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是誰?一個見證時代變遷,掏空身心的不尋常百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說貝托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
文:Lizard
如果說貝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現實蒼白的令人不忍直視,但回憶飽滿的令人不斷回顧,你知道它是假的,卻渴望某天它會成真,你知道它是虛的,卻感到它是實的。
尊龍的盛世美顏使得溥儀的軟弱都成了一種令人目不轉睛的美,他是枯枝,是殘花,是敗柳。
然而在他出現之前,不同年齡的小溥儀們都展示自己的早熟,他一點都不無知,他知道慈禧太后的恐怖與虛弱,他知道自己地位的崇高與虛浮,他知道西方世界的逼近與進步,他知道自己人生的特別與畸形,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在戲臺上,也知道所有人都在看,他的人生從來就沒少過觀眾,他以「象徵」的形式成為任何要向「中國」提款的人之信用卡。
溥儀是誰?中國最後的皇帝?滿族最後的希望?國共眼中的封建餘孽?日本手中的提線人偶?那個寫《我的前半生》的人?
「你是為了重新當皇帝才跟日本人走的!」
「不,莊士敦騙人!」
溥儀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失而不得的東西,那是一段太長的小路,一扇太大的窄門,路的盡頭,門的一端,一開始是生母、後來是王府,接著是乳母、紫禁城、王位、滿州國、是他的妻子婉容……他所得到的東西,那些「西方」的玩意兒從來就不能填滿他失而不得的一切。
反之,那些「西方」玩意兒讓他失去了一切,如果沒有這些「西方」玩意兒,人們就不會質疑制度的合理性,就不會產生該死的反叛性,他是進步青年,也是保守老頭,他是矛盾的,他所想所做的前人都想過做過了,而他繼承的戲碼只為了某些需要變賣財產的大臣得繼續演出。
成年的他一邊追求自由戀愛,卻又無法接受昔日的淑妃,今日的情婦,要與自己「離婚」,他理了西方的頭髮,過著西方的生活,但骨子裡還是懷念昔日的特權,或許他渴望的是君主立憲而不是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在貴族的眼裡向來都是粗野無文的,那意味著要將歷史的經驗捨去,以理性來重新設計一套制度,最後讓紙上世界降臨於世,而非過去運行已久的那套機制。
在溥儀的眼裡,過去的一切都是奇形怪狀的,太醜的太監,太醜的老妃子(他拒絕叫這些人他的「媽媽」),而每個妃子都畫著奇形怪狀的妝,溥儀是他時代的異類,正如我們之於片中的世界是異類,所以貝托魯奇讓其所見皆獵奇,片中所有過去的影像都來自兩個人的回憶或想像,一個是溥儀的回憶,一個是勞改營管理員在讀莊士敦的書產生的想像畫面。

青年溥儀看一切都不順眼,尤其在那次弟弟溥傑已經帶他看到了戲臺的邊界,發現他石頭扔不到的戲臺之外,他便以一種嘲諷的態度過起了生活,在與莊士敦的會面裡,他用展示世界知識的方式讓外國老師莊士敦知道,他是籠中鳥,但他非一無所知,他有他的能動性,不論以皇帝或是以他是個人而言,他總還是能控制些什麼。
「第一課就上到這裡吧。」這第一課是他給莊士敦上的課。
中國是什麼?中國是一場夢,在夢裡,人們知道太陽從東邊升起,知道皇帝死後會駕龍升天,後來這個夢境變成五族共和,三民主義,五色旗飛揚在皇城,溥儀拔腿跑了,後面的士兵追著他,就像以前的太監,小時候的溥儀就知道,這是一場遊戲,這是一個圓,後來溥儀仍然知道這是一場遊戲,這是一個圓,但他開始猜想自己能不能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給這個遊戲多一點變化,而不是做一個任人打扮的男孩。
對溥儀而言,中國曾是他所擁有的一切,對於國民黨他無法原諒的是,他們說他們愛中國,但他就算現在不是也曾是中國的皇帝,為何刨他家的墳竊他家的財?溥儀不當中國人了,他要回到一開始,回到清的開端,他投奔日本人,日本人給他一個滿人的國家,哪怕這個國家只是另一個紫禁城,另一個戲臺,他一清二楚卻又假戲真做。

「我知道他們要利用我,但我也要利用他們。」
然後滿州國滅了,日本人跑了,蘇聯人來了,溥儀終究認錯了,在人民的法搥下,他什麼都認了,但他雖然是屈服的姿態,卻帶有一種憤恨,那種憤恨迫使他承認一切非他所為的罪行,他的任人宰割是一種抗議姿態,他模仿著中國的姿態。
中國是一個任人打扮的男孩,太監們替他化妝,上蠟,必要時就把他腸子掏出來拉成五千公尺,一下子說這五千公尺是被奴役的可恥的,一下子說這五千公尺是璀璨的驕傲的,一下子說統治階級是邪惡的,人民起義是正確的,一下子說統治階級是善良的,人民起義是錯誤的。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反動封建倒下了,溥儀看到昔日管理所的長官被叫著磕頭,真正的革命是什麼呢?就是徹徹底底的頭足顛倒,如同馬克思(Karl Marx)顛倒了黑格爾(G.W.F. Hegel),將唯心主義顛倒成唯物主義,如同毛澤東顛倒了蔣介石,將國民黨軍隊吊起來打。

所以紅小將們表現的像皇帝,將老官僚呼來喚去,讓他跪下磕頭,以前人們要向皇帝磕頭,現在人們要向毛澤東磕頭,溥儀大概在紅小將上看到了讓太監喝墨水的自己,他大概心理十分迷惑,如果他受到的痛苦是革命的代價,是進步的代價,那為什麼在他受苦之後還有這麼多的人受苦?不是革命了嗎?不是進步了嗎?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