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浮生六記》:以一人的親身經歷,見證古代最後一個「乾隆盛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沈復所著此書,非才子佳人小說,而是重現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觸及人生在世的命運和困境,讀來讓人歡笑,讓人痛哭,細節動人,文字入心。可惜在他生前未曾正式刊行,因此知者甚少,差點就遺忘於人間。書之命運,亦如人之命運,沉浮莫測。
文:沈復、夢窗
前言
先秦以諸子百家聞名於世,秦漢以文賦激蕩時代,唐宋以詩詞垂範於後,元以戲曲深入民間生活,明清以來,小說及散文小品則流行開來。從中華歷代主流文學演變可看出,近世關於個人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日漸為人青睞。《浮生六記》著於清嘉慶十三年(一八〇八)前後,是一介無名文人的自傳體筆記式散文,其詞卓有文采,深得生活之「真」和「趣」,訴盡人生歡笑和淚水,感染人心,遂成經典,流傳至今。
一
《浮生六記》以一人的親身經歷,見證了古代最後一個盛世「乾隆盛世」,從清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沈復出生於蘇州,到嘉慶十三年(一八〇八)他隨清朝冊封使出使琉球,其間乾隆盛世臻至頂峰。乾隆皇帝巡遊江南,屢次到達蘇州,當時蘇州是江南的最繁華地,自古以來文化昌盛,山水優美,園林眾多,宋朝就有「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之譽,《紅樓夢》裡稱讚姑蘇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言不為過。沈復又身屬文明禮教的「衣冠之家」,使得這部忠實於他的生活的《浮生六記》,不僅記錄個人的哀樂,也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情感悲歌。
在傳統文化長廊中,書寫男女之愛的文學不乏名篇佳作,然詩詞限於篇幅,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只是民間傳說,《西廂記》、《牡丹亭》這些以愛情為主題的戲曲文學均是虛構,《紅樓夢》也擬託「假語村言」、「木石姻緣」;像《浮生六記》以現實中的愛情和婚姻生活為主線,頗顯可貴。沈復和其妻芸娘是表姐弟關係,兩小無猜,自少年起就戀戀不捨,遂得以訂婚。正是這種一往情深,是他婚姻的開始,也是他人生悲喜的主因。觀其人生,遍嘗冷暖,早期依附於富裕殷實的家庭,衣食無憂,攜愛妻芸娘賞玩於山水花樹、晨光月影之間,追求閒適、自由的生活情趣;而後他的婚姻漸漸不容於家庭倫理,生活上越來越窘迫,乃至被逐出家門,顛沛流離,和心愛之人生離死別,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種種悲欣交集,集於一書。
沈復所著此書,非才子佳人小說,而是重現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觸及人生在世的命運和困境,讀來讓人歡笑,讓人痛哭,細節動人,文字入心。可惜在他生前未曾正式刊行,因此知者甚少,差點就遺忘於人間。書之命運,亦如人之命運,沉浮莫測。
二
《浮生六記》最早刊印於清光緒三年(一八七七)。一個叫楊引傳的人在蘇州坊間偶然發現《浮生六記》手稿,喜愛之至,將其交給上海《申報》館,以活字版刊行於世,並為之作序:
《浮生六記》一書,余於郡城冷攤得之,六記已缺其二,猶作者手稿也。就其所記推之,知為沈姓號三白,而名則已逸,遍訪城中無知者。其書則武林葉桐君刺史、潘麐生茂才、顧雲樵山人、陶芑孫明經諸人,皆閱而心醉焉。弢園王君寄示陽湖管氏所題《浮生六記》六絕句,始知所亡《中山記歷》蓋曾到琉球也。書之佳處已詳於麐生所題。近僧即麐生自號,並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之小印,鈐於簡端。光緒三年七月七日,獨悟庵居士楊引傳識。
楊引傳(號甦補)的妹夫王韜是近代最早的辦報人和政論家之一,曾主持上海《申報》,自稱早年就閱讀過《浮生六記》的手稿,為之寫跋,光緒三年《浮生六記》正式出版時特寄此跋付印:
予婦兄楊甦補明經曾於冷攤上購得《浮生六記》殘本,筆墨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於伉儷尤敦篤。卜宅滄浪亭畔,頗擅水石林樹之勝,每當茶熟香溫,花開月上,夫婦開尊對飲,覓句聯吟,其樂神仙中人不啻也。曾幾何時,一切皆幻。此記之所由作也。予少時嘗跋其後云:「從來理有不能知,事有不必然,情有不容已。夫婦準以一生,而或至或不至者,何哉?蓋得美婦非數生修不能,而婦之有才有色者,輒為造物所忌,非寡即夭。然才人與才婦曠古不一合;苟合矣,即寡夭焉何憾!正惟其寡夭焉而情益深;不然,即百年相守,亦奚裨乎?嗚呼!人生有不遇之感,蘭杜有零落之悲。歷來才色之婦,湮沒終身,抑鬱無聊,甚且失足墮行者不少矣,而得如所遇以夭者,抑亦難之。乃後之人憑弔,或嗟其命之不辰,或悼其壽之弗永,是不知造物者所以善全之意也。美婦得才人,雖死賢於不死。彼庸庸者即使百年相守,而不必百年已泯然盡矣。造物所以忌之,正造物所以成之哉?」顧跋後未越一載,遽賦悼亡,若此語為之讖也。是書余惜未抄副本,旅粵以來時憶及之。今聞甦補已出付尊聞閣主人以活字版排印,特郵寄此跋,附於卷末,志所始也。
王韜點評此書「筆墨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誠非過譽,而是共識,說出了後世人喜愛此書的主要原因。然而直到民國時期,知名學者俞平伯和林語堂才真正將《浮生六記》帶入大眾視野,使之成為文學經典。
