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前提下,超過6成受訪者同意調漲電價?台大風險中心公布最新民調

什麼前提下,超過6成受訪者同意調漲電價?台大風險中心公布最新民調
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往年每次調整電價,都會引發社會上的反彈,為什麼此次民調顯示普遍支持電價調整?為此台大風險中心認為,其實只要打出環境牌,民眾普遍是可以接受的。

520總統就職典禮即將到來,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今(13)日公布最新民調,針對能源轉型的民眾感知及政策推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對於能源發電的認知,逐年有了改善,而也有相當比例的民眾,支持油電調漲。

此調查為今(2020)年4月6日至4月10日間,針對居住於台灣地區、18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共完成1087份有效樣本,包括785份市話與302份手機樣本,也是國內近5年來首次納入手機樣本的能源議題民調。

根據民調,有超過85%的民眾感受到氣候變遷,而其中有81.7%的民眾支持能源轉型,來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民調結果更顯示,無論政黨立場泛藍或泛綠的民眾,都支持2025綠能政策的能源轉型目標,其中泛綠民眾支持度(87.1%)略高於泛藍民眾的支持度(62.8%)。

而民眾對於政府應優先施政的重點,「加速推動減碳和能源轉型」,也僅次於「提升台灣經濟成長」、與最近正熱的疫情相關防治,成為受訪者認為第3重要的重點政策,甚至高於改善兩岸關係。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張國暉表示,2000年和2008年政黨輪替後,能源政策成為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心,能源政策的方向反反覆覆,缺乏長期的一致性。到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再次執政的民進黨在2017年提出能源轉型的白皮書,能源轉型前3年間,產業間和民間都感受到困惑與疑慮,但最新的民調顯示,過去缺乏共識、認為能源改革有害經濟的民意態度有了轉變,民眾不分黨派都支持再生能源,也有多數贊成電價調整。

超過6成民意同意電價調漲

此次民調也針對油價與電價調漲做了調查,結果顯示,有34.3%的受訪者願意以每公升提升3元的漲幅,提高油價來徵收碳稅,是第一次有這麼高的民眾支持這樣的調幅。卞中佩表示,根據國外研究,一公升超過3元的碳稅將能完全反映碳的外部成本。

另外在電價方面,風險中心民調也顯示,有高於6成的受訪者(62%)接受因推動能源改革而調漲電價,另有近19%(18.8%)的民眾不願意支付更多電價。不過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表示,這19%的受訪者中有95%的民眾表示,如果是為了改善空汙、降低排碳的話,是願意調整電價,因此不願意接受電價的調整的,其實只有5%以下。

電價
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提供

不過往年每次調整電價,都會引發社會上的反彈,為什麼此次民調顯示普遍支持電價調整?為此趙家緯表示,電價的問題,民調上全國支持度看起來是高的,但每次電價調整時,看到比較多工商團體挾著民眾反對去阻止電價調整,他認為,只要跟民眾講清楚是為了改善空汙、降低碳排、打出環境牌,民眾是可以接受的。他也呼籲下一次在10月的電價調整,如果持續凍漲,只會累積漲價壓力,導致台電虧損、最後電價一次漲足。

趙1
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提供

能源認知改善,反對「重啟核四」者略高於支持者

而和2018年風險中心的民調結果相比,本次的民調也顯示,民眾對台灣主要發電方式的認知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2018年調查平均有41%的受訪者認為主要發電是核能,這次已經有所進步,33%的民眾認為是核能。但認為核能是台灣主要的發電來源者,仍佔多數。

IMG_5999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攝

根據能源局資料,2019年台灣主要的發電來源為燃煤(46.11%),其次為燃氣(33.23%),核電佔比只有11.7%,再生能源為5.6%。

而能源認知的改變,也影響民眾對於核電使用的態度。風險中心針對即將於明年8月28日登場的「重啟核四」公投做了民調,結果顯示,有62.7%的受訪者表示會去投票,其中將投下反對票者(34.8%)略高於支持者(27.9%),另有20.4%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去投票。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表示,過去「以核養綠」公投,其實是民眾在錯誤的認知下,做出的投票結果。今年錯誤認知核能為主要發電的民眾,已經下降了10%。

張國暉表示,外界可能會認為民調數字過於樂觀,但他指出,這幾年來台灣其實發生非常多事情,像是2011年發生了日本的福島核災,在台灣引起非常大的漣漪,後來又有核四安檢、是否延役的討論,蔡政府這4年來的政策維持「核能趨近於零」的一致性,核電佔總發電比例也曾到10%以下,張國暉指出,這些台灣民眾都點滴在心頭。

紓困之後也要改革,8成民眾要求回流台商提出能源承諾

台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前幾天政委龔明鑫才宣布,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有近兆元的投入,但他也提醒,紓困、振興、改革這3個階段都非常重要,國際上都在談後續的綠色振興,有越來越多呼籲正視疫病傳染和氣候變遷的聲浪,甚至德國有民調顯示,民眾認為氣候變遷的嚴重程度比新冠肺炎還強。

根據風險中心民調,有82.1%的受訪者支持訂定台商回台投資能源效率審查制度,回流台商設廠時應提出能源承諾;59.8%的受訪者對疫情紓困方案,支持應增加能源轉型要求的作法,也有77.2%的受訪者支持政府在肺炎疫情時,提供航空業紓困貨款附帶的減碳要求。

周桂田表示,國內民眾超越藍綠,對於能源轉型的支持度都非常高,可見國內已經走向新的模式,這樣模式對政策發展和經濟促進都非常重要。他更呼籲政府在啟動第二期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的同時,在加強再生能源投資、運輸減碳的承諾或公共建設的改善,都應包含綠色改革。

周桂田表示,台灣現在在新冠肺炎上「超前部署」,未來在2030年聯合國發表目標、2050年的深度減碳、氣溫不能超過2°C等目標上,是不是也能有所作為,有更清晰的未來發展藍圖,力轉台灣在國際上氣候「末段班」的形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