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封」到「陸連」—寮國如何突破天然障礙扭轉劣勢?

從「陸封」到「陸連」—寮國如何突破天然障礙扭轉劣勢?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寮國作為東南亞唯一陸封(landlocked)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遇到重重考驗,自1971年起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之一。本文將由古至今,從寮國的四個維度簡單講解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

文:Truston Yu

在東南亞小國中,大部分人們或多或少都聽過赤柬的故事,也知道汶萊奉行的是君主制,然而寮國的知名度似乎就如東帝汶一樣低,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東南亞區域裡常是個被遺忘的國度。寮國作為東南亞唯一陸封(landlocked)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遇到重重考驗,自1971年起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之一,而本文將由古至今,從寮國的四個維度簡單講解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

瀾滄王國 —— 被遺忘的古老文明

寮國曾擁有過千年歷史的古老文明,其中瀾滄王國(1353–1707)是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也是當時東南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瀾滄王國的古蹟、佛教文化的影響在今時今日仍能看到。瀾滄(Lan Xang)的第一個首都位於現代寮國北部的龍坡邦(Luang Prabang),16世紀時則遷都現今寮國的首都萬象(Vientiane);王朝自17世紀末先後分裂成龍坡邦、萬象和占巴塞三個王國而宣告瓦解,三王國於19世紀末被法國納為殖民地,並於殖民時期仍擔當重要樞紐。

Wat_Xieng_Tong_Rückseite_Luang_Prabang_L
Photo Credit:Grossbildjaeger CC BY SA 3.0
16世紀位於龍坡邦的建築

因此研究東南亞地區古代史,不可忽視寮國具備的特殊意義,而另一方面,寮國政府更積極推動不同的發展項目,希望擺脫貧困重新提升國家的地位。

殖民與戰爭 —— 20世紀戰亂的遺害

寮國先後經歷法國殖民、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內戰以及越戰洗禮,戰爭對社會的禍害遺留至今。20世紀法屬印度支那的解殖過程並不順利,引致寮國不同派系競爭,導致了維持十數年的內戰。當時正值冷戰高峰期,中國共產黨已掌控大陸,基於骨牌理論 (domino theory),與中國接壤的寮國自然也成了西方關注的對象,更被捲入鄰國柬埔寨內戰及越戰。

為阻截共產陣線支援越共的輸送線,美國在1964年開始展開對寮國大規模的轟炸行動,總共投放了兩百萬噸炸彈,九年來平均每八分鐘就遭到一次轟炸,是史上人均被炸次數最多的國家。到1975年內戰結束時,寮國傷亡人數達到全國百分之30。現今寮國境內仍有8千萬枚爆炸物尚未引爆,對農民婦女和兒童構成莫大的危險。根據半島新聞(Al Jazeera)的一篇報導,寮國或許得等到兩百年後才會真正安全。位於首都萬象的COPE博物館展示著大量義肢及彈殼等物品,正反映著戰爭對普通農民百姓造成的禍害。

從暹羅侵略和法國殖民到其後冷戰時期,寮國歷史不斷被大國政治牽連,至今也仍深受鄰國影響:北面親中,南面親越,流行文化受泰國影響;首都萬象的中產市民也喜愛越境到泰國消費。

湄公河 —— 寮國的「亞洲電池」夢

處於湄公河上游的寮國積極利用河流資源,打算興建上百個水電廠成為「亞洲電池」,水壩大多由中國、韓國或泰國承辦,而水電站的產能則以賣給泰國為主。在2018年,寮國東南部阿速坡省(Attapeu)一座水壩發生崩塌,導致大量寮國居民及柬埔寨居民需要被撤離。由此可見大規模興建水壩除了對生態及附近居民構成威脅,也對鄰國安全造成隱患。湄公河上落成的沙耶武里水電站(Xayaburi Dam)爭議更為國際水法(International Water Law)經典課題。

湄公河就猶如東南亞的恒河,賴以為生的人口比亞馬遜和尼羅河等更高,其豐富的資源除了能讓一眾漁民維持生計之外,還灌溉了沿岸的稻田,養活了將近六千萬人。然而,專家估計,若持續興建水壩將為下游居民帶來極大負面影響;以越南為例,湄公河三角洲的米業有可能會嚴重萎縮,令越南失去稻米輸出國的地位。對於寮國如何和湄公河下游國家達致公平使用的共識,寮國、柬埔寨、泰國及越南在1995年組成了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負責協調對河流的管理。儘管如此,無論是本國漁民還是鄰國政府的反對,都無法令寮國擱置水壩的計劃。

正如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一樣,生態保育與經濟發展如何取得平衡,將是寮國現代化之路的一大難題。對寮國而言,水壩的安全性、民生以及外交上的影響也是其中的考慮因素。

寮國電力水壩潰堤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2018年7月,位於寮國東南部一座興建中的水力電廠水壩意外崩塌,爆發洪水灌入6個村莊,造成數百人失蹤。

「陸封」到「陸連」 —— 一帶一路與寮國的現代發展

寮國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的內陸國家,因山多林多,大大減少外來投資者的意欲。陸封的寮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與全部中南半島國家接壤的國家——北面與中國雲南接壤、東面毗鄰越南、南面是柬埔寨、西面是緬甸和泰國。因此,寮國政府正努力提升全國各處之間的連結,希望將劣勢化為優勢,成為地區樞紐。

「Landlocked to Land-linked」(「陸封」到「陸連」)正是寮國現今發展計劃的口號。寮國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六大經濟走廊之一——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且是雲南昆明連通新加坡必經之地。在中國大力支持下,寮國現正積極興建鐵路、高速公路等設施連接其他東南亞國家。當這些基建竣工後,寮國或許將能成為中南半島的中心點,吸引投資和貿易。

若寮國發展策略能順利取得成果,預料將可在2024年從最不發達國家清單剔除。然而,寮國的國債高達GDP的70個百分比左右,債台高築仍是一大隱患。而對東南亞其他國家而言,寮國的發展也有可能是種威脅,尤其發達的寮國將有助中國擴張並發揮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影響到東協一體化的進程。寮國在東協及亞太區地緣政治發揮的角色,仍有待後續觀察。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