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喜歡昆蟲也喜歡汪東城,超愛台灣的「哈佛妹」姜安蓉

喜歡昆蟲也喜歡汪東城,超愛台灣的「哈佛妹」姜安蓉
Photo Credit: CMone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路從家鄉到台灣,我始終堅持著媽媽告訴我的話,而今天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大家,那就是:「Follow your heart!」

姜安蓉來自美國的哈佛大學,目前在台灣攻讀昆蟲學碩士。在YouTube上連載的「昆蟲島」有90萬人看過。

為何她會從美國哈佛來到台灣?
為何想研究常讓女生「驚聲尖叫」的昆蟲?

採訪後,才知道讓她走向這條路背後的故事。

(以下為姜安蓉親自口述)

開放的教育 慢慢摸索自己的興趣

我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民主教育」下,無論我和姊姊決定做什麼,他們都不太會干涉也不太會幫忙,大概就是放我們「自生自滅,自立自強」的教育方法吧,也感謝父母的教育方式,讓我的「叛逆期」延續到現在。

為了當科學記者 熬夜苦讀

我從小就喜歡看一些百科全書和科學報導,發現科學記者把有用的科技知識傳播給更多使用者,就好像把禮物(知識)送給別人,而且那個「禮物」還不會減少,反而可以越送越多。

那是我喜歡,而且很有意義的。當我跟朋友們分享自己找到的目標時,他們大多抱以微笑或是鼓勵,讓我覺得很感動。

當我發現那些很有名、風趣的記者,大部分要不是出身哈佛、耶魯、史丹佛…等名校,就是有碩士、博士、雙博士的學位。上高中後,大部分同學都開始朝向自己的目標努力,我也沉靜下來,仔細想想以後要做什麼?

不想放棄當科學記者的這個夢想,想要證明自己做得到,於是,全力以赴的念書,就這麼撐過了高中3年。

意外看到台灣偶像劇  從此愛上汪東城

念書是件很累的事情,所以我平常就會上網看影片解悶。某次,看到汪東城主演的《終極一班》、《惡作劇之吻》,之前在美國的電視節目,從來沒有看過這麼酷的東西,所以,我常常會熬夜把那部影片看完。

而裡面的男主角-汪東城讓我深深地著迷,連做夢都夢到汪東城在對我笑。

進入哈佛 才是競爭的開始

我進哈佛後第一個感覺是:學生之間非常競爭。覺得自己再怎麼熬夜唸書也比不過別人。

在交朋友的部分,我覺得在校園裡通常都是物以類聚,而我蠻喜歡到不同地方郊遊、發現新東西,如果朋友也喜歡戶外活動,那就滿合得來的,然後我們就會形成一個小圈圈。

還有,我認為哈佛和其他的學校很不一樣的地方是:資源非常豐富。像是我們學校有一個博物館,裡面光是魚的標本就有600萬隻,甚至還有大象的標本!

教授不但學識淵博也會很樂意跟學生親近、討論學術,他們都會很願意和學生聊聊天,相處起來像是朋友,有什麼未來的職涯規劃,也都會一起幫忙。

為了汪東城 飛到台灣讀昆蟲學

因為大學念的是演化生物系(主要學動植物),那時就看到台大只有2個相關的科系:生物系&昆蟲系。我覺得「昆蟲系」很特別,因為在美國申請學校的時候,學校那邊看履歷,會想要看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事蹟或是作品。

在大學的時候有修過一門課,很特別,那門課教授會帶我們到野外,出去抓蟲。在某個假期,學校還出錢讓我們去巴拿馬「校外教學」,此後,對於戶外生態及昆蟲,我抱持著很大的熱情。

後來仔細考慮了各種因素,加上我真的很想見汪東城一面,就跑來台灣了。

台灣新生活 跟著帥哥去抓蟲

之前要念台大昆蟲系前,曾經寫了很長的中文email給台灣的教授,結果教授用英文回我:「在台大學昆蟲,不需要會中文」。後來我又用中文問了教授一些問題,沒想到教授又回一次說:「不需要會中文的,不用擔心」。

我在想…大家好像都認為外國人不會中文,而且也都還蠻包容的。結果,後來上課時大家都知道我會中文,就變成每次都要用中文寫報告,要聽中文演講…等。

寫報告一開始對我來說,尤其困難!有門課是跟同學一起寫報告,就只好請台灣的同學幫忙潤飾一下;而寫英文報告的時候,我也可以協助他們。在這種互相幫忙下,也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困難。

在台大昆蟲所的課,有時候會到戶外抓蟲,東跑跑西跑跑,環台灣學昆蟲。最開心的事就是,周末可以約幾個帥哥一起去抓蟲。而且還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台語很棒,可惜沒有人重視…

很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要學台語?

在美國時,有聽到飛輪海的一首歌〈活得更像我〉,其中歌詞唱到「酒矸倘賣無、酒矸倘賣無…」那時候我就一直聽一直聽,覺得很疑惑聽不懂那是在唱什麼?就跑去問朋友,才發現那幾句原來是台語。

我當時想:「哦~這好酷喔!是一個新語言耶!而且這才是完完全全屬於台灣。」既然我這麼愛台灣,那一定要學一下台語。這樣才能更貼近台灣這座可愛小島。

因緣際會下,我在中山大學學過台語,那時候的台語班只有四個同學,而且到學期末的時候,大家都不想上了…我其實蠻難過的,因為覺得這麼美的語言,為何不多多推廣呢?

做個YouTuber 為夢想鋪路

我的夢想一直是想要成為一名「科學記者」,這個工作需要「拍片」能力,而且我喜歡拍攝,對紀錄片也有興趣。做YouTube可以培養拍影片的能力,而且我都拍一些跟昆蟲、自然教育相關的。

當初計畫是一個禮拜PO一支影片,可是真的是滿累的,因為一個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鐘,但我往往要花上比這個多好幾十倍的時間。像是拍攝可能就要花2個小時,剪片得花6個小時以上,每一部都是我的心血啊!

拍到沒有IDEA 開始展現自我風格

一開始平均一周會放一個影片上去,那時候滿多人收看,平均都有10,000多人次。但拍到後來,可能觀眾就膩了,或是不想看到我房間(因為拍攝地點都在宿舍內)。當時覺得有點難過…

但我想到爸媽常常跟我說"Follow your heart." 就想說還是拍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好了,人氣就不要太在意。重點是「想拍而且喜歡拍」,而不是在乎有沒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