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膠、慕洋犬、廢青」這不是談香港,而是分裂中馬來西亞華人網民世界

「大中華膠、慕洋犬、廢青」這不是談香港,而是分裂中馬來西亞華人網民世界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一年來,如臉書等社交媒體網站,出現了一些標榜大馬華人反共的臉書專頁,目的是為反擊立場親中的大馬華人,這現象主要是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爆發的;直到最近,更出現了有反共的臉書專頁,以及部分的網絡意見領袖,將親中的華人所發表的種族歧視、親中言論翻譯為馬來文,讓馬來族群社會關注的現象,而這現象的發生,也許與武漢肺炎疫情有關。

一般台灣人談到對馬來西亞華人(以下簡稱「大馬華人」)的印象,除了黃明志、梁靜茹、光良等歌手外,對於大馬華人的想像、認知,多建立在大馬華人是一群在大馬國內遭種族歧視的族群,尤其台灣有不少大馬華人留學生,對於他們為何會來台灣唸書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因族群教育不平等而產生的結果。

然而,儘管難以否認大馬華人長期以來遭國家制度性的歧視,族群關係也存在嫌隙,但對大馬華人的群體想像,真的只是遭種族歧視被害者的存在而已嗎?很少人想到的是,基於對族群不平等的憤恨,其實大馬華人對他族的種族歧視也是存在的,而在社交媒體功能日趨發達的情況下,透過簡單的點擊翻譯動作,大馬華人所發表的種族歧視言論也在馬來人社群間"被表露無遺。

本文旨在探討最近大馬網絡生態所出現的變化。近一年來,如臉書等社交媒體平台,出現了一些標榜大馬華人反共的臉書專頁(見表),目的是為反擊立場親中的大馬華人,這現象主要是從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爆發的;直到最近,更出現了有反共的臉書專頁,及部分的網絡意見領袖,將親中的華人所發表的種族歧視、親中言論翻譯為馬來文,讓馬來族群社會關注的現象,而這現象的發生,或許是與武漢肺炎疫情有關。

大中華膠、慕洋犬、廢青

近年來在大馬華人的網路筆戰中,常出現兩個字眼,即「大中華膠」與「慕洋犬」。

「大中華膠」的誕生脈絡,乃衍生於香港網民所說的「左膠」,意指太強調左派理想主義,乃至腦袋思維僵化,其中「膠」源自香港網路術語「硬膠」,而「硬膠」是粵語髒話「戇鳩」的諧音,帶有愚昧之意。

可以說,「大中華膠」一詞之所以在大馬華人社會流行起來,除了大馬華人也非常關注香港雨傘運動、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局勢外,還和許多能掌握粵語的大馬華人祖籍來自廣東的文化淵源有關。在不同立場陣營的交鋒下,親中的大馬華人逐漸被支持香港人民主訴求的一方標籤為「中華膠」。在中華膠一詞還沒誕生前,親中者頂多是被形容有「大中華情意結」的華人,然而隨著大馬華人網民之間的筆戰日趨激烈,「大中華膠」一詞也近乎成了對親中國/中共的華人無所不包的稱謂。

而「慕洋犬」一詞則是由中國網民所創的,形容一人一味地高舉來自西方(西洋)國家的自由民主人權標準去檢視中國,而大馬親中華人網民也多以「慕洋犬」一詞,抨擊對方無視自身「中華民族」的身份。除了慕洋犬,「民主膠」也是親中大馬華人的反擊用語之一。

對許多親中大馬華人而言,儘管已在此落地生根好幾代,但因為祖先來自中國,因此在他們的價值觀裡,作為炎黃子孫的大馬華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須認同中國為「祖國」。至於他們與種族歧視的關聯性,一般觀察,部分華人之所以認同中國多於大馬,是因自身在國內遭受種族歧視,產生了中國強大、崛起後,能進而提升大馬華裔在內的全球華人地位的期望與想像,因此多有身為「漢人」的種族優越感。

不認同上述觀念的大馬華人,則是主張「生於斯,長於斯」,認為大馬華人已非華僑,大馬才是自身的祖國,中國是祖籍地,應以認同大馬為優先,但多此主張的華人卻常面臨被罵「數典忘祖」的壓力,更極端者的情形,甚至會被扣上「漢奸」的帽子。

簡而言之,「中華膠」與「慕洋犬」之爭,除了兩派華人對威權專制、自由民主的理念之爭外,還有世代認同差異的存在。

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挺中共、港府一派被稱為「藍絲」,支持反送中的則為「黃絲」,兩方的對立對照大馬華人社會,便是許多家庭在反送中期間,充斥了政治立場的對立、世代差異的隔閡,更造就了「廢青」一詞的誕生。「廢青」原指支持反送中運動的香港青年為無用的不事生產者,儘管在這運動中也不乏中老年齡階層的香港市民的身影。

儘管被認為是「大中華膠」的年輕人也大有人在,但普遍曾歷經英殖民年代的老一輩華人,因當時身份屬中國僑民,幾乎都有「大中華情意結」,而大馬華人社會在針對香港、台灣問題上,亦難免存在世代認同的差異,故「廢青」一詞,也被「反反送中」的大馬華人所用了。可以這麼說,世代差異、政治理念激烈鬥爭的結果,讓對社交媒體掌握度比較高的年輕一輩,近年逐漸開始在臉書網絡世界建立陣地,成立臉書專頁分享香港、台灣反共、各國媒體揭露中共迫害人權的新聞,試圖平衡臉書網路世界裡大馬華人網民「一面倒」支持中國的現象。

在台灣,集結許多臉書用戶爆料、討論時事的網絡空間,多令人想到爆料公社、爆廢公社等臉書網路社團。至於大馬華人網民,則主要分佈在各以地方城市命名的「吹水站」,如怡保吹水站、新山吹水站,其中以KL吹水站(KL是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的縮寫)成員最多,多達139萬臉書用戶,而另一個同名的「KL吹水站」也多達23萬名成員。

對標榜反共、反中華膠的粉絲專頁而言,這些吹水站是他們重要的「取材」之地。對他們來說,儘管有部分假賬號、網軍賬號混入這些吹水站的現象,但還是不少真實用戶的留言。例如,若有網民發表大馬國內的政治、宗教相關的新聞貼文,下方便不乏華裔網民留有針對性的種族歧視言論;有關中港台新聞貼文中,也可看見有的華裔網民親中、批判香港抗爭者、支持香港警察的言論,或在有關大馬南海主權問題上,作出了附和中國立場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