值五四運動後,個性覺醒之風驟然吹醒國民大眾,呼喚愛情和婚姻解放的自由心聲,也成為一時潮流。再版《浮生六記》,恰應此風。自小喜歡《浮生六記》的俞平伯為其加上新式標點,於一九二四年由北京霜楓社重印出版,亦為之作序。其序選錄如下:
書共六篇,故名「六記」,今只存〈閨房記樂〉以下四篇,其五、六兩篇已佚。此書雖不全,而今所存者似即其精英。〈中山記歷〉當是記漫遊琉球之事,或係日記體。〈養生記道〉,恐亦多道家修持妄說。就其存者言之,固不失為簡潔生動的自傳文字。
作者沈復,字三白,蘇州人,生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卒年無考,當在嘉慶十二年以後。可注意的,他是個習幕經商的人,不是什麼斯文舉子。偶然寫幾句詩文,也無所存心,上不為名山之業,下不為富貴的敲門磚,意興所到,便濡毫伸紙,不必妝點,不知避忌。統觀全書,無酸語、贅語、道學語,殆以此乎?
此記所錄所載,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著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異,異在韶秀以外竟似無物。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這所以不和尋常的日記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傳播得更久更遠的價值。
上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前四卷翻譯成英文,刊登在英文《天下月刊》及《西風月刊》上,使其聞名海內外。其漢英對照本自序對全本甚是期待,選錄如下:
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的一生,正可引用蘇東坡的詩句,說它是「事如春夢了無痕」。要不是這書得偶然保存,我們今日還不知有這樣一個女人生在世上,飽嘗過閨房之樂與坎坷之愁。
我們看見這書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種愛美愛真的精神和那中國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樂恬淡自適的天性。我不免暗想,這位平常的寒士是怎樣一個人,能引起他太太這樣純潔的愛,而且能不負此愛,把它寫成古今中外文學中最溫柔細膩閨房之樂的記載。
我相信淳樸恬退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最美麗的東西。讀了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我在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個全本,倘然有這福分,或可給我們發現。
一九三五年,上海世界書局「美化文學名著叢刊」的全本《浮生六記》,號稱讓「足本」重現於世間。該版本雖六卷俱全,但長期以來,被懷疑後兩卷是偽作,為人代筆,顯而易見是篡改他人的書籍拼湊而成,其證據是有不少文字完全來源於前人書籍,例如,卷五「中山記歷」多處文字照抄清朝出使琉球的副使李鼎元的《使琉球記》,卷六「養生記逍」(一說是「養生記道」之誤)有許多段落摘自清張英的《聰訓齋語》、曾國藩日記等,文風也迥異於前四卷。林語堂就認為世界書局所謂的「全本」作假:
頃閱世界書局新刊行《美化文學名著叢刊》內王均卿所「發現」《浮生六記》「全本」,文筆既然不同,議論全是抄書,作假功夫幼稚,決非沈復所作,閒當為文辨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慢讀.浮生六記:浮生若夢,只因一生情癡,遭此顛沛》,啟動文化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沈復、夢窗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一本清朝普通文人沈復的自傳體式散文,
卻在百餘年後觸發無數情感共鳴,欽慕沈復與其妻芸娘之間
文雅風趣、堅貞不渝,卻又備極坎坷的愛情,
清朝思想家王韜讀後說:「筆墨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
林語堂歎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出生於富裕世家,與友人相處的暢快情景,「遊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後遭逢家道中落,最後流離於世間。儘管身處困境,仍不忘苦中作樂。
沈復與芸青梅竹馬,然婚後公婆不喜芸娘,沈復堅決不肯離棄,兩人乃四處流離。其後,更貧病交迫,與兒女訣別。愛情的最後,他沉痛呼籲:「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全書應有六記,但完稿百餘年後初次刊行時,已僅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不僅記錄個人的哀樂,也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情感悲歌。林語堂乃說本書是「代表中國生活藝術及文化精神的專著」。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