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緬甸少年的歸鄉夢:「回家的路就算遙遠,但只要還活著,就有回去的希望。」

一個緬甸少年的歸鄉夢:「回家的路就算遙遠,但只要還活著,就有回去的希望。」
Photo Credit:Mikhail Esteve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擁有希望,對於逃離家園的緬甸難民而言,是多麼奢侈的事情

文:賴姿邑(臺灣大學政治與社會雙學士、國際關係碩士。大三暑假跑到緬甸,從此迷上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關注東南亞局勢、緬甸少數民族處境,以及對外援助的相關議題。)

在全球華人開心迎接農曆新年的二月時分,緬甸撣邦(Shan State)北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的果敢(Kokang)自治區,卻從2月9日開始,爆發少數民族武裝勢力「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與緬甸政府軍的戰鬥衝突。

(相關新聞:緬甸北部反抗軍昨日宣布攻下果敢首府,難民持續湧入中國西南邊境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照片攝於今年2月17日,在果敢政府與同盟軍衝突後,正等候緬甸紅十字會救援的緬甸人民。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中國外交部在2月10日證實,約有三萬名緬甸難民因此湧入中國雲南省的邊境城鎮,甚至有媒體報導難民數量高達十萬餘名。於2月11日剛宣布攻下果敢首府老街(Laukkai)的同盟軍,在12日就遭遇集結重兵的政府軍反撲,結束了對老街的短暫控制,而失去老街控制權的同盟軍,仍繼續在果敢自治區境內進行游擊戰。

這場近日衝突,是緬甸從1948年獨立以來,緬北少數民族武裝勢力與政府軍長達六十多年的內戰延續。

在緬甸漫長的內戰之中,少數民族武裝勢力雲集的緬甸撣邦,與中國、寮國及泰國接壤著綿長的國境邊界。因此每當緬甸政府軍與地方武裝勢力爆發衝突的時候,受到波及的人民不僅被迫遠離家園,有時甚至舉家出逃鄰國避難。

Maps_of_Kokang

果敢、南傘鎮的地理位置。Photo Credit:wikipedia CC BY 3.0

緬北地區動蕩不安的局勢,因而不時影響周遭國家的邊境地帶。與緬甸共享長達兩千四百公里邊境線的泰國,境內就有九個聯合國難民署(UNHCR)設立的難民營,收容十二萬名越過邊界的緬甸難民。

(延伸閱讀:聯合國難民署緬甸危機救援工作報告

然而,並非每個穿越邊界的緬甸難民,都能夠順利獲得難民資格的認定。倚賴文書作業的申請流程,不僅曠日費時,當中更有著貪污的陰影。也因此實際身在泰國境內的緬甸人民,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總數甚至可能高達一百萬人左右。

離開家園來到異邦的緬甸人,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與遠離家鄉的理由 ,而在每場武裝衝突導致居民流離失所的新聞沈寂之後,這些人仍繼續在出逃的異地努力求生。

S就是我在泰國清邁Mae Kuang遇到,因為內戰而逃離家園的緬甸人之一。面貌清秀,身材略顯消瘦的他,初次見面時還有著大男孩的害羞。雖然害羞靦腆,S還是微笑地跟我與同行的友人問好。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緬甸難民的生命故事。

Photo Credit:wikipedia CC BY 2.0

Mae Kuang的景色。Photo Credit:wikipedia CC BY 2.0

S原本與家人一同住在泰緬邊境的小村落裡,在一次緬甸軍隊的強勢拉夫之下,他的父親與村裡其他的男性,被迫成為軍隊挑夫。這種事情在當地原不是新聞。軍隊隨意進入村莊徵稅、強奪物資、任意拉夫(抓老百姓充當夫役),有時甚至性侵村民,男女不拘。一個偏遠的農村,可能就這樣一年到頭,遭遇不同的軍隊勢力來回抽稅,讓村民的生活身陷泥沼一般不可自拔的絕境。

只是,那一回的拉夫,S的父親與其他男性一直沒有回來。決定去探尋父親下落的S,與家人和村民探尋了快一個月,最後得到的卻是一具腐臭潰爛的遺體,倒臥在叢林之中。父親生前受到的凌虐,還依稀可見。然而就在發現父親慘死的不久之後,軍隊又回頭放火燒了村子,唯一的家也回不去了。

失去了家園,更恐懼著軍隊的壓迫,S與家人選擇往叢林的深處走去,決意越過邊界,到泰國尋求新的生活。一家人走了多久,S也不知道。路途的艱辛無須多言,然而最令一家人害怕的,不是自然界的無常,而是人類的威脅。拿著槍的軍人與尋索賄賂的警察,成為逃難途中深深烙印的苦痛。

Photo Credit:Mikhail Esteves CC BY 2.0

Photo Credit:Mikhail Esteves CC BY 2.0

但沒有回頭路的S與家人,只能繼續咬著牙穿越邊界,終於成功抵達國境之東的泰國。在S的平靜的語調與淡然的表情裡,看不出絲毫的情緒起伏,彷彿他所經歷的苦難只是平凡的點滴。在泰國非政府組織Child’s Dream的資助之下,S獲得身份認定。之後又輾轉來到清邁落腳,在當地鄉間學習自然農法的農耕技術。

S說希望能進入大學主修農業,期盼著有朝一日家鄉情勢明朗之後,能夠再次回到從小生長的村落,重新耕耘父親留下的田地。他想要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故鄉的孩子,即便日子曾經如此艱辛,死亡永遠如此逼近,以為人生就是在軍隊永無止境的徵稅、拉夫之中度過,然而人生實際上可以有著不同的生活與歡騰明亮的希望。

Photo Credit:Mikhail Esteves CC BY 2.0

Photo Credit:Mikhail Esteves CC BY 2.0

擁有希望,對於逃離家園的緬甸難民而言,該是多麼奢侈的事情。但S身上所散發的堅強與堅韌,卻又好像再也沒有什麼事物,能夠攔阻他實現新生活的期望。

「回家的路就算遙遠,但只要還活著,就有回去的希望!」,在泰國清邁鄉間,微熱無風的田埂之中,S淺淺一笑地說著。是啊,即便遙遠,即便局勢不穩,但只要活著,少年的歸鄉路,就還有實現的機會。期盼那日,能快快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