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的執照》:「搭便車」也許不是公平或正直,但總是明智且理性的行為

《作惡的執照》:「搭便車」也許不是公平或正直,但總是明智且理性的行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我們想尋求搭便車論的漏洞,這種有關盡自己一份力的老觀點看來早就應該復興了。

如果你抗拒這個結論(或許是因為你完全不避稅),建議你停下來想想:你是否有在其他情況下搭便車?搭便車實在非常容易發生,有時幾乎是不自覺的。不買票搭火車,不買票偷偷溜進運動場看球賽或參加音樂會,都是搭便車。用辦公室的咖啡機做一杯咖啡,然後不放錢到「老實付款箱」(honesty box)裡;承認所住社區有必要將大部分家居垃圾分類處理,但不配合垃圾分類安排;申請保險理賠時誇大所損失財物的價值,這些全都是搭便車行為。我們多數人很可能仍認為,這些行為在道德上是錯誤的。但根據搭便車論令人信服的邏輯,如果受到懲罰或某種社會制裁的可能性極小,搭便車就是唯一理性的做法。也許我們的道德觀必須追上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

也許在某些情況下,這件事已經發生了。許多人在網路上非法下載音樂,或免費閱讀報紙的內容,靠其他人埋單。也許你在某間書店瀏覽本書的內容,然後用智慧型手機查了一下,發現亞馬遜賣得比較便宜,因此沒有在那間書店買任何東西。從瑞安航空(Ryanair)到英國國民醫療服務(NHS),各種組織一再挖角,搶走其他組織耗費大量成本培訓出來的技術勞工。所有這些搭便車行為都被普遍視為可接受的。搭便車很正常。在網路上免費取得音樂和其他內容,如今太平常了,根本不值一提;以前的人要從唱片店免費取得音樂,需要葛勞康的隱形戒指那種神奇東西幫忙。

我們不難想像搭便車者如何替他們的行為辯護。例如:我沒買票就溜進球場看比賽,是因為我多年來一直是忠實球迷,之前多年買了季票。如今球會由一名富豪擁有,但球賽票價大幅調漲,而我眼下失業,手頭缺錢。我在辦公室用咖啡機沒付錢,是因為我知道我該付的建議價格已經考慮到有人會「忘記」付錢。即使並非人人都付錢,那台咖啡機仍可收回成本。我這次沒付錢,正是享用一杯「備用」咖啡。我非法下載歌曲,是因為我有付錢購買一些音樂,提供下載服務的成本近乎零,而且那個樂團的成員全都是百萬富翁。我誇大理賠申請金額,並少報一些稅,是因為我知道有幾個朋友這麼做,而我認為多數人也這麼做。我誇大理賠申請金額,也可能是因為我之前誠實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吹毛求瑕,拒絕付錢。

以上理由有些值得認真看待。它們涉及有關公平的有力論點。但是,作為搭便車的理由,它們全都沒講到重點。搭便車可能是公平或正直的,也可能不是。但搭便車總是明智的,因為你可以從中得益;搭便車也總是理性的,因為你的貢獻對集體努力的影響微不足道——因此,你不盡自己的一份力,不會造成任何人的損失。但是,我們卻以各種其他理由替搭便車辯護,這意味著雖然搭便車的理由似乎很有力,但我們不想承認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瑣碎搭便車行為。事情似乎更費解了。

或許原因很簡單。或許我們終究還是不接受搭便車論的邏輯。萬一小人物反抗呢?萬一人人都一有機會就逃稅呢?萬一人人都盡可能搭便車呢?果真如此,社會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這種簡單的回應有兩個問題。首先,它並未提供一個盡自己一份力的正面理由。一如《第22條軍規》中的約塞連意識到,如果其他人全都搭便車或以其他自私的方式行事,而你不這麼做,你會有損失,而且沒有人得益。如果只有一個人納稅,社會將無法支撐下去。集體努力需要超過一個人的貢獻,因為如果其他人全都搭便車,你盡自己的一份力也無法成就任何事。第二,搭便車者可能簡單地答道:「但並不是人人都搭便車。因此,我可以依靠其他人的貢獻。」確實不是人人都可以搭便車。作為一個搭便車的人,我需要其他人的貢獻,應該鼓勵他們盡自己的一份力。因此,我自己搭便車但勸阻其他人搭便車,我可能是前後矛盾,或至少是虛偽的。但是,有點虛偽看來好過作出不必要的貢獻,反正沒有我的貢獻,集體努力還是會發生,而如果它不會發生,盡自己的一份力就像試圖以一個提桶阻擋洪水那麼沒意義。

受曼訶.歐森的論述影響,搭便車思維在1970年代傳遍整個社會。如果歐森及其追隨者是對的,之前很多代人在思考何時以及為何合作這問題上全都犯了大錯。他們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理解合作以及個體對群體努力的貢獻之意義。例如以前的人如何說服人們納稅?當然有一部分是靠懲罰逃稅行為的威脅。但同樣重要的是誠實納稅符合每一個人的利益這種共識。許多不同的經濟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如果合作可以帶給與事各方利益,光是這一點就足以成為每一個人自願為集體努力作出貢獻的充分理由。在1930年代,一名義大利經濟學家甚至表示,那些不自願納稅的人是「社會必須提防,以免受其傷害的一個群體」。因此,在以前,搭便車被視為違背你自身的最佳利益——是不理性的,甚至是病態的。

如果我們想尋求搭便車論的漏洞,這種有關盡自己一份力的老觀點看來早就應該復興了。

相關書摘 ►《作惡的執照》:賽局理論,一門有關人類互動的殭屍科學?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作惡的執照:經濟學如何腐化我們,影響我們的決策方式,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新樂園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強納森.奧德雷德(Jonathan Aldred)
譯者:許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