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效率市場的魚已經被釣光,世人必須另謀出路

《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效率市場的魚已經被釣光,世人必須另謀出路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羅聞全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才了解,資本市場可能不是一種隨機漫步,事實上,他是在研究相反的假說(市場是隨機漫步的假說)時才了解這一點。當證據無法支持隨機漫步假說時,他並不放棄,反而更努力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文:彼得.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

羅聞全:「經濟學裡唯一能實際運作的部分」

當羅聞全在一九七七年進耶魯念大學時,他一心一意想取得三個主修學位,分別是數學、物理學和生物化學,這三個領域是他高中母校(布朗克斯科學高中,「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經驗」)的熱門科目,而且他也希望追隨兄姊的腳步,他的哥哥是一個「火箭科學家」,而姊姊則是分子生物學家。

不過,後來的發展卻和他的規劃相去甚遠。在大學時代,羅聞全最後主修經濟學,後來繼續到哈佛攻讀經濟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目前他是哈理斯集團(Harris & Harris Group)財務學講座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財務工程實驗室主任,也是一檔避險基金(編按:AlphaSimplex)的科學長。在這一路上,羅聞全獲得許多獎項和獎學金,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卓越教學獎等。

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一個剛萌芽的科學家轉變為財務領域的強人?答案是:一本奇怪的書和一次非正式的社交午餐,造就了今日的羅聞全,一個融合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的先驅理論家。

羅聞全就讀於布朗克斯科學高中時,曾讀過由科幻小說作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所著的《基地三部曲》(奇幻基地出版)。故事主要是談論一位數學家,他發展出所謂「心理史學」(pshchohistory)的人類行為理論。心理史學可以預測未來的人類事件發展,不過唯有人口數達到特定規模時才能準確預測未來,因為這些預測是以統計模型為基礎。羅聞全深受吸引,他發現艾西莫夫的故事內容實在太過生動,似乎終有一天會成真,而且他希望自己是實現這些預測的人。經濟學—尤其是賽局理論和計量經濟學看起來好像是追求這個目標的最好起步。於是,他在耶魯大學二年級時就毅然決定投入此一領域。

他在哈佛念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末,遇到布朗克斯高中時代的一個同學,她在麻省理工學院念經濟學。他們一起吃午餐,在聊天過程中,那位同學力促他到麻省理工學院修羅伯.默頓教授的財務學課程,因為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准許交叉選課。羅伯.默頓?羅聞全從未聽過這號人物。財務?他早就知道要如何平衡他的支票簿。不過,由於他對那位朋友的判斷深具信心,於是他選修了默頓的課。

這是一個轉捩點。羅聞全是這樣說的:「這一堂課改變了我的人生。我發現默頓先生的授課內容緩解了我對知識的渴望,這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整整二十五年後,我依然可以清楚告訴你哪幾堂課談了套利的概念、哪幾堂課談到利用動態交易進行複製選擇權的觀念,以及馬科維茨最佳化平均值/變異數投資組合概念的公式等。」

當羅聞全發現財務不僅僅是平衡支票簿這麼簡單後,從此無法自拔。他選修了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學院裡的所有財務課程,當然包括默頓的每一堂課,同時他也選了費雪.布萊克和法蘭科.莫迪格利亞尼的課。

他之所以說財務是「經濟學裡唯一能實際運作的部分」,主要是因為財務結合了精確的數學和實務面的核心問題。在當時,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初期,財務經濟學領域的學術界人士依舊將研究焦點鎖定在尋找馬科維茨投資組合選擇、效率市場假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選擇權定價模型,以及莫迪格利亞尼與米勒關於企業財務與套利中心角色等開創性觀念的完整理論意涵。

這種重視理論的氛圍讓羅聞全更加感興趣,因為他看見了一條清楚依循艾西莫夫所建議的道路。他將統計模型應用到現實世界的日常財務運作慣例,不僅因此將財務領域推離聚焦於理論的情況,更誘人的是,他也發現他一開始就在追尋的聖杯—艾西莫夫心理史學的解答。

自此他的進展神速,一九八八年時,他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非終身職教授,同時,他拒絕了華頓學院的一份終生教職。到一九九○年,也就是他二十九歲那年,他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終生教職。

「經濟學不是一種科學,要了解與運用經濟學,一定要了解歷史。」

羅聞全以稜鏡般的方式來觀察財務學,在這個稜鏡裡,財務理論本身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他將經濟、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和進化生化學以及社會學與心理學等學門和財務學調和在一起。由於他是從宏觀且多樣化背景的觀點來看待市場運作模式,自然而然的,他也開始對機構產生興趣。不過,由於他到後來才發現機構在這整個領域扮演如此策略性的角色,所以在此之前,他還是繼續深入研究理論層面。

他從這個複雜的觀點發現效率市場假說是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領域。他指出,在效率市場假說尚未被發展出來的一九六○年代以前,世間根本缺乏任何有紀律的方法可以分析金融市場行為。效率市場改變了世人看待市場的方式,將商業界的日常混亂局面以及範圍狹隘的理論議題改造為相對較為單純的一整套概念。金融市場的價格反映剛出現的新資訊,不過價格反映新資訊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所以任何人都無法用比其他人更聰明的方式賺到錢。羅聞全對此的評述是:「這是一個效力極為強大的創意,與過去截然不同。」

羅聞全非常重視效率市場假說以及衍生出這個假說的基礎—理性預期理論,所以世人過於強調這些概念的學術層面的做法讓他非常痛惜。對他來說,效率市場假說的問題比較不在於理論本身,問題在於很多學術界人士根本忘記這些抽象概念其實是來自現實資本市場的騷動與混淆。他強烈反對當今經濟學家認為自己不需要了解任何歷史的想法。羅聞全大聲疾呼:「現實世界的經濟學和歷史的關係,比它和抽象理論的關係更密切……這讓我感到無邊的沮喪。」「經濟學不是一種科學,要了解與運用經濟學,一定要了解歷史。」

《非隨機漫步的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