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會歧視人,而資本會歧視人」:透過合作,住宅如何共生?

「疫情不會歧視人,而資本會歧視人」:透過合作,住宅如何共生?
Photo Credit: 台中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合作,住宅如何共生?願景是:希望下一個夢境到來時,住宅合作的烏托邦想像,得以從疫情蔓延與趨緩的過程中,重新在超越國家與資本的圍牆外,實現另類全球化的共同體價值,並在人的世紀中流動起來!

這也可以從一場疫情的隱喻出發,反思人對災難世界的對應。最具價值的反思,可能不僅僅在全球經濟的危機與轉機,甚而並非追蹤病毒根源,當然更不在政治角力的汙名化,而在於對貧困者的排擠,這是疫情政治經濟學的另一項新功課。

也因此,左翼思想家巴特勒(Judith Butler)提出:「疫情不會歧視人,而資本會歧視人……」的主張。這句話的背後意涵深遠。當個體或國家以市場為出發的資本價值,凌越共同體價值時,讓我們「返身」尋找共同對話的有機關係,這是目前尚處於邊緣發聲的「住宅合作社」,在實體住屋與土地取得的過程中,面對烏托邦想像時,最值得提出來的思索!它,在某種程度上,正映現巴特勒所言:「從基進的不平等轉為基進的平等」,短短的一句話,同樣發人深省。

有一首詩,寫的是關於疫情對弱者的醫護排擠與歧視,卻可以相同用在住宅合作的價值反思上。它是這樣寫的:

夢見——寫在疫情全球化時

夢見自己在一個房間裡
四面灰牆,像是牢房
卻無意囚禁任何人
因為,很快傳來鳥叫聲
四面出現大大的門
引誘你走出去
每一步靠近,都更迎向鐵蕀藜
因為是春天卻依稀寒冷
因此,花的莖葉由鐵線來編織
勾著一隻艷色的鳥,在啁啾

也是這樣,夢見一張書桌
陷入苦思,枯寂的身影
像是千千萬萬
在暗黑中,渴望燈
或者一個突而到來的黎明
望向四周,包圍的濃霧
隱約間,邊境已牢牢封鎖
僅剩幾行殘碎的詩句
想穿透無聲的隔離

夢見,和熟悉的臉孔
一起被淹沒,身旁陪伴的
是遭棄置在醫院門廊外的老人

夢見,在一個隧道中雪崩
纏進一種世紀性的災難中
電影的虛擬畫面已剝落
只剩活生生的現實
卡車上擠滿被驅離的難民
感染,高燒跨越恐慌的邊界
股市,在另一種災難指標中
夢想飆上無邊的天際

這是盡在日常想像中的
一場夢境,無疑
是疫情,在全球化時,無疑

透過合作,住宅如何共生?我們的願景是:希望下一個夢境到來時,住宅合作的烏托邦想像,得以從疫情蔓延與趨緩的過程中,重新在超越國家與資本的圍牆外,實現另類全球化的共同體價值,並在人的世紀中流動起來!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