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人在泰國求職除了有語言門檻外,還得面對中國求職者的「成本優勢」競爭

台灣人在泰國求職除了有語言門檻外,還得面對中國求職者的「成本優勢」競爭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年都有大量且穩定的中國學生前往泰國留學,故隨著中泰交流的趨勢逐年增長,使得台商在2010年前後開始聘用中國幹部,他們不僅能使用中英泰三語,還有專業能力,且穩定度高於台灣幹部

今年4月多,我在臉書上看到網紅哲哲探討泰國工作薪水、工作環境、如何找工作的影片,這個話題從我2013年開始教泰語以來就很常碰到,因此當時很高興看到哲哲的分享。當時我也常跟學生解說到泰國創業的困難,以及自身需要哪些能力與條件等等,但我發現這種透過一個人跟一小群人解說的方式實在很緩慢,便向哲哲建議可探討關於雇用台灣人的這個主題,他也覺得這個點子不錯,因此又推出了一部探討泰國創業的影片

而從這部影片中,我才意外得知哲哲在泰國創業的挫折。我很佩服哲哲有勇氣面對與創意夥伴拆夥的遭遇,也讓我覺得必要寫一篇關於台灣人在泰國就業會碰到的問題,作為向哲哲的致敬,畢竟我們也曾是一起合作推動「台灣首屆泰語歌唱大賽」的夥伴。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不會聘用你自己?

這是我在大學演講時候,時常跟準畢業生或大四生提出的觀念,在這個不利於求職者的大環境中,要如何判斷自己能否找到工作,有時不能只透過自身能力來思考,還要考慮到許多客觀因素,包含有資歷的跳槽或轉職的競爭、同屆畢業生的競爭、海外歸國者的競爭等等,如果企業能拿的薪水固定,那老闆或人資會選擇誰?

此時成本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考量,因為多數情況下,資方都會希望用較低薪資聘請較好的人才,或者用稍微高一點的薪資聘請能力中等,但穩定度高的人才,但我相信,多數的資方都不會願意用高薪聘請能力差且不穩定的人材。

近幾年隨著泰國在台灣媒體的曝光度增加,年輕族群前往泰國自助旅遊的人數成長之下,有越來越多25至35歲的人希望前往泰國工作。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沒有接觸過當地語言與文字,所以多半希望透過學習泰語來增加對當地的認識,而身為泰語老師及泰國學者的我便需要面對各種的(神奇)提問或求助,從幫忙牽線到跟泰國人之間的情感問題,五花八門的問題讓我在教學的歲月中逐漸累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中又以前往泰國工作的問題為最大宗。

shutterstock_1745502521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為展示曼谷市國際人才匯集的示意圖。

老師,我要怎麼到泰國找到工作?

多年來,我在語言課會強調的是「泰文學得好,找工作沒煩惱」,但實際上也有不需要泰文就可以做的工作,特別是技術類、國際貿易這類的工作,這些工作數量並不少,而且經常也在找人才。我在擔任台泰交流協會秘書長期間,密切與泰國台商交流往來,並中得知,對於這些不強調泰文能力的企業而言,他們主要的人才需求是在於穩定度,穩定度包含不跳槽,或者不會做不到半年就說要離開泰國之類的,這些不穩定因素是導致這種工作經常都在找人的主要原因。

對於多數台商企業而言,他們最渴望獲得的人才,要會技術或會計,同時又具備中文、英文與泰文能力,而作為培養人才的老師,我深知台灣現階段的大學很難培養出工科人才又兼具三語能力,因為工科人才通常不讀中英以外的語言,頂多是日文或德文,很少會選擇東南亞語言,再加上台灣缺乏泰語專業科系,因此即便是只要能精通中英泰三語的人才都很難找到,何況還要有會計或技術能力,所以台商的需要的人才並不是台灣教育能培養的,因此多數在泰國的台商早期會選擇中國幹部。

中國自推動一帶一路以來,每年都有大量且穩定的學生前往泰國交換或升學,而泰國也隨著與中國的互動密切,逐漸有穩定的泰國學生前往中國升學,這也使得中泰雙方的交流逐漸火熱,而擁有泰文能力的中國幹部人數,也隨著這種趨勢逐年增長,使得台商在2010年前後開始聘用中國幹部,他們不僅能使用中英泰三語,還有專業能力,且穩定度高於台灣幹部,因此成為台商的首選。

台灣與中國人才的成本比較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不知道台商為何選擇中國幹部,可能會以為這些台商可能是受到政治傾向影響,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成本考量的問題。

111
Photo Credit:洪銘謙

編按:1泰銖可換0.93台幣

由於泰國法規規定,台灣人要獲得一年以上的工作簽證,雇主需要聘用至少四位在地員工,且薪資為45k,當然這種聘僱也包含固定的來回機票與外國人的健康保險,但這些費用可能有高有低,因此我僅用薪水來作為成本比較的標準,在此我假設泰國人月薪為12k,四個人就是48k,代表著雇主為了聘用一位台灣幹部至少要花費94k的薪水,除非公司原本就有扣打(聘用額度)存在,否則在法律規範的情況之下都是如此(非法打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由此可知,雇主聘用一名台灣幹部每年至少要112萬。

不同於台灣人的聘用人數,中國員工的聘用只需要35k,加上三名在地人,粗估雇主聘用一名中國幹部每年至少要85萬,很意外這時候台灣被獨立了?其實香港澳門也一樣,因為泰國法規主要是保障自己人不會因為外國人競爭而失去工作。

接下來我將透過一切假設,來解說加入各種條件之下的狀況,基本假設為,有一場面試,來了台灣人與中國人來搶一份工作,企業的額度只能選一位,通常企業會如何選擇?

情境一:兩人都擁有技術,且精通中英泰。

2222
Photo Credit:洪銘謙

情境二:台灣人只會中英文,但有專業能力。中國人精通中英泰,但沒有專業能力。

333
Photo Credit:洪銘謙

情境三:台灣人跟中國人都精通中英泰,但沒有技術。此時中國人是最佳選擇,但我碰到不少台商在這種情況下,會優先選擇台灣人(七成以上的回答)。

444
Photo Credit:洪銘謙

情境四:台灣人只會中英文,中國人會中英泰。

555
Photo Credit:洪銘謙

從上述的各種比較當中可以知道,老闆在選擇幹部時候會優先選擇誰,但另一方面,老闆也需要聘用泰國當地員工,過去多數泰國員工的能力的確難以跟台灣或中國人相比,但隨著中泰兩地的交流頻繁,有許多曾經在中國或台灣受過訓練的泰國人也逐漸擁有很好的能力,因此我也曾經碰過台商說,他們公司完全不聘用台灣人(除了老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