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牧羊人讀書筆記》:永續發展概念下的民主,該如何看待九二共識?

朱敬一《牧羊人讀書筆記》:永續發展概念下的民主,該如何看待九二共識?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大陸政府窮追不捨地要求台灣政治人物對九二共識表態,一方面反映出中國領導人的民族主義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對台灣的民主制度(甚至是全球各國的民主制度)的陌生。以下分三點說明之。

文:朱敬一

【「永續發展」與九二共識】

(前略)

九二共識的定義與爭議

這樣的各自表述,可以解釋為共同的了解(mutual understanding),也可以解釋為同意彼此有差異(agree to disagree)。如果詮釋為前者,就叫做共識;如果詮釋為後者,就叫做沒有共識。但是這些都是口舌之辯,不是我討論的重點。

二○一九年一月二日,習近平於《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紀念會上,定調其所認定的九二共識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同時,習近平對台灣提出「一國兩制」的呼籲,認為那「最能照顧台灣的情況」。蔡英文總統旋即對此回應,表示絕對不會接受九二共識,並堅決反對一國兩制,呼籲台灣所有政黨不應該再講九二共識。大致而言,對岸對九二共識的詮釋強調「兩岸同屬一中,謀求國家統一」,這是民進黨政府不接受的。

另一方面,二○一五年後中國大陸政府不斷要求台灣的總統、行政院長等表態其是否接受「九二共識」,甚至用「聽其言觀其行」、「應考答題」等口氣催促回應。對於兩岸不同層面的政治互動,中國政府也動輒以「是否接受九二共識」做為檢查哨,或是要求往來互動的政治人物提出替代論述,例如「兩岸一家親」、「指腹為婚」,做為是否同意進一步交涉的檢查判準。

以下的分析將指出,前述有關九二共識的所有討論,都相當扭曲了「民主」的內涵。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解析「九二共識」與民主社會的根本關係,建構一套完整的民主論述。這套論述並非「九二共識」的平行替代論述,但卻具有更高的精神與理念呼喚,與「永續發展」觀念契合。

兩岸的關鍵差距在哪裡?

中國大陸政府窮追不捨地要求台灣政治人物對九二共識表態,一方面反映出中國領導人的民族主義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對台灣的民主制度(甚至是全球各國的民主制度)的陌生。以下分三點說明之。

一、民主與民族的認知差距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迄今七十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還在做「民族主義」的鬥爭;從早年的抗美援朝、支援越戰、珍寶島事件等,都是在對抗帝國強權。在民族主義者的心目中,今日的帝國侵略就像是昔日鴉片戰爭的延續,都是帝國主義者對中國領土或主權的侵犯。順著這個邏輯,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裡也是細述過去一百多年的民族主義鬥爭史,進而強調領土統一是所謂的「歷史趨勢」。從民族主義的觀點來看,台灣若是不與中國統一,就像是甲午戰爭後領土的流失、主權的淪喪;那是民族主義者刻骨銘心的羞辱。民族主義者強調兩岸人民文化同源、種族同根,不允許同族同胞自外於中國。而拒絕「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就是「自外」的開始,當然不能接受。

但是對台灣人民而言,「民主」才是最大的價值,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早就脫離了「民族主義」的陰影。台灣大約自一九六○年起,就邁上了經濟逐步起飛之路,近六十年的經濟發展與民主深化,形塑了可貴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政治自由、權力制衡、依法行政、公平選舉等「民主」生活方式。對台灣人民而言,即使有血緣文化的親近,也完全不能為此而妥協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鴉片戰爭的民族主義陰影不能喚起台灣人民的認同,尤其不能召喚六十歲以下世代的認同。

此外,中國在二○一九年對香港諸多自由的打壓、港人諸多民主人士被剝奪人權、異議人士只因言論觸禁就莫名其妙入獄、民選的議員可以被任意撤銷資格等,造成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對「一國兩制」訴求全無信心。而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的恐怖「再教育」,更讓許多人對該政權增添無比的厭惡。簡言之,中國訴諸「民族主義」而期待台灣接受九二共識,在「民主」台灣是完全沒有群眾市場的,是連糖衣都沒有包裹的毒藥。

二、論述主體的定位錯亂

中國完全不了解台灣民主的另一個證據,就是頻頻要求政府高層表態。在集權國家如中國,當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了算。但是在民主國家,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讓我們舉英國脫歐之例做說明。

二○一六年上半年,英國首相(那是英國的「國家領導人」)卡麥隆(David Cameron)多次表示,他反對英國脫離歐盟,他也相信大多數英國人希望留在歐盟。但是英國究竟要不要脫歐,不是卡氏一個人說了算,英國有它的憲政機制。儘管英國首相一再表明反對脫歐,後來二○一六年六月的脫歐公投卻有五十一.八九%的英國公民投票贊成脫歐。媒體分析,卡麥隆首相的表態在憲政體制之下不但沒有意義,甚至也許還有反效果。

同理,民主台灣也有台灣的憲政體制、修憲程序、公民投票法,由人民來決定將來的前途;這個機制不受任何總統或行政院長之左右。任何個人都可以對九二共識表示意見,但是對於台灣的前途,總統或行政院長的意見與英國首相一樣,也就只是「一個人」的意見。中國政府逼迫任何一個人表態,都反映出他們對民主機制的無知,誤以為其他政權的運作都像一黨集權的中國。中國領導者不了解:在所有民主國家,國家重大政策的論述主體都是全體人民,不是任何個人,不是一小群人,不是任何政黨,當然更不是憲政體制之外的威嚇者!

三、民主決策的約制謬論

習近平主席在二○一八年會見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時說,「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當然,這又是以「民族主義」為基調的觀點。在「鴉片戰爭兩百年屈辱」的陰影之下,土地與主權都是列強帝國主義覬覦的標的,退讓就是羞辱,就是對不起老祖宗。所謂歷史必然,其實是民族主義鬥爭對於「領土主權完整」的終極期待。《告台灣同胞書》這一番論述固然禁不起邏輯檢證(老祖宗是夏商周、南北宋、還是元明清?又哪一位老袓宗曾經在南海占礁填島?),但是我們在此要質疑的是:老祖宗如何能約制後代子孫的民主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