不如北越嗎?若非詹森的錯誤戰略,也許越戰結局會完全不同
Photo Credit:wikipedi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所有美軍與北越正規軍或越共的戰爭中,沒有一場是以美軍失敗告終的,美國不是敗在北越宣傳機器煽動的反戰運動上,而是敗在美國詹森政府的戰略錯誤上,那就是自綁手腳的打了一場不求勝的戰爭。

由於越戰的結局,是以共產主義的北越吞併資本主義的南越告終,大家很容易做出結論,認為美國打輸了越戰。直到今天,筆者還時常看到一些周邊長輩和親朋好友,認為美國人都是少爺兵,才打不過吃苦耐勞的越共游擊隊。更有許多人認為,美國對越南的戰爭,是類似日本二戰時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所以美軍輸給了越南人的民族主義。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美國怎麼沒有敗給朝鮮的民族主義,阻止了金日成統一南韓?怎麼毛澤東「解放台灣」的野心,直到今天都還沒有實現呢?北韓與中共並沒有靠著民族主義實現赤化南韓和台灣的目的,顯然北越能打贏越戰的原因不是來自於民族主義。甚至從軍事、經濟還有政治等不同角度來看,北越究竟有沒有打贏美國,都還值得我們給予探討。

對於失去祖國的南越人而言,他們當然是越戰的失敗者,可是對於美軍而言卻不盡然是如此。在所有美軍與北越正規軍或越共的戰爭中,沒有一場是以美軍失敗告終的,光這一點就與對日抗戰有明顯的差異。美國甚至不是敗在北越宣傳機器煽動的反戰運動上,而是敗在美國政府本身的戰略錯誤上,那就是自綁手腳的打了一場不求勝的戰爭。

xujianhong
Photo Credit:許劍虹
越戰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不過沒有保住南越的美軍,真的輸給了北越嗎?圖為美國皮馬航太博物館中的一越戰歷史展覽。

美國侵略了越南嗎?

把越戰視為美國侵略越南的人,犯的第一大錯誤就是認為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代表了越南所有民族主義者,仿佛越南除了接受共產主義支配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建國路線可以選擇。按照這個原則來看的話,是否蔣中正1949年在大陸失敗後,中國人就都必須接受毛澤東的管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鬥爭路線?不接受的人,通通都是「漢奸賣國賊」?

更何況越戰的發展,遠比對日抗戰甚至於國共內戰還要複雜,南越固然需要美國幫助,難道北越就沒有獲得蘇聯與中共的支持?為什麼南越依賴美國援助就是賣國,北越依賴蘇聯與中共就是愛國?真的按照這個標準來解讀越戰,那麼台灣在1949年就該直接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何必要靠美國援助硬撐30年?還為此在馬場町槍斃了一堆的匪諜,惹來「白色恐怖」的罵名?

對筆者而言,如果中華民國1949年還有存在的正當性,那麼越南共和國(以下簡稱南越)就有同樣的正當性。兩者都是在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下抵擋共產主義侵略。站在中共和北越的角度,台北與西貢都是依靠外力抗拒民族統一的「美帝走狗」。所以美國幫助西貢,並不會比美國幫助台北更不道德,這是許多台灣人在討論越戰以前,必須要避免自己走入的誤區。

還有一些人認為,越戰是南北越兩個越南政權之間爭奪民族統一主導權的內戰,美國沒有介入的正當性。講這種話的人,更加不懂越南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因為北越政府為了支持在南越境內的越共游擊隊,修築了一條跨越寮王國及柬埔寨王國東部領土的胡志明小徑。為了保護這條胡志明小徑,北越同樣派遣部隊入侵寮國和柬埔寨,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究竟誰才是侵略者?

寮國和柬埔寨,確實試圖在越戰中保持中立的立場,也出現了巴特寮、施亞努親王還有赤柬等龐大的親共勢力。上述親共勢力確實與北越相互勾結,且過去寮國與柬埔寨在殖民時代也與越南同屬法國的保護國,但這並不代表三國脫離法國獨立後,北越就有侵略寮國及柬埔寨的法理基礎。北越對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侵犯,實際上可是一點也不輸給美國的。

若要從侵略的角度來看,美國在越戰期間從來沒有對北緯17度線以北的北越領土發動過地面攻勢,卻在韓戰期間一路朝38度線以北進攻,直到中共派出志願軍介入才於鴨綠江停止推進。為什麼沒有人指責美國侵略韓國,或者干預北韓統一南韓,乃至於批評美國介入韓國人之間的內戰?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大韓民國保下來了,而且今天發展的遠比北韓還要好!

DEU 1968 Jahrestag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圖為1965年越戰期間,美軍的武裝直升機掩護南越軍隊攻擊一越共難民營。

自綁手腳的「滾雷行動」

美國在越戰沒有輸給北越或者越共,但美國卻也沒有在這場戰爭中取得最後勝利,關鍵原因來自於詹森總統的不求勝心態。陸戰隊飛行員詹寧斯(Philips Jennings)認為,詹森總統錯把胡志明錯當了他過去在國會打交道的議員,認為美國可藉由慢慢升高對北越威脅的反應,迫使北越自動放棄以武力統一南越的企圖心,回到談判桌上與美越兩國政府談判。

由於害怕對北越的進攻,會引起中共和蘇聯的介入,詹森政府嚴厲禁止美軍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以北。詹森總統的顧慮不能說毫無道理,因為蘇聯與中共都是擁有原子彈的國家,所以任何升高越戰局勢的政策,都有可能給美國帶來核子戰爭的結局。顯然冷戰時代的美國,並不希望為了證明資本主義比共產主義更適合於越南,發動一場與蘇聯還有中共之間的核子戰爭。

詹森總統從1965年3月2日起,命令美國空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隊發起對北越本土的大規模轟炸,代號為「滾雷行動」(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美軍在這場長達三年的空襲行動中,共對北越投下90萬噸的炸彈,總噸量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下的50.3萬噸。然而美軍的炸彈,卻被嚴格限制只能投到軍營、倉庫、公路、橋樑與碼頭等軍事和交通設施上。

而且所有被美軍炸彈摧毀的交通設施,都因為北越政府強大的動員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修復。所以雖然投下噸量如此之大的炸彈,美軍不只沒有快速擊敗北越,就連北越的工業基礎都沒有傷到。沒有在短時間內以優勢兵力給河內致命一擊,迫使北越早日屈服結束戰爭,是詹森總統犯下的兵家大忌,為美軍的「不光榮撤退」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