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的奇蹟》:改善糖尿病、降低膽固醇、失智不上門,還可穩定尿酸舒緩痛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育吠陀醫學認為,辣木可以淨化身體、預防三百種疾病。說三百種疾病實在太多了,反而讓人質疑到底對什麼有效?話說回來,傳統醫療中所流傳的辣木功效,在科學上是否能夠得到證實?
文:大山知春
八百件以上研究報告的驚人實證
「我們的身體是由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所打造而成」,在思考這件事時,我率先想到的是,在迦納接觸到的辣木。因為在離開迦納的前一天,我最後見到的人,就是辣木的生產者。
辣木不光是迦納,更是印度從五千多年前,就開始應用於傳統醫療的植物。從來沒有哪種植物可以像辣木這樣,反覆經歷人體實驗並證實其相關效果。
在生產辣木的國家裡,家家戶戶的庭院都會栽種辣木,且當地居民也都會直接拿辣木葉入菜。為了長時間保存,居民會把辣木葉晒乾製成粉末,用粉末泡茶,或是混進料理裡面。沒有生產辣木的國家,都是吃保存時間較長的乾燥樹葉。在迦納的大都市,重視健康的人,會把辣木粉撒在以番茄為基底的燉煮料理上面,高級飯店的菜單裡面,也會提供辣木鳳梨燉菜之類的菜色。
就如第一章所說,阿育吠陀醫學認為,辣木可以淨化身體、預防三百種疾病。說三百種疾病實在太多了,反而讓人質疑到底對什麼有效?話說回來,傳統醫療中所流傳的辣木功效,在科學上是否能夠得到證實?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我開始了探究之旅。
辣木是否有抗癌作用?這個問題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相關的英文論文,而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簡稱NLM)就有八百件以上與辣木相關的研究報告。其中,在使用辣木葉或辣木籽(辣木樹的種子)的實驗當中,光是證實有抗癌作用,或抑制癌細胞作用的報告,就多達數十件。
某報告指出,投以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區採收的辣木葉,或辣木樹皮之後,可觀察到乳癌、結腸癌、直腸癌的細胞運動有顯著下降(約70%至90%)的情況。證實辣木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或許可用於開發新藥。除此之外,對於食道癌、胰臟癌、肝細胞癌、前列腺癌、肺癌、肝癌、膽管癌、白血病等癌症疾病,都具有十分驚人的抗癌作用。
這些報告的最大共通點,就是辣木葉具有誘導細胞凋亡(apoptosis)、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所謂的細胞凋亡,是為了使個體維持更良好的狀態,主動觸發管控與調整細胞死亡的一種細胞死亡程序。
蝌蚪變成青蛙時,蝌蚪消失的尾巴便是其中一例。簡單來說,就是指不需要的細胞自然死亡的狀態。我們的身體利用細胞凋亡的方式,不斷消滅癌化的細胞和異常細胞。因此,多數的異常細胞都會自然死亡,不會進一步腫瘤化。
誘導細胞凋亡不光只是針對癌細胞,同時也能作用於各種不同的疾病,或是身體不適,之所以說能夠預防三百種疾病,指的便是這個部分。另外,除了抗癌作用之外,2018年,在埃及實施的實驗也證實,攝取辣木葉,可以減輕放射線所造成的損傷,可以抑制放射線治療對身體所造成的負擔。
因此,辣木是抗癌鬥士們不可不知的食材。
實驗證實,服用後,血糖值下降34.3%
迦納、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的傳統醫療中,會把辣木葉應用於糖尿病的治療。辣木真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嗎?科學家對此做出了驗證。
科學家對患有糖尿病的老鼠,投以辣木葉萃取液後發現,氧化應激指標(oxidative stress markers)下降了,不僅沒有對肝臟或胰臟造成損害,血糖值也下降了許多。另外,辣木裡面也含有預防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KidneyDisease)和發炎的成分,而辣木籽也證實具有同樣的效果。
在某個實驗中,對患有糖尿病的老鼠,投以辣木葉萃取出的蛋白質溶液後,血糖值在一小時後下降了34.3%,三小時後下降了60.9%,五小時後下降了66.4%。由此可證實,辣木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
另外還有一個實驗,把辣木葉和辣木籽混在餌食裡面,讓因為慢性高血糖症,而引起認知功能障礙的老鼠食用十四天,結果證實,使用含有辣木的營養補給餐,可以有效預防、改善認知功能障礙。而糖尿病也和肝臟、胰臟有密切關係。肝臟具有吸收餐後急遽增加的血中葡萄糖,使身體維持固定血糖值的功能。同時,提供營養素,作為胰臟製造胰島素的原料。
如果因為暴飲暴食、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等問題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就容易誘發糖尿病,而胰臟炎會讓胰島素分泌異常,自然而然,胰島素的分泌就會下降,進而誘發糖尿病,而辣木葉就是能降低血糖值的優秀食材。
如果體內持續維持高血糖狀態,糖和體內的蛋白質就會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形成名為「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s)的物質。糖化終產物在體內不會被分解,會不斷的蓄積。如果放置高血糖不理會,不論血糖值怎麼下降,糖化終產物仍然會維持在一定分量,無法再減少。
這些蓄積的糖化終產物會讓蛋白質變質,導致骨骼變脆弱,肌膚劣化、鬆弛,也就是使身體內部老化。這種狀態如果閒置六年不去理會,就會提高血管阻塞、腎臟病的風險,之後,就算血糖值下降,風險仍不會降低。
早餐加辣木粉,膽固醇值下降了
透過老鼠實驗證實,辣木葉所含的苯甲胺(Benzylamine)能降低膽固醇。
膽固醇的變化有性別上的差異,男性大約從40至50歲開始;女性大約是在停經之後,有增高的傾向。
膽固醇升高會引起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如果惡化,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演變成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變成攸關生命的嚴重事態。因此,如果健檢發現膽固醇值偏高,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服用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