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經濟全球化、戰鬥民族品牌化:是誰寵壞了俄羅斯的美麗與蠻橫?

經濟全球化、戰鬥民族品牌化:是誰寵壞了俄羅斯的美麗與蠻橫?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在經濟全球化底下,仍可見貧富不均、毒品與愛滋病在陰暗處氾濫。然而,各國都仍想在油價暴跌之際,藉機從俄羅斯的原油中獲取暴利,俄羅斯藉由全球化誕生的美麗與蠻橫,你我都推了一把不是嗎?

文:劉彥甫(University of Vienna & Ghent University Global Studies MA、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碩士、專欄作家)

為了防範武漢肺炎疫情失控,俄羅斯率先切斷了遠東的俄中邊界,包含汽車和鐵路通關管制站,全部禁止任何車輛和人員往來。經中國轉機進入俄羅斯者,一律隔離檢疫兩週,凡是來自中國的團體旅遊與工作簽證,全面暫停辦理。

至於居留在莫斯科的亞裔或留學生,在政府使用人臉辨識、違反人權查找亞裔去向的授權下,頻繁遭到盤查與監視。

連番的動作不僅沒有遏止疫情擴散,就連普亭親信暨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y Semyonovich Sobyanin)也默認,莫斯科社區感染是遲早的事,對於俄羅斯防疫能力除了有所保留,甚至在莫斯科近郊興建「方艙醫院」。

很快地,普亭上電視公開宣稱三個月內克服疫情,但從全國罕見放起了九天有薪假後,全國封城至四月底,同時還簽署總統令,原訂在四月底舉行的總統任期修憲公投延後舉辦,更讓整個俄羅斯開始瀰漫極度的不安與恐慌。

在肺炎迅速蔓延重創全球經濟的情況下,石油每桶價格跌落,無疑對俄羅斯是更大的重擊,俄羅斯盧布重貶也擋不住俄羅斯人迅速湧入超市,購買超過四個月的存糧,人民對普亭當局的信任顯然是完全崩潰了,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肺炎疫情將更嚴重。

然而,普亭不僅沒有停止介入利比亞、敘利亞、委內瑞拉戰端持續擴大的局勢,同時連續多趟次軍機「兵工合一」馳援美國、義大利與波蘭等國醫材,並從中國空運進口上億枚口罩嘗試穩住局勢。是誰決定了俄羅斯如此大膽冒進的舉措,是普亭還是全球化?其實兩者都是,因為俄羅斯就是靠全球化壯大的。

RTX7EGEM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蘇聯與全球化

1990年1月30日,莫斯科那天很冷,但一家餐廳的氣氛很熱,美商在莫斯科開了第一家麥當勞,作為資本主義的文化象徵,它無疑在當時的蘇聯社會乃至整個俄羅斯歷史中,都留下了一個劃時代的印記,因為隔一年蘇聯就解體了。

與麥當勞招牌一起亮起的,還有可口可樂的標誌,甚至在寒夜裡,他們似乎要比克里姆林宮上那個閃閃紅星還要耀眼。開店首日排隊的人龍沒有盡頭,大約有三萬人湧進麥當勞消費,收銀檯前不再是穿著白色巨型圍裙的冷漠金髮大媽(ба́бушка),取而代之的是服務員親切的微笑。

有趣的是,當打開漢堡與薯條咬下時才發現,小麥、肉類與馬鈴薯不都是俄羅斯最盛產的農作嗎?同樣的情形對於腦筋動很快的台灣人來說,通常隔不到幾年,就會如法炮製且升級一家全新的品牌餐廳營業,但俄羅斯醒悟後自創品牌(Теремок)反攻美國,已經是大約30年後的事,過沒多久,俄式快餐就迅速在紐約街頭失去蹤影。

麥當勞雖然突顯蘇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脆弱,但也說明了蘇聯在冷戰時期的貿易對象其實非常多元,除了西歐與美國之外,日本就是蘇聯相當重要的貿易夥伴,日本對蘇聯的主要出口包括鋼鐵、工具機、化學品和紡織品;蘇聯向日本出口木材、金屬、稀土、海產和燃料。

甚至在1980年代後期,蘇聯仍試圖增加兩國貿易多樣化,提議擴大在化學和木屑行業、電子、機床與魚類加工領域的合資企業,並由蘇聯提供原材料,日本提供技術,設備和管理專業知識。

另外,蘇聯全球佈局的戰略不僅限於傳統社會主義傾向的國家,更遍布各大洲的「開發中國家」。針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戰略除了過去熟知的軍武投資,蘇聯貿易具有兩大特點:

  • 首先,蘇聯通常不會獨佔市場而是在貿易中扮演次要角色,但佔比甚高。
  • 第二,蘇聯慎選貿易夥伴,將資本集中與主要夥伴交流。例如在1987年,印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阿根廷、埃及、土耳其、阿富汗、奈及利亞和馬來西亞,就佔蘇聯與開發中國家貿易總額的八成。

為了交換蘇聯的石油與機械,印度提供了食品、農業原料、服裝和紡織品;馬來西亞是供應了橡膠、棕櫚油和錫;奈及利亞出口了可可,而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則是蘇聯的穀物主要供應國之一。

蘇聯除了利用國際貿易奠基俄羅斯全球化的基礎之外,蘇聯末期通過《外商投資法》鋪平了俄羅斯目前開放市場、吸引外商投資的道路,加速俄羅斯工業化、擴大就業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及改善工作環境。

簡言之,蘇聯在1991年7月4日由最高蘇維埃頒布《外商投資法》,該法較為系統地制定了俄羅斯關於外資調整的基本原則和外資企業在俄活動的基本規範,為進入俄羅斯的外商投資活動奠定了法律基礎。

廣義而言,俄羅斯外商投資法,還包括後續俄羅斯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要求頒布的一系列總統令、有關外商投資立法的修正案,以及與外資法相配套的稅法、外匯調節法、監督法、財產法、合同法、海關法的相關規定,初步建構較全面的外資法律體系,對俄未來經濟發展的可能性大增。

擺脫了蘇聯時期計劃經濟和政府行政干預的模式,說明俄羅斯對外資的調整已開始走上法制化軌道,同時提供例如:免徵關稅、所得稅增值稅減免等租稅優惠。總的來說,目前的俄羅斯就是繼承蘇聯全球化道路,透過承接經濟全球化的步調,徹底改善國家的體質。

RTX7EGED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俄羅斯全球化主軸:中產階級崛起與脫貧、戰鬥民族品牌化、投資貿易雙成長

蘇聯解體後,人口驟減近1億五千萬、擁有天然資源與糧倉的國家紛紛獨立。俄羅斯藉「休克療法」亦無助於經濟崩潰,超過7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老人沒有退休工資,國家財富被寡頭占為己有,犯罪率急劇攀升、槍枝氾濫、貪污橫行,平均每天就有超過5人死在莫斯科街頭,GDP總量從世界第3跌到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