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填海造陸」大夢背後,竟是柬埔寨因出口砂石而造成的生態災難

新加坡「填海造陸」大夢背後,竟是柬埔寨因出口砂石而造成的生態災難
Photo Credit : 衛城出版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專研柬埔寨砂石開採的地理學者勳伯格(Schoenberger),在「皇家地理學會」年會中嚴厲指出,大部分的柬埔寨砂石出口都是非法的,從新加坡的進口數據就能知道柬埔寨的資源正在快速地消失,而且很明顯的,一些與柬埔寨政府高層有良好關係的人從中賺取大量財富。

文:萬宗綸

新加坡著名的金沙酒店觀景台上,不僅有經常出現在影劇畫面中的無邊際游泳池, 還有瞭望平台可以讓旅客享受璀璨輝煌的夜景。而在一片奇光異色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巨大的天空樹(SuperTree Grove),這些人造的樹塔狀建築,會在白天時吸收儲存太陽能,到了夜幕垂臨時,則轉而成為照亮新加坡濱海灣夜空的燈光秀,讓匯聚至此的各國觀光客,無不讚嘆新加坡的美麗、科技與進步。

對於一個過客而言,讚頌眼前的美麗很容易,不需要付出任何沉重的代價。因為我們鮮少會特別注意到,這些國際聞名的現代化景觀,以及光鮮亮麗的進步科技,大多是建立在人造的基礎之上。甚至連這些景觀底下的土地,都不是天然形成,而是經由「填海造陸」而來的。

P91
Photo Credit : 衛城出版提供
濱海灣花園的天空樹景觀

無限的夢,有限的砂

不過新加坡係一彈丸之地,究竟哪來那麼多砂石可以填海?對於這個國土小、自然資源又稀缺的地方,自然只能仰賴「進口」, 也因此,新加坡政府的填海造陸計畫,直接影響到了鄰國的環境與資源的輸出。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專題報導指出,填海一平方公里,需要三千七百多萬立方公尺的砂石,相當於放了三座半的紐約帝國大廈進去。新加坡填海造陸計畫使用的原料,有些來自本地的礦場與海床,有些則是挖掘隧道後產生的砂石,但這蕞爾小島的土方終究無法滿足自身需求,於是,新加坡成為世界最大的砂石進口國,重度仰賴進口鄰國的砂石。

由於從鄰國購買能節省運輸成本,馬來西亞與印尼都曾經成為新加坡重要的砂石供應國。不過,隨著新加坡國土的擴大,這兩個國家開始擔憂:有朝一日, 新加坡的土地會大到非常貼近馬屬與印屬的島嶼。

同時,也因為馬、印兩國開始進入大興土木的建設階段,砂石內需增加,於是在1997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禁止了兩國間的砂石交易。數年後,先有馬國的媒體砲轟輸出砂給新加坡是「出賣國家」,又有媒體質疑,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計畫將威脅到柔佛的經濟成長 ── 柔佛是馬來西亞最靠近新加坡的州。

隨後在2003年,馬來西亞再度針對新加坡於大士(Tuas)與離島德光島(Pulau Tekong)的填海造陸工程,一狀告上國際法庭,罪狀是新加坡侵犯領土及破壞柔佛海峽的海洋環境,造成柔佛漁民漁獲量減少、馬屬船隻損壞等; 兩國先後舉行多次雙邊協商,並在2005年達成和解。

P100
Photo Credit : 衛城出版提供

牽涉複雜政商利益結構的柬埔寨砂

隨著馬、印、越三國都在砂石出口上祭出程度不一的限制,柬埔寨成為了新的砂石進口替代國。

2009年,柬埔寨首相洪森因為「不想成為柬埔寨環境惡化的歷史罪人」,而祭出砂石出口禁令,卻耐人尋味地留下了一個例外 ── 「阻擋水路的砂石可以開採」 ── 聽起來很合理,但是誰來定義什麼樣的砂石「擋人水路」?

此外,大家也懷疑,家族企業跨足砂石開採業的洪森,是否能夠拋開自己的裙帶利益, 真心為了環境保護發聲?例如洪森姪女的公司,在湄公河長達四公里河畔享有抽砂權,對此洪森卻表示:那是為了解除湄公河岸土石鬆動的問題,並且要促進航運。

關注環境議題的國際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便在2010年出版了一份報告,名為《漂移的砂:新加坡對柬埔寨砂石的需求如何破壞生態系統與良善治理》 (Shifting Sand: How Singapore’s demand for Cambodian sand threatens ecosystems and undermines good governance)。在報告中,「全球見證」指出,儘管檯面上柬埔寨政府是禁止砂石出口,但這個政府卻在實際作為上推動了抽砂產業。

據「 全球見證」 的資料, 光是柬埔寨一個省的砂石, 一年就能在新加坡售得約兩億四千八百萬美金的產值。這個不斷持續進行的產業,並不只是純粹的商業行為,一些柬埔寨抽砂業者的營業許可上,竟然有新加坡駐金邊(柬埔寨首都)大使館官員的用印,亦即新加坡政府明知柬埔寨官方已明文禁止砂石出口,卻仍然與柬埔寨抽砂業者交易。

「全球見證」質疑,總是自詡重視「可持續發展價值」的新加坡政府,為何對於周遭國家的環境議題漠不關心,甚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成為破壞環境的共犯。他們還發現砂石買賣的契約,其契約締結雙方便是柬埔寨的砂石開採業者與新加坡裕廊集團(JTC),也就是我在前面曾提過的國有開發商,填海造陸的主要負責方之一。

面對「全球見證」的詢問,新加坡政府只在回應中指出,所有的砂石交易都是非政府的私人商業行為,新加坡政府在當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即便是國有色彩濃厚的裕廊集團參與其中,也不被視為代表政府,將所有責任推得一乾二凈。

AP_110802018710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11年8月2日資料圖片,圖中沙庫為柬埔寨富豪 Ly Yong Phat所有,當時他因在海岸採砂石所造成的環境破壞遭受批評,而這些砂石大部分都被送往新加坡。

為了揭開砂石業的弊端,柬埔寨的環保團體「Mother Nature」雇用了一間新加坡律師事務所,協助調查兩國砂石運輸的非法開採機密,並準備利用蒐證資料,向新加坡政府提告。「Mother Nature」創辦人Alex Gonzalez-Davidson 不諱言,他們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新加坡政府覺得從柬埔寨進口砂石會「惹得一身腥」,進而停止從柬國購買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