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應該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人有理由為他們強大而稱職的政府感到自豪;民眾對政府的充分信任也是當局極為重要的優勢。但同時不可缺少的是一個強大社會的存在——一個能夠核查、質疑並要求強大政府承擔責任的社會。
此外,面對一個前所未有、完全不熟悉的威脅時,我們現存的經驗和機制可能都不足以應對,這使得政府倡導多元化變得更為重要,或者至少要對各種異議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論是關於這種新冠病毒到底有多致命,還是戴口罩是否有助於控制病毒傳播,在這些議題上都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要意識到你自己可能是錯的,而你的批評者可能是對的,這能給你更多迴旋的餘地,讓你在想要或需要調整政策方向時能擁有更多「政治空間」。在當下如此一場迅速演變的危機中,中途調整和改變策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樣。
有些阿諛奉承的人試圖通過壓制異議,來製造一致或團結的假象,這顯然是無益的。在這次特別的危機中,我們看到人民行動黨在網絡上用各種手段影響輿論:攻擊持有異議的人,妖魔化那些批評者,嘲笑其他政府,並試圖製造群體性的趨同思維。然而,這些手段並不能使得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應對危機;我們甚至不清楚這樣做是否有利於執政黨,因為這些手段似乎只能吸引到執政黨核心支持者的注意力。
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甘迺迪政府是一個經典案例,很好地說明了政府在危機中應該如何包容、甚至歡迎多元化和持不同政見者。這場危機持續了不到兩週。但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甘迺迪請來了前共和黨政府的顧問,廣泛地諮詢和考慮多種方案(其中有些方案失敗或者未達到預期效果)。如果這麼大程度的多元化和這麼多的不同意見能夠在短短13天內就得到協調和解決,那麼新加坡政府在這場可能曠日持久的危機中也同樣能做到。
正如武漢的李文亮醫生在去世前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個聲音。」事實證明,那些一直呼籲政府為外籍勞工改善惡劣生活環境的人是正確的;我們早應聽取並重視他們的建議。這些人就如李文亮醫生一樣,扮演著吹哨人的角色,儘管這些人的觀點不見得被廣泛認可,但若能認識到他們在社會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第二個我希望新加坡人從這場危機中學到的教訓是保持謙遜的態度。我認可新加坡政府對Covid-19病毒做出的早期評估,的確有必要優先保障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有充足的口罩,但讓我憂慮的是,對於當時已經陷入困境的香港及其政府,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惡評,相當幼稚,且頗顯刻薄。
在這樣的危急時刻,落井下石是極其不合適的。我的好朋友蘇希爾•托馬斯•瓦達克思(Sudhir Thomas Vadaketh)那段時間勇敢地寫了一篇值得反复閱讀的文章,大意是新加坡人不應自鳴得意,不應在此時表現得自以為是。
更重要的是,面對一個全新的、無人了解的威脅時,我們不應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優勢,也不應肆意批評其他國家或社會應對這一威脅的舉措。情況越是複雜、越是變化多端,就越應該保持謙虛和低調。我們當時認為其他政府的應對措施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愚蠢的,但這些措施也正是我們現在必須要採取的。
如今新加坡政府表示,由於疫情持續惡化,現在必須採取之前被認為是沒必要的嚴厲措施,而人們需要理解並支持政府態度的這一轉變。正如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說:「當事實改變時,我也會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你又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我們要做的,就是摒棄掉多年來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表現出的——自以為是,傲慢自大,和很強的自我優越感。
原文刊載於2020年4月16日《南華早報》,中文版請見HKUSTMPP。
關於作者:劉浩典是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的實踐教授,兼任該校領導與公共政策高級行政項目主任。他為公共政策碩士項目(MPP)的學員講授公共政策複雜系統、金融與經濟危機、顛覆性技術及公共政策等課程,同時也擔任《行為經濟學與政策設計:以新加坡為例》(Behavioural Economics and Policy Design: Examples from Singapore) 一書的主編。
延伸閱讀:
- 新冠肺炎下的新加坡外送員日常:「這是關於特權與同理心的人類社會觀察」
- 半封城下的星國百態:不保持社交距離的年輕人對國家有信心,樂齡族群則還想好好過生活
- 新冠肺炎下被忽視的聲音:唯有以移工處境出發,才是真正將移工納入防疫網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最新發展:
-
新加坡停止支付不願施打疫苗者醫藥費,疫苗接種差異化管理是否有效? 6月前
-
確診數刷新單日最高紀錄,新加坡「與病毒共存」防疫政策的變與不變 7月前
-
新加坡擴大「免隔離旅遊通道」,美國CDC旅遊警示將星國列為「最高風險」 7月前
-
新加坡採「與病毒共存」後確診人數激增,民眾困惑「居家康復」計畫能否應對 7月前
-
確診數字上升但逐漸恢復正常生活,新加坡是如何做到與COVID-19共存? 7月前
-
新加坡單日確診超過900例,設快篩劑販賣機強化自行檢測 8月前
-
