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孩子幾歲開始學「握筆」比較適合?

《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孩子幾歲開始學「握筆」比較適合?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寫字最好的年齡雖為六歲,但若年齡尚未達到時,孩子便有主動嘗試的意願便可以開始,無需特別給孩子做限制說非六歲不可,孩子有主動動機去學寫字,便可以開始教導孩子了。

文:周晉逸

「孩子握筆的姿勢好奇怪」、「太早讓孩子拿筆不可以嗎?」、「孩子的手感覺別沒力」,出生在網路普及和人手一機的時代,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充斥於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的使用導致許多孩子們缺乏雙手操作的練習機會。致使孩子於探索階段中,對於我們過去早習以為常的使用雙手去觸摸、拿取、抓握等等動作,顯得較為笨拙且生疏。

千萬別小看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後隱含大學問。

孩子幾歲開始學握筆學、寫字較為適宜呢?

首先提醒爸爸媽媽們,孩子握筆第一件事應該是塗鴉。許多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將筆握起來,便求好心切,覺得可以開始帶著孩子的手來學寫數字、名字等等。其實孩子此時肌肉發展尚未良好,臨床上常觀察到當家長過早讓孩子拿筆去學寫字,會造成孩子的學習動機下降。

而學寫字最好的年齡雖為六歲,但若年齡尚未達到時,孩子便有主動嘗試的意願便可以開始,無需特別給孩子做限制說非六歲不可,孩子有主動動機去學寫字,便可以開始教導孩子了。

使用握筆器或選用三角形較粗桿的鉛筆,這是目前初學習寫字的學生普遍會使用的,而選購與使用握筆器的重點,在於剛開始教孩子寫字、握筆的位置與姿勢時可以使用,但慢慢要抽離,不要造成讓孩子習慣且依賴使用握筆器。

在我們雙手的操作表現中,掌內肌力為相當重要元素之一。若是缺乏良好的肌力,在需要抓、握、捏等功能性活動中會受到諸多限制,特別是對於進入學齡的孩子而言更加顯著。寫字的表現、書寫的可讀性和持久度均有連帶影響,同時我們可能會發覺孩子對於筷子的使用上,或是綁鞋帶這類表現,也會明顯較差。

對於掌內肌力不足的孩子,我們可以利用以下四項小活動來增進孩子們的肌力:

  • 1. 撕貼畫的世界

爸爸媽媽們可以請孩子撕出不同的形狀,或是沿著紙張上先行畫好的線條撕取下來,依照圖形的複雜程度訓練孩子的虎口動作以及對掌的控制,也可以先請孩子先用折的再撕下。這些動作,都對孩子的掌內肌力控制訓練有所幫助,也可以將其做為孩子在使用剪刀之前的練習活動。

  • 2. 捏捏揉揉玩黏土

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黏土活動,請孩子們將黏土搓揉出不同的大小及形狀,抑或是把小物品,例如彈珠、鈕扣及小人偶等等,藏在黏土裡,讓家中孩子挖開黏土找尋目標物。這些活動的變換,都能訓練孩子的掌內肌力,搭配故事以及內容物的改變,賦予更多樣的樂趣。

  • 3. 叫我紙球神射手

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家中已經看完的舊報紙或是廢紙,請孩子揉成紙球,並使用膠帶黏貼。可以投入紙箱或水桶中,比賽看誰投進的數量較多,或是誰投的距離較遠,用這兩種模式來進行。不僅僅能協助增進孩子的掌內肌力,也能增加手弓的穩定度。

  • 4. 家事中的夾襪子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試著曬襪子,這同時亦是培養孩子做家事習慣的大好契機。利用夾子夾取襪子,能促進對掌的動作、增加手弓與虎口穩定,並達到掌內肌力的訓練效果。下次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做家事,讓這些小遊戲真正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吧!

相關書摘 ▶《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度」?

書籍介紹

《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沐風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周晉逸

父母到底該如何克服難關,讓孩子與自己都能擺脫焦慮的情緒?

身為兒童發展促進專家,同時擔任《媽媽經》、《媽咪拜》、《女人迷》等等親子或女性平台駐站作者的泰迪(周晉逸)職能治療師,依多年實際診療經驗,將新手爸爸媽媽正身處其中的難題分類並列舉出42項,再以「專業職能知識」與「實際舉例」處理搭配的形式,隨著寶寶的身心發展脈絡一步一步去做延伸,提供育兒各種有效建議與訓練方式。

請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洩氣!你不是不夠努力,只是還沒用對方法!此書不只提供育兒守則,更可以當作工具書、甚至說明書般的使用,希望多少幫助各爸媽疲憊與迷望的心情,發展與寶寶親密融洽的「心」關係。

getImage
Photo Credit:沐風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