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阿爾蒂》: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為了成為畫家,差點割下自己的胸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大部分人的觀念還是女性不應該在公領域拋頭露面時,最直接且有效的抗議方式就是明白地跟對方說「你能做的我也能做」,證明了女人和男人一樣後才有機會進一步思考「女人能不能和男人不一樣?」因此,我認為《阿爾蒂》還是一部在性別議題上也非常值得觀看的作品。
文:LL想當宇宙塵埃
十六世紀的義大利正值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職人與學徒聚集在專精雕刻或繪畫的工坊,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就是當時這些領域中的佼佼者。
四月新番中的這部作品《阿爾蒂》(ARTE)講述的是一位沒落貴族女性想成為畫家的故事。雖然當時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將人們從神的視角解放,開始注重從「人」出發的觀點,但是這時候的「人」可不是真正包含到所有人。當時主要倡導人文主義的學者幾乎都是男性,再加上從古至今各個層面上都存在對女性的貶義,使得人文主義中的「人」基本上是指男人而非女人。在當時,女性是不太被允許在公領域中有所表現的,女人可以是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但不可以是好畫家、好雕刻師、好政治家。
女人的幸褔就是嫁給男人,真的嗎?
可想而見,當時阿爾蒂這種想要成為畫家的女性在過程中會受到許多阻礙。阿爾蒂的父親相對開放自由,他認為既然女兒可以從繪畫中獲得快樂就應該讓他繼續學下去,但是阿爾蒂的母親認為繪畫只能作為消遣,女人最終還是要嫁給某個男人才會獲得幸福。在阿爾蒂的父親去世後,母親燒掉阿爾蒂過去的畫作,要他認清自己作為女人應該要有的角色。
阿爾蒂是一個有主見又倔強的人,他不願意一輩子作為男人的附屬品,也不認為嫁給某個男人就能獲得幸福。他想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長自食其力,所以趁著家裡的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帶著剩下的畫作到工坊拜師學藝。
然而,工坊是屬於男人的空間(有沒有很熟悉,直到現在也有很多地方被認定是女人不能進入的),只因為阿爾蒂身為女性,這些工坊職人連看都不看他的畫作就趕他出去。但咱們阿爾蒂當然不是好惹的,在被十幾間工坊拒絕後,他終於受不了別人只因為自己是女人就以這種態度對待他。既然女人是個問題,那他就不要當女人了!阿爾蒂憤而把長髮割掉,差點也要用刀子割下自己的胸部,好在有被及時阻止。這一舉動讓他遇見未來的師傅——雷歐。
雷歐自己有一個稍微破舊的畫坊,其他畫家經常認為他是一個不太好惹的人,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他過去沒有收過任何弟子。儘管如此,他是第一個願意接過阿爾蒂的畫作並問他為什麼想成為畫家的人。從這點來看,雷歐相較於其他畫家對女性比較沒有偏見。然而,他之所以問阿爾蒂為什麼想成為畫家,是因為他想知道有著富足生活的貴族大小姐(即便我們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有什麼理由想成為畫家。一開始阿爾蒂回答是因為喜歡畫畫,這個理由讓把繪畫作為生活手段的雷歐非常不屑,因此要求阿爾蒂要完成一道艱鉅的作業才願意收他為徒,想要藉此逼退嬌生慣養的貴族小姐。
Again,我們阿爾蒂不是省油的燈,他不顧自己的手已經弄到殘破不堪,硬是完成了這項作業。雷歐對他的執著感到驚訝,阿爾蒂在這時候才說道自己不是因為「喜歡畫畫」這種單純又帥氣的理由才想成為畫家,他是因為深深體會到身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要以自己想要的姿態生活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所以更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走上這條自己認同的道路。這樣的想法和雷歐當時因為貧窮而被人瞧不起,因為不甘心及憤怒而想要以一技之長找到自身生存的位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雷歐最後遵守約定,將阿爾蒂收為弟子。
在性別與階級身份之前,我們都是「人」。
動畫第一話之後阿爾蒂的畫家生活就要正式開始了。這部動畫談的不僅僅是畫家這個職業,還有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性別觀念。這部作品中設計了許多關鍵角色,這些角色代表著那些在性別議題中常見的想法,以及不同階層所遭遇的不同性別處境,例如對女性沒有負面意見但總是把他們視作柔弱存在的男子、不識字卻想要學習讀書的平民女子、飽讀詩書並以此作為力量來源的高級娼婦等。在與這些人互動的過程中,也能見到主角阿爾蒂對自身處境的反思。
這部作品前半段的故事藉由阿爾蒂的行動呈現「女人也能做男人的工作」。之前被我推坑的一些朋友不太喜歡這種呈現方式,認為這種想法只證明女人卸下女性特徵後也能完成男人能做的事,並沒有真正達到令女人和男人一樣平等的目的。然而,我認爲這種呈現方式在《阿爾蒂》這部作品中是十分合理的,因為故事設定的時代是十六世紀的義大利,距離現今認為的女權主義濫觴還有一大段時間,距離真正納入「女性主體意識」的女性主義運動更是遙遠。當大部分人的觀念還是女性不應該在公領域拋頭露面時,最直接且有效的抗議方式就是明白地跟對方說「你能做的我也能做」,證明了女人和男人一樣後才有機會進一步思考「女人能不能和男人不一樣?」因此,我認為《阿爾蒂》還是一部在性別議題上也非常值得觀看的作品。

事實上,往後一點的漫畫劇情中會發現這種觀點有些許改變,阿爾蒂的女性經驗讓他更能設身處地的「看見」對方,以特有且真實的繪畫視角切入。這個過程中,女性經驗從一個被動附加在他身上的標籤,轉變成他能主動掌握的個人特色,這些特色更讓他受到其他人的賞識。當然,能不能接受作品的內容或表現手法還是見仁見智,看完之後有喜歡或不滿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討論,畢竟動畫作品也是讓讀者反思的一面鏡子。
這篇文章貼在私人臉書後收到有趣的問題(經改寫順暢過):
阿爾蒂處理他人排斥女性身份的方式是隱去女性特徵,這種描寫有沒有可能是作者投射現代日本的性別觀念到自己的作品中呢?即使作者描寫的是某個歷史時代,他在作品中有沒有處理顯然產生思想落差的議題是否是可被批評的?
我的想法如下:
影劇評論我習慣從兩個層次切入:一個是思考劇組設定的時代背景下角色為什麼會這樣表現,這讓我同理當時的處境;另一個是回到「我」以及「與我同時代的人」,考慮應該如何審視/評價作品,包含評論當時時代的思想以及評論劇組處理時代落差的手法適不適合。我認為現代作品即使是處理歷史議題也有義務考量思想的演進,如果作品只呈現當時時代顯然過時的思想卻沒有轉化出現代意義的話,那麼這些「可惜」或者不夠妥善的部分應該被批評。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