【東南亞週報】星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畫啟動|越南疫苗護照上路|印尼疫情趨緩 8月前
-
新加坡政府不以清零為目標,以「接種者有別」策略提升疫苗覆蓋率 8月前
-
新加坡北海岸移工宿舍傳疫情,5000多人接受新冠肺炎檢測 9月前
-
【東南亞週報】泰政府認疫苗荒|越南單日新增近6千例|印尼新創獨角獸Bukalapak將上市 10月前
-
KTV夜店群聚後又爆出裕廊漁港疫情,新加坡本土案例增163起 10月前
-
新加坡疫情趨緩可望鬆綁防疫措施,將允許私人醫療業者申請引進獲WHO批准使用的疫苗 11月前
-
COVID-19死亡人數超越新加坡,台灣可參考新加坡的抗疫經驗 1年前
-
新加坡不滿新德里首席部長「新加坡變種病毒」 言論,印度外交部長急滅火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甸記者逃往泰國被捕各界呼籲勿遣返|印尼擬對加密貨幣徵稅|星國本土疫情延燒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東協峰會對緬甸危機達成5點共識|大馬發行全球首個美元計價永續伊斯蘭債券|星泰啟用即時跨境電子支付系統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緬軍政府領袖將出席東協峰會|微軟投資大馬10億美元建數據中心|GOJEK與TOKOPEDIA合併案最快本月完成 1年前
-
新加坡警方可取用追蹤接觸者數據,引發隱私爭議 1年前
-
新加坡力拚轉型全球疫苗配送中心,李顯龍:「我們在全球疫苗運送上扮演關鍵角色」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簽約採購「牛津疫苗」|美國安顧問訪菲贈武器|柬三在野黨組高棉民主聯盟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 RCEP有望於東協峰會上簽署|緬大選翁山蘇姬率全民盟取勝|星港展開「航空泡泡」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民眾請德國政府將泰王列「不受歡迎人物」|中國承諾分享湄公河水文數據|獅城將開放中澳申請航空通行證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越南國會批准與歐盟FTA|泰擬放寬入境限制重振國際觀光|新加坡樟宜機場開放澳紐旅客中轉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國加入疫苗研發競賽|馬尼拉封城放寬|馬哈迪遭自己創立的政黨開除黨籍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泰航透過破產法庭尋求重整|越南公布電商發展計畫|緬甸緝獲亞洲規模最大毒品案 2年前
-
新加坡6月2日起分三階段重啟經濟,總理李顯龍盼人民習慣「新常態」 2年前
Tags:
飛宏科技推出業界最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280W GaN充電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新推出專為電競筆電設計的280W GaN高功率電源充電器,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使用體驗。
飛宏科技在2021年底推出全新280W GaN(氮化鎵)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超緊湊尺寸160*69*25mm(276cc)與700g輕量化設計,使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設計極限,達到眾所期盼的16W/in3(1W/CC),因而相較一般市面販售相同輸出功率產品,體積縮小約50%,重量減輕約30%,大小重量相當於一般180W電源。
飛宏科技這款電競電源的設計研發–電路上結合了高效率拓樸結構、零電壓零電流軟切換技術、新型GaN半導體元件、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等技術;工藝上則採用了3D零件配置與佈線技巧、功率模組設計、及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最終成就了品牌客戶與終端使用者所冀求真正輕、薄、窄、小的高功率充電器,為電源業界與電競市場帶來突破性的研發創新亮點。

安全可靠280W GaN頂級規格充電器
飛宏科技表示,目前市面上所謂的GaN電源都著重強調在所謂的小型化,但往往都忽略電源設計更應重視安全性、可靠度、及滿足終端使用者真實的使用情境。飛宏科技此款新小型化電源已取得各項國際安規認證包括IEC/EN/UL 60950-1 & 62368-1、CCC(5000m)及電磁相容(EMC)認證包括EN55032 Class B EMI & EN55024 EMS等規範。
此款電源更是針對高階電競筆電應用需求如:支援高階處理器及顯示器的瞬間峰值功率拉載、玩家日以繼夜的重度使用、酷炫輕薄的外型、與輕巧好收納及攜帶方便等,同步提供以下的頂級規格及功能:
- > 95%滿載轉換效率與< 0.2W空載待機損耗
- 560W(200%額定功率)瞬間峰值功率輸出
- 3年/26,280小時,滿載高溫下長壽命保證
- 五種數位化安全保護機制
- 2公尺輸出線上不需加任何EMI磁芯輔助即能通過EMI認證
- < 150uA低漏電電流
電競筆電首選 極緻設計之展現
近年來電競筆電產業蓬勃發展,品牌廠商無不卯足全力導入最新軟硬體技術與材料來提升性能,使產品設計上能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電競玩家挑剔與追求極緻體驗的渴望,唯在配角「電源充電器」上無太多創新,而導致玩家也只能默默接受彩盒中所附帶大而笨重的電源。
飛宏科技新推出這款專為電競筆電設計的280W GaN高功率電源充電器,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突破過往的設計瓶頸與極限,可充分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使用體驗。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