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數位公民週報】擺脫數位控制,自由軟體的支持者都用什麼取代商用方案?

【數位公民週報】擺脫數位控制,自由軟體的支持者都用什麼取代商用方案?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例如用「Jitsi」取代Zoom、用「IRC」取代Messenger等等,這些開放原始碼的「自由軟體」都可以讓使用者自由編修,自己架設溝通平台,藉此擺脫無所不在的數位控制。

文:陳廷彥、林冠廷

在當代,我們往往無法做出單一的消費選擇,特別是消費型電子產品:購買新的iPhone,就代表你選擇了蘋果品牌、台積電代工的處理器、三星面板,並由富士康組裝。這些企業都會從你的購買中受益,並把利潤分給其上游。選擇一個品牌,等同向所有供應商購買產品與服務,因無法分開取得,所以也不能因為道德因素而抵制其中單一公司。

對於注重生產公平的消費者而言,「公平手機」(Fairphone)會是一個絕佳選擇。公平手機已推出第三代機型,強調生產工人的薪水更高,而且組裝材料符合道德規範,不採用在戰亂國家的製材,避免加重貧苦人民遭受壓榨與惡劣工作環境的風險;手機軟體使用開源的Android系統,不預載Google軟體,雲端服務也是開源的NextCloud;消費者能夠輕鬆地自己維修Fairphone,避免被浪費—消費的循環綁架。不過「公平」的代價就是手機笨重、外型簡陋,而且功能不夠亮麗。

研究者持續探索人工智慧的各種可能,其中一個領域就是原先被認為專屬於人類的創意展現——繪畫、文字、音樂等。OpenAI發表了名叫Jukebox的新模型,使用者可以選擇曲風,讓AI自動產生Katy Perry或是貓王等知名歌手風格的音樂,也能只上傳片段音樂,剩下讓AI自行編曲完成。

比起古典樂相對單純的組合或具有數學性的編曲邏輯,流行音樂的組成元素相當複雜,AI編曲將會變得更加困難。OpenAI使用了120萬首音樂訓練AI模型,雖然目前產生出來的音樂還是遠遠遜於人類,但想起AI在棋藝界的迅速發展,或許再過一陣子,我們就無法分辨出哪些音樂是由電腦製作的了。

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雖然許多地區的開發者只能關在家裡,卻更激發他們上網集結,一起開發新的軟硬體抵抗病毒的動力。

2015年成立的非營利技術教育組織MetroHacks,也抓準這次時機,在4月25日邀請了50名以上,來自全美國各州的青少年女孩,共同利用視訊軟體舉辦防疫黑客松。這些女孩大約有20%沒有程式背景,60%只有基礎的程式知識,另有20%是至少知道一種程式語言、較有經驗者。該組織與微軟合作,帶領參與者發揮創意,利用6個多小時進行研究與開發,為受武漢肺炎感染的地區提供區域性科技方案,並拍攝4分鐘的影片提交評審團。

最後優勝的小組叫做「Covid檢查」(CovidCheck),利用篩選系統,提供使用者最能信任的新聞資訊。

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向來重視軟體的自由散布與改作,以及使用者對於軟體的自主權,那麼在多數工作與溝通都改成遠距的疫情當下,他們都用什麼自由軟體來取代常見的商用方案呢?

  • 語音通話:使用MumbleAsterisk等軟體來維持即時的對話。
  • 視訊:用Jitsi取代常見的Zoom。
  • 文字訊息:用XMPPIRC取代Messenger。
  • 線上協作工具:Etherpad
  • 雲端分享:Nextcloud

這些軟體的共同特性是他們都開放原始碼、而且可以讓使用者自由編修,因此可以用來自己架設以自由軟體為基礎的溝通平台,藉此擺脫無所不在的數位控制。

人工智慧不只可以跟人類下棋,現在人工智慧專家已經開始把腦筋動到經濟政策上。

RTR4XHEI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美國公司Salesforce最近發展出了AI Economist系統,希望透過模擬工人與政策決定者的行動,將稅率調整到既能增加生產力、又能更加平等的最佳狀態。根據AI Economist的模擬結果,最有效率的財稅政策是對高收入和低收入者都施以較高的稅率,但對中等收入者施以較低的稅率。

然而,用AI決定涉及經濟重分配的政策仍然問題重重。這不但是因為現實世界遠比AI模擬得更複雜,因此現實生活中這些政策的結果時常不如預期;更是因為這種看似客觀中立的科技解決方案,可能掩蓋了現有稅收政策背後的價值預設與權力不平等,例如:為什麼要把增加生產力當成重要目標,而提升生產力的結果最終又是讓誰獲利?又是誰有權力可以決定AI Economist的運作?

延伸閱讀

本文經OCFLab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