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你的管教,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面對無聊是孩子的責任,父母沒有義務娛樂他

《你的管教,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面對無聊是孩子的責任,父母沒有義務娛樂他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應該讓孩子明白:面對無聊,是他自己的責任,他必須學會找事情來做,讓自己不會無聊,而不是爸媽有義務要來娛樂他、討好他。

文:小熊媽(張美蘭)

面對無聊,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我極力建議不要給孩子滿滿的學習時間表,要讓他們有放空無聊的時間,思考自己要做什麼,並學會如何自己獨處。

有次我到公園看到一對父母,帶大約六歲的男孩子到公園,那孩子才剛進來就大聲說:「這裡很無聊耶!沒有好玩的,無聊、無聊、無聊!」

我發現這對父母馬上驚慌失措,趕快要找些孩子喜歡的、他認為有趣的事情來討好他。一位拿出手機,另一位溫言勸慰,然後小男孩就開始玩手機遊戲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是不對的。應該讓孩子明白:面對無聊,是他自己的責任,他必須學會找事情來做,讓自己不會無聊,而不是爸媽有義務要來娛樂他、討好他。

我家孩子在暑假時,一開始也會一直吵著要待在家裡,但待在家裡幾天後,就會說:我好無聊喔!

我會跟他們說:「媽媽沒有義務要讓你有聊!家裡有很多書你沒有看過;有很多玩具你也可以再玩一次,也有CD可以放音樂來聽,也有剪刀你可以來做剪紙。」

但是我會管制他們不能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以及平板。漸漸地,他們就會去看書,或者是聽音樂、聽有聲書,或者有時候自己拿一本摺紙的書來學摺紙。

我家到處都有書架,每個房間都放書,所以孩子跟我喊無聊之後,往往會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這些書架的書,我會定時更新,書也不是全用買的,我會定期去各大圖書館幫孩子們選適合的書籍。

說實話,現在的父母比較疼孩子,總認為要幫他們安排好每一刻充滿快樂、充滿教育的時間!事實上,我極力推薦要讓孩子有放空無聊的時間,這樣他們才會找一些書來看,或是學習如何自己獨處。

學會獨處,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人終究會面對自己,不可能永遠可以呼朋引伴,因此,一定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他們知道:學會獨處、處理無聊是他們一生的課題!父母沒有責任要幫他們安排永遠豐沛有趣、永不無聊的活動。

孩子們必須學會規劃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在面對無聊的時候,才會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而這也是將來生涯規劃、或者是職業選擇時,一個不錯的參考與起點。

每到寒暑假,我會先詢問孩子們想做什麼,但不會幫他們排滿行程。通常會有一兩個營隊,然後就是放空的時間。

放空,不是發呆,而是可以自己安排的美好時光。有時他們想去逛逛植物園博物館,有時就隨時出發去海邊。(台灣真的很方便,搭個火車馬上就到海邊)有時,就只是在家裡安靜地看書。

這樣做,孩子反而比較懂得去想:喔〜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而不是想:沒人安排我玩,我好無聊!

只要把發球權放在他們手中,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不無聊的目標,投球出去。

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同時發掘孩子真正的興趣。

從現在開始,請不要給孩子滿滿的學習時間表。一定要給他們空白的時間,讓他們面對無聊、讓他們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什麼事情做起來對自己很快樂?

這樣,才能真正一輩子不無聊。

相關書摘 ▶《你的管教,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當孩子的朋友,還是有原則的家長?

書籍介紹

《你的管教 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從他律到自律 小熊媽暖心而堅定的教養法》,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小熊媽(張美蘭)

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但管教要有原則

教養,是為未來的放手做準備。陪伴和了解不代表討好和退讓,讓孩子在愛所設定的界線中成長,是父母應有的堅持。

這本書記錄了小熊媽全家,十年前從美國返回台灣定居後,家中三個孩子陸續進入青春期的教養心情。

十年漫長的教養,化為四十四篇日常而溫暖的小故事,也是一幕幕在你我家中都可能上演的情節。這些生活小事,都從「愛」出發,但也不忘與管教和原則緊緊相扣。

你的管教立體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