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毛小孩適合吃素嗎?(上):獸醫師、素食飼料業者怎麼想?

毛小孩適合吃素嗎?(上):獸醫師、素食飼料業者怎麼想?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吃素與不健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王恬中說,不論吃素與否,如果有攝取充足的必需營養素(也就是為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一定要從食物中獲得的化合物),那就是健康的食物。反之,如果有任何營養素缺乏,或者是任何成分過量,都有機會引發疾病,不論食物的型態為何,都應盡量避免。

文:蔡育琳

說到讓狗貓吃素,可能有些人會皺起眉頭,認為這不符合狗貓的天性,退一步來說,就算狗是雜食性動物,貓可是肉食性動物,怎麼可以只吃素呢?自從人類馴養狗貓以來,原本是讓狗貓吃人類吃剩的食物,裡面多少也會有肉,而隨著時空及觀念改變,現在許多飼主把狗貓視為家人,注重營養均衡、健康養生,讓毛小孩吃素豈不是虐待?

本文採訪了獸醫師及相關業者,為大家呈現不同見解,主要探討狗兒吃素,也會談到貓咪吃素,當然了,貓咪的難度更高(更難搞)。狗貓無法為自己說話,只能由飼主決定飲食內容,但狗貓的反應能提供重要訊息,而一個有責任感的飼主,可以透過細心觀察與持續學習,在眾多資訊、各方論點之中,為毛小孩的健康飲食找對方向。

  • 楊靜宇(楊動物醫院院長、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

楊靜宇認為,基本上狗是雜食性動物,對於吃葷或吃素,沒有絕對的可以或不可以。素食的狗食一樣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種成分是不能缺少的,差別只在於葷食的狗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來自動物,而素食的狗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來自植物。

「狗可以吃素沒有問題,但是我強烈建議,要吃專家、科學家研究出來的素食飼料,因為要考慮可代謝率、可吸收率。」楊靜宇舉例說明,大豆的蛋白質約有25%,但是狗能吸收的可能不到一半,因為狗的腸道對植物蛋白吸收很差,素食狗食的廠商會考慮到這一點,可選用水解黃豆、大豆蛋白,把蛋白質打碎、經過特殊處理,讓狗比較好吸收消化。

楊靜宇說不管選擇哪一種飲食,都要注意營養均衡,他曾遇過一位飼主養了一隻西施狗,因為狗兒太挑食不肯吃飼料,飼主就讓狗兒每天吃一隻雞腿,狗兒大約八歲時出現脂肪肝、胰臟炎,改吃水煮雞胸肉加上磨成粉的飼料,活到了12歲,但最後幾年都需要看診治療。相對來說,有一位飼主養了一隻黃金獵犬,活到15歲因腫瘤離世,以黃金獵犬來說算是很長壽了。這隻狗兒終生吃素,沒吃過肉,就算楊靜宇拿出肉罐頭,牠聞都不聞,毫無興趣。

不過楊靜宇說這要看每隻狗的狀況,有些狗會想吃肉,如果從葷食轉為素食,需要慢慢轉換,把葷食的肉類逐漸降低,讓狗的腸胃能吸收植物性食物。「絕對要選擇專業調配的素食狗食,確保營養均衡,吸收率夠高,才是對狗兒最安全的方式。」

  • Dr. Ellie(台灣小動物臨床醫師、美國獸醫營養學會註冊之臨床獸醫會員、日本寵物營養學會認證之寵物營養管理士)

Dr