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面對摯親離開撕心裂肺的痛,要怎麼走出悲傷?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面對摯親離開撕心裂肺的痛,要怎麼走出悲傷?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出悲傷是需要勇氣的,提供你一帖「勇氣秘方」(C.O.U.R.A.G.E.),藉由這帖秘方,讓自己早日走過哀悼歷程四階段,珍藏對親友的思念,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向前。

文:萬子綾、黃淑君、楊婷雅、蔡麗瓊、楊香容、鄭惠文

隨著年紀漸長,親友的離去,往往是我們難以承受之痛,當生命中的無常發生時,我們應坦然看待與調適,幫助失落的情緒找到出口,讓自己有繼續前進的力量。

面對哀傷

韓國有一個電視節目將過世小女孩的畫面,用虛擬實境科技(Virtual Reality)重現出來,讓媽媽重溫記憶中的溫暖畫面,轉播出來的這一刻時,逼哭所有人。但社會評價呈現出兩個極端,有人認為這樣會讓媽媽好不容易撫平的傷口,再度被掀開,傷口永難撫平;有人認為這樣可以讓她有機會跟女兒好好說再見,彌補之前未完成的事情。拜科技之賜,已逝親人可以虛擬再現,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與摯親再次相見嗎?

人生難免會面臨失去親人、朋友、摯愛的情境,發生這樣的狀況,哀傷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擁有哀傷的權利,每個人面對哀傷所需要平復的時間也不一樣,重點是要讓自己走出哀傷,而不是放任自己一直活在哀傷的氛圍中。

親人過世後的那幾個月,你有沒有以下症狀?若這些症狀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長達六個月,讓你有明顯強烈甚至無法招架的感受,請在框內打勾。

  1. 不相信、很難接受親友死亡的事實
  2. 情緒起伏不定或坐立難安
  3. 想到親友死亡,就感到極度痛苦或感到憤怒
  4. 感到人生空虛、無意義
  5. 不想與人接觸(感到麻木或人際疏離)
  6. 失去目標或感到茫然
  7. 難以再相信他人
  8. 無法繼續過原來的生活

八項中若有四項打勾,代表你還活在失去摯親的悲傷中。你離走出悲傷還有多遠呢?心理治療師沃登(Worden)提出「哀悼歷程四階段」,你可以檢視看看自己目前所處的是哪個階段呢?

  • 第一階段:接受失落的事實
  • 第二階段:經驗悲傷的傷痛
  • 第三階段:重新適應摯親不在的環境
  • 第四階段:將失去摯親的情感,重新投注在未來生活上

勇氣祕方

死亡是一個很沉重的離別,如何好好和親人說再見,停止遺憾,是一門很深的課題。面對摯親的離開,要怎麼走出悲傷呢?這並不是要你忘了他,有些人對於逝者的思念,可能十年都還無法忘懷。所謂走出悲傷,是指抒發並撫平情緒,找出方法,讓自己的生活回歸正軌。

走出悲傷是需要勇氣的,提供你一帖「勇氣秘方」(C.O.U.R.A.G.E.),藉由這帖秘方,讓自己早日走過哀悼歷程四階段,珍藏對親友的思念,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向前。

Care:關心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悲傷,大哭一場吧!哭是理所當然的,哭是正常的反應,可以幫助你釋放負面情緒。

Open:開放自己的心胸,接納別人的關心。直接告訴周遭的朋友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或者告訴他們其實你只是需要找人說話,不需要解決方法。

Understand:瞭解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尼布爾祈禱文中提到,「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要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二者的不同」。有些人可能會自責「如果我怎樣怎樣,他就不會死亡」,然而死亡這件事誰都無法控制,也無法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Reflect:反思自己需要面對什麼責任。例如有責任要照顧在世的親人、有責任要完成逝者的心願等,找出活下去的意義。

Adjust: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步調。靠著正向轉念,或其他事物來轉移注意力,例如傳統習俗折蓮花,透過折蓮花將祈願迴向給亡者。生活中少了重要的人,生活模式或步調勢必要做些調整,要不斷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到」、「他一定希望我過得好」。

Gain:重新獲得生活的動力,將焦點放在未來生活上。雖說哀傷情緒復原的時間沒有一定,但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氛圍太久,可以多參加社交圈,結交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得到活力的「外援」。

Elaborate:闡述自己的經驗,或者請別人分享他如何走出哀傷的經歷。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劇中的男主角,看到「旅途協助者」的求職廣告,去面試才知道是要擔任「納棺師」,從原本的排斥到後來領悟到這份工作的神聖,發現自己在協助家屬送行的過程中,彌補了母親過世時不在身邊的遺憾,在一片悲傷的氛圍中,他的存在彷彿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面對不算安慰的安慰

當喪失摯親時,周遭的朋友都會試圖安慰你,也願意伸出援手幫忙,你有沒有聽過以下安慰人的話?你覺得有效還是沒效呢?

  1. 這是最好的安排,不要難過了。
  2. 不要哭、不准哭,XXX會捨不得走。
  3. 時間久了,你就不會難過。
  4. 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你要為XXX活下去啊!
  5. 還好你還有XXX可以陪你。
  6. 你要是再不振作起來,死去的XXX會很難過的!
  7. 老天自有安排。
  8. 好在,你還年輕,還可以……
  9.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你儘管跟我說。
  10. 我知道你很難過。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你儘管跟我說。」這句話能讓人感受到支持,「我知道你很難過」這句話能讓人感受到被同理,其他的表達方式都隱含說者的主觀判斷。聽到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

  • 1. 對方到底想說什麼?

並不是每個人安慰的技巧都很好,無論他們是怎麼表達的,他們真正的意圖是「我想安慰你」,當你能夠理解他們是出自於善意,就不用太介意。

  • 2. 為什麼他們要這麼說?

可能從小被教育要堅強,不可以輕易掉眼淚,看到有人悲傷的情況,其實也讓他們手足無措、感到不自在,你心情恢復平靜,也會讓他們感到「警報解除」、鬆一口氣。

  • 3. 你該怎麼回答?

你可以選擇充耳不聞,或是微笑化解尷尬,其實只要回覆一句「謝謝你關心」就可以了。

面對失去摯親,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權利,你可以允許自己好好悲傷,但你有責任自我療癒,勇敢面對失去摯親的傷痛,找到讓自己走出悲傷的力量。

相關書摘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我沒有用」是學來的,不是因為老了

書籍介紹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寫給準老人的30篇優老計畫》,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萬子綾、黃淑君、楊婷雅、蔡麗瓊、楊香容、鄭惠文

未老先修、初老選修、老後必修。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讓我們一起啟動「優老計畫」,成為一個自在自愛、人見人愛的質感老人。

有別於市面上銀髮相關書籍多是工具型的食譜、養生指南以及慢性疾病的專症研究等,本書以心靈健康為使命,希望傳遞「從容優老」的精神:面對老後的變化,知與未知、生與往生,放寬心坦然真誠地度過每一天。本書結合各專業專家及講師,以簡單易懂的圖表、問卷形式及貼心大字級設計幫助熟齡夥伴投入養成計畫,成為優雅迷人的質感大人!

希望老後的我_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