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越南和加拿大的他們,因緣分來到台東開了間「東南亞美食」

來自越南和加拿大的他們,因緣分來到台東開了間「東南亞美食」
Photo Credit : 民進黨婦女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燕姊來台灣已經15年,22歲時來台,最初在宜蘭定居。在台的生活,其實並沒有語言障礙,高中時意外對中文有興趣,便開始學習中文,卻沒想到自己會在之後過來台灣生活

採訪捕手:黃怡瑄

有一種相遇,是在如大海一樣的茫茫人群裡,找到相惜的那一線眼神;不需要有共同背景和種族,或是共同喜歡的事物來建立彼此默契,只要對眼,我就能了解你在話中沒法說明的情緒。

都蘭是這趟採訪旅行裡特別去的地區,台東往南花蓮的路途中總會想起這地方。因為聽聞這裡常會有外國觀光客停駐,到夏天時都蘭的沿岸便成為適合衝浪的寶地,以致這裡的氛圍很像外國鄉村,晚上也會有音樂和酒吧的娛樂,是個適合旅遊和生活的地方。

在都蘭,有兩位很特別的新住民,小燕姊和易恩哥,他們一起合開的「東南亞美食」已經營4年多了。經網路推薦,剛開始到訪這間店時,第一印象就是,貓咪很多,而且座落於不好注意的路邊位置,如果沒有留心可能會錯過。

熱情好學,勇於追求生活的小燕姊

小燕姊來台灣已經15年,22歲時來台,最初在宜蘭定居。在台的生活,其實並沒有語言障礙,高中時意外對中文有興趣,便開始學習中文,卻沒想到自己會在之後過來台灣生活,很好學的她也特地去印尼學習料理。採訪過程我點了一盤「印尼炒麵」,酸酸甜甜的蘿蔔和小黃瓜經由小燕姊的巧手變成道特別風味的料理。本以為會很辛辣,卻意外符合口味。

小燕姊年輕在越南時也是位懂買賣的人,早上幫家裡面賣食物,到了晚上小燕姊就自己賣起飲料,一開始家裡面不太相信會有多好的生意,但到最後竟然還賣到需要外送,讓大家不敢置信。

29665342_1870908949610092_66558877799986
Photo Credit : 民進黨婦女部

問及小燕姊的夢想,她遲疑了一下,害羞地說出:「歌手」,以前在高中時,有參加過比賽、也過得名。但後來家裡經濟的關係,在高中畢業後就過來台灣幫忙賺生活費和分擔家計,本來是姐姐要來,但因為不希望看到姐姐中斷學業,所以自告奮勇代替,讓姐姐繼續完成學業。

易恩哥:「在台灣不是旅遊,是生活」

在這裡還要特別介紹小燕姊的得力助手「易恩哥」。出身加拿大,20歲到台北打拼,熱愛衝浪的他表示「大海就像是我的家一樣」,當時只要一放假就會到台灣各地尋找適合的浪,曾到屏東墾丁,但走了一圈後發現最喜歡台東都蘭的浪。和小燕姊在台北餐廳認識,在小燕姊結束工作時選擇一起在都蘭開餐廳。

問及易恩,都蘭對他來說是甚麼呢?他說,這裡就是他第二個家,他在這裡不是旅遊,而是「生活」。很多和他一樣來這裡短暫旅行或駐留的外國人,初次見面時都會問他:「你住哪?為什麼想來台灣玩?」這些問題他覺得回答久了很無趣,因為他已經把這當成自己家,和這塊土地共存和共生,心情不好就去看海,到了夏天就拿起衝浪板衝浪。

我問他,一開始來時對台灣人的印象,他回答,很多「差不多先生」,很多事情都會覺得這樣就好了,別太講究。但他說「其實這樣也沒有不好耶」,那樣過生活好像比較快樂一點,至少不會繃太緊。

因為緣分,選擇一起生活

29744379_1870909222943398_36808251163151
Photo Credit : 民進黨婦女部

採訪最後,他們養的貓咪一隻一隻跑出來吃飯,我疑惑的是,為什麼他們養了將近7隻貓咪?易恩解釋,那些貓咪都是自己跑來,其中有2隻一開始還一直在門外試探,後來也加入這個家的行列。

他說,很喜歡貓的習性,人要像他們一樣,自由不受拘束,但秉持一定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喜歡我接受我,我也會那樣的待在你身邊。雖然我們都來自寂寞行星,但會因為緣分而一起來到這裡。

說到這,讓我覺得這好像易恩和小燕姊的寫照,不同背景的異國人,因為緣分一起來到了台東,只因為彼此的一雙眼神和信任,選擇「生活」。

29665165_1870909579610029_90795950032134
Photo Credit : 民進黨婦女部

本文獲民進黨婦女部─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

東南亞美食

  • 地點:台東縣東河鄉隆昌村236-6號
  • 電話:0952257500

補手介紹:黃怡瑄,常會思考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純粹,少了猜忌和私心,只因想瞭解你的無奈和歷程,我想這樣的世界還是有的,而喜歡故事和影像的我,想回到這份單純的人際互動,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這個社會和勇敢的異鄉人們。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