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專業與平庸的對峙:YouTuber成為「互動式旅行」主要推手

打破專業與平庸的對峙:YouTuber成為「互動式旅行」主要推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平時,Youtube頻道啟發了人們的旅行靈感與動機,推動了地方的行銷與活化;在此時,他們藉由旅行體驗的呈現、旅行資料的整理、數位風景的表達,讓無法移動的旅人們,獲得一場虛實交錯、相互參與的愉快旅行。

2020年初,武漢肺炎爆發,緊張的疫情很快地就阻擋了旅行者們的熱情。各國的國境管理與公共衛生政策,使我們在疾病全球大流行中,減少大規模、跨地域移動的可能性,限制並調整了各種想要出去玩的心情。世界旅行組織(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表示,截至4月6日止,全球96%的旅行活動受到限制,將近有90個重要旅行目的地部分或完全關閉邊界,另有44個目的地僅開放原國籍者出入境。這不但重重打擊著觀光經濟,同時一般大眾也因移動受限而鬱鬱寡歡。

所幸,雖然肉身無法動身旅行,但旅行相關的媒體內容仍然提供大眾虛擬遊玩、舒壓防疫的空間。自2000年以來,大量的旅行內容開始被呈現在網路空間上,從單純的部落格(bloging)圖文介紹,到生動現臨的YouTube頻道現場遊玩,當代的旅行逐漸成為一種「互動式旅行」(interactive travel),就算「宅在家」,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旅行的媒介化,跨越時空的限制(黃柏凱,2019)。

跟著YouTuber去旅行

為了進行社會距離、個人隔離等防疫措施,串流影音平台、社群媒體、直播平台順勢成長,安全的虛擬世界讓人更安心地交往移動。像是臉書的旅行主題社團裡,旅行者們都在感嘆無法自由移動的無奈,紛紛貼上自己在疫情爆發前的風景攝影,或是分享最新的旅行觀光資訊,甚至對他國異地的疫情現況、觀光產業的困境與危機,提出探討與辯論。也有許多人則選擇觀看旅行主題的YouTube頻道,進行一趟虛擬的旅行,跟著YouTuber出去玩。

交錯互動的旅行

旅行,是當代全球化與媒介化的具體結果,這種真實與虛擬、數據與行動交錯的旅行實踐,可稱作「互動式旅行」(interactive travel)。我們現在的旅行經驗,已然是一種由旅行者、交通工具、3C科技裝備、數位平台所交織出來的旅行活動(Davidson et el., 2017)。美國聖十字學院的社會學教授Jennie Germann Molz(2012)從她的經驗研究裡指出互動式旅行的三種例證:首先,地景在傳播技術的介入下,成為一種「數位化的風景」;再者,「善用3C產品的背包客」(flashpacking)的興起,他們創製出大量的資料內容,並上傳在網路空間;最後,旅行者社群與媒體構成一個「資料交錯的旅行網絡」,連結起熱愛旅遊的大眾。

從Molz的觀點來看,旅行YouTube頻道與其創作者,根本就是互動式旅行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打破了「專業旅行」與「平庸旅行」的對峙,提供大眾旅行移動的視野,也左右著旅客的旅行決擇,甚至開啟了地方活化的可能。

四種YouTuber的類型

為了瞭解台灣的旅行YouTuber,我以「旅行」為主題,蒐集「訂閱數最多」的前100名YouTuber,並再依筆者觀看經驗彙整出代表性者,整理出目前旅行YouTube頻道的四種類型,推薦給讀者們欣賞:

1. 旅行影像網誌(travel vlogs)

旅行影像網誌又可分為「軟派」與「硬派」兩者,軟派內容較為歡樂,旅遊地點與方式通常較親民,其中以「the劉沛」粉絲最為眾多。劉沛透過旅行與生活的真實體驗,強調讓旅行享樂更加有趣豐富,帶給觀眾輕鬆自在的觀看。而硬派者如「NinetyRoad Travel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他們以東南亞的深度旅行為主題,聚焦旅行中獲得新奇、辛苦的感受,與獨一無二的冒險故事。盡管旅遊網誌分成軟硬,但同樣花時費工,這些YouTuber都是3C背包客,他們透過旅行經驗的虛實轉譯,帶給大眾富有生活感的體驗。目前台灣的旅行YouTuber大部分是屬於此類。

82551683_732519433823562_324076981516972
Photo Credit: 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
以東南亞深度旅行為主題,聚焦旅行中獲得新奇、辛苦的感受,與冒險故事的「NinetyRoad Travel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

2. 旅遊品牌的官方頻道

第二種頻道類型則是旅遊品牌的官方頻道,包含地方觀光局、旅行社或是傳統媒體上的旅遊節目。其中以「食尚玩家」的訂閱人數最多。於2007年開播的「食尚玩家」一直是深受台灣歡迎的旅遊節目,目前進入第四代主持人,也將內容上架於YouTube,有時發佈網路專有內容。此類以大眾媒體與知名藝人為基礎的官方頻道,對大眾的旅行決策與購買意願有強烈的影響(吳守從等,2012)。

3. 主題式的旅行指南

以「旅行策略」作為主軸的YouTuber並不算多,這類頻道通常有更聚焦的主題與較深度的介紹。我在此舉兩個自己喜愛的例子。一個是「旅行YJ」,她以旅行的住宿為主題,分享實際的居住體驗,也仔細全面地分析國內外各民宿、旅社、飯店的優劣,資訊詳盡有趣。另一個則是「Spice Travel」,該頻道以「找到沒人跟風的生活風格」為號召,推廣大眾如何找到自己的旅行方式,除內容產製外,團隊更設計旅行規劃、資訊分享、訂房之應用程式,建立旅行者社群網絡,提供旅產業鍊之整合服務。

87293752_1403319799851712_70249525248555
Photo Credit: 旅行YJ
以旅行住宿為影片主題,分享實際居住體驗、資訊詳盡有趣的旅行YouTuber YJ。

4. 行腳紀實(footage)

最後一類是旅行移動的真實紀錄,通常不會有過多的剪接編輯,而是寫實地呈現步行的過程。台灣較少該類型的頻道,我便推薦自己非常喜愛的日本頻道「獺祭書屋」(DassaiShooku)。該頻道為京都二手書店經營,訂閱人數並不多,但頻道意旨頗耐人尋味。瀨祭書屋以「漫步帖」為名,以穩定、平衡、細緻的紀錄影像,走踏大阪、京都、奈良等地,按時節更新的影像,幾乎如同數位風景之詩。在防疫時期,如果你想要逛一下難波鬧區,還是想要線上賞櫻,訂閱這個頻道就沒錯了。

幸好我們還有旅行YouT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