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鍵眼中盯】迷因治國:你是不是也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

【關鍵眼中盯】迷因治國:你是不是也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
Photo Credit: CN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網紅內閣」的政策下,許多「小編梗」的討論量都比議題本身大,這些發文當然不可能都先由部長批過,但對一般的民眾而言,卻是建構部會和部長形象的主要工具,漸漸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對官員有了錯誤的印象和期待。

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柯丁姚對決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姚人多救駕姚文智成功,但我們是選市長還是選小編?〉。

回想當時,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姚文智因為不斷失言,甚至連貓都抱不好,而讓「愛你喔 多」來救援,先寫了一封信,然後把姚文智的Facebook專頁關起來幾天再「Reboot」,之後從發文風格到圖片都變成全新的樣貌。

當然最後姚文智還是沒當選,或許一部分是選民擔心柯文哲落選,但姚文智提著貓貓機關槍的畫面,應該也很難在眾人的眼裡消除。

不過兩年之後「小編」的效果仍然存在,特別在蘇貞昌上任行政院長提過要組「網紅內閣」後,各機關的網路宣傳也越做越積極,這股力量在疫情期間更是壯大,關於小編哏的討論,有時候比議題本身的新聞還多。

這些作品當中,有疾管署那種公布確診人數的圖表,清楚明瞭具功能性,也有像是內政部請「貓皇」、衛福部找「柴犬」這樣用「3B」中的「Beast」來包裝政策,更有客委會和海巡署這類翻玩電影海報甚至是社會時事的作品,有時候,不同部會的小編還會互相「串門子」,網友看到「最強歐吉桑」在哪個熱門貼文下留一段俏皮話,就能開心好久。

雖然偶爾會有玩過火被檢討的零星案例,這些操作大部分反應都很正面。確實,這些貼文只當作政策宣傳並無問題,只是透過媒體和特定人士的推波助瀾,許多民眾就會逐漸把這些小編的文風內容,與部會——甚至是部長個人——的形象結合,這就非常危險了。

看到內政部或行政院在哪個貼文下留言時,你真的覺得這是徐國勇或蘇貞昌腦海裡想的、嘴巴上說出的話嗎?其實,幾乎每個政府部會都會編列所謂的「文宣預算」,讓外部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有時也會肩負在PTT留言帶風向、監測輿情反映給上級長官等等的任務。

你真覺得小編的留言,就是部長的心底話嗎?

部長們日理萬機,不可能每個發文都要批過才准小編發出,所以通常會編制幾個公務員來盯外部團隊,確定訊息沒有「失焦」,隨著彼此的信賴程度和放權大小,各部會小編也有不同程度的發揮空間——這部份真的要誇獎民進黨,黨內的大人物們確實比較「接地氣」、相信年輕人,也在選舉期間吃過空戰的甜頭,和國民黨相比更願意讓小編發揮。

但換個角度看,越是放權的部會,其社群發出的圖像和幽默,可能反而離部長本人的意志越遙遠,而這些「超然」的貼文,卻又是一般民眾對政府官員形象的最直接認識,每天接收下,漸漸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對官員有了錯誤的印象和期待。

例如,大家記不記得幾個月前客委會搭著奧斯卡,做了「創生一流」的圖,當時網路上討論超級熱烈,大家都覺得很有哏,很可愛,客委會讚,主委好棒。但又有多少人記得,圖中馬賽克後面的那個人,是曾在逛街遇到盤查(當然警察職權法規的不周要另案討論)時指著員警鼻子說態度差,還曾在備詢時罵在野黨立委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的丈夫李永得?

這時候,你還會覺得他站在《寄生上流》海報中的那個位子適當嗎?

你愛的是小編,不是執行政策的部長官員

看到各個部會小編宣傳的成效和改變,蘇院長「網紅內閣」的KPI應該是有達到,平時看看趣味的政令宣導也沒什麼壞處,只是政府別忘了在廣宣之餘,政策的實際執行面也須要有相應的搭配。例如院長的Facebook在5月4號就貼出「10000元現金紓困」的可愛圖片,但直到5月6日,都還有人到了公所排隊卻無功而返,在期待和失望之間,就會成為民怨的引燃點。

文宣的本質其實就是廣告,而政策和政治人物就是背後的商品,消費者只看廣告當然不會發現商品的問題,只有在真正被政策影響到的時候,才會開始反思自己所喜歡的到底是政治人物本人,還是小編。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關鍵眼中盯”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