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去哪了?你知道「有機」其實不等於「生態」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機水稻田的蝌蚪到哪去了?若有機農業是標榜農藥零檢出,但部分有機農業的施作方式可能破壞環境生態呢?這樣的有機農業是否友善自然?它還具有環境保護的功能嗎?
文:藍藍路、王佳蝦
身為一個返鄉從農的部落小農,有機農業一直是我所關注的事情。然而,吊詭的是,當「有機」成為越來越多人選擇食物的準則之一時,你知道「有機」其實不等於「生態」嗎?
《有機農業促進法》於2018年5月8日正式三讀通過,台灣的有機農業進入擁有特定法條的里程碑。回想剛踏進環境友善農業這個領域時,我曾經在心中對有機認證制度是有所抵制的,先不論申請程序和驗證費用,對一般個體小農來說有多麼的困難;對於無農藥檢出就是「有機」的概念,也讓我無法將「有機耕作」跟「環境友善」直接連結。
九年前,我返回部落從農時,偶然撞見部落裡的兩位農夫正在互相炫耀自己稻田的田間生態,採用有機耕作的農夫稱讚自己的稻田,因為沒有使用化學資材和農藥,保有了很好的生態,稻米也是絕對的純淨自然。另一位使用慣行耕作農法的農夫,則不甘示弱的說:「雖然我的田有使用化學肥料,可是我平常沒有使用殺草劑,水田裡的生態比你們做有機的還要豐富,不然來比一比誰田裡的蝌蚪多呀?我看你們做有機的其實並不生態!」這對話讓有機農民頓時語塞。
那麼,有機田水稻區裡的蝌蚪去哪了呢?
讓我們以一種常見的有機資材「苦茶粕」舉例說明。一般以有機農法所種植的稻米,常使用苦茶粕防治福壽螺的危害。苦茶粕是苦茶籽榨油後剩餘的殘渣,遇水會溶解出皂鹼(皂素)刺激黏膜組織,會對軟體動物造成刺激,使其大量分泌黏液,最終因為體液過度流失而死亡。
因為苦茶粕的成份是有機質,對人體無害,所以被認為是有機資材。然而,這個非使用農藥的防治資材,但卻會在水中殘留,持續傷害水中軟殼動物的黏膜,使其慢慢死亡,所以有機農法施用對人體無害的苦茶粕防治福壽螺,卻會連帶讓蚯蚓、泥鰍、小魚、青蛙、蝌蚪也都跟著死光光,造成田間生態不平衡。
部分慣行農法所施灑的藥劑,雖對人體及生態環境仍有所影響,但是該藥劑僅會吸引福壽螺和蝸牛,藉由誘食的方式,使福壽螺和蝸牛脫水死亡,再加上藥劑持續時間短,又已研發出不易溶解於水中方式,反倒對於水生生物反而沒有太嚴重的傷害,所以仍然可以看到蝌蚪、青蛙及泥鰍出現在慣行農地上。
這個例子,並不是要全盤否定有機農法的價值,而是希望大家重新思考對人友善的農法,是否確實也對環境友善?

有機農業期盼和生態緊密扣連在一起,藉由友善的方式創造健康的生態棲地,進而達成生物多樣性。這是目前許多生態農產品產生的背景,也是目前大力提倡「里山倡議」所想要強調的精神。
不過,源自於土地的農作物,卻不僅僅是代表著自然資源的生產,同時也以「商品」的角色和消費者連結。此時,有機農作物本身所代表意義,就不只是我們如何對待自然資源的方式,同時也涉及到消費大眾如何看待食品本身。
面對市場端的需要,有機驗證變成了勢在必行的徑路,在食安風暴的危機意識下,「有機認證」似乎成為多數人選擇食物的標準之一。當部落小農在販售農產品時,消費者也常以是否「有機」作為主要的評斷的標準。在刻板的印象下,彷彿慣行農法就是有害人體,有機產品才能讓消費者買得安心。
另一位同在打拚的青農朋友也有所感觸的說:「我們從小農市集的消費者可以發現大家都是重視食品安全、健康為主,但已經有報導指出,歐洲國家購買有機產品,其實是一種自我實現,為了達到永續環境和公平正義。但在台灣還是有些差別的,大家可能主要在意的食品是否健康這件事情上,環境生態其實只是一個附加的故事罷了。」
試問:若有機農業就是標榜零檢出的概念,而有機農業的施作方式卻可能破壞環境生態呢?這樣的有機農業是否還具有環境保護的價值和功能?
我並非反對有機防治資材,而是想指出,若我們有一點生態環境的考量,是否應該也要修訂生產環境的經營管理策略或規範呢?例如農民使用有機防治資材用量和方式上的指引,讓使用防治資材之餘降低對於生態環境或棲地的破壞。
我的家鄉富里是花東縱谷平原裡的最大的有機產稻區,在富里鄉最南端的豐南村,有個富里鄉最大的原住民部落「吉拉米代」,這裡的族人以阿美族為多,由於部落位於海岸山脈的山腳下,近山的環境雖然讓族人的稻田飽受山豬、猴子的侵略,但也養成族人重視自然生態平衡的習性。

我家的田地就是部落裡位於山巒的地方,祖先們沿著山形、峽谷開墾梯田,修築農作賴以為生的水圳,水圳猶如滋養生命的血脈,串連起部落的生活與文化,百年來不曾停歇。
近年來,家鄉的農民們在地產地銷與守護生態環境的努力下,推出自有品牌「哈拉米」。哈拉米農戶廣媽是近五年才開始從事有機耕作的五年級生農民,廣媽常說自己是用「哈拉農法」來守護水田生態。哈拉(Hara)其實是魚的名字,是台灣特有種──台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阿美族常以周遭的事物為環境命名,像吉哈拉艾的意思是有著許多哈拉的地方。然而,隨著族人從原先的傳統旱作轉為水田耕作時,哈拉(Hara)魚卻從我們的溪流消失了!
於是部落農民們在強調有機耕作之餘,更期待能藉由對環境友善的耕作,將水田的生態找回來。由於苦茶粕會傷害哈拉(Hara)魚的黏膜,因此哈拉米農戶雖然使用有機肥進行農作,卻採取減量與控制的方式使用苦茶粕,將苦茶粕的危害減到最低,以達到對水生生物、台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的保育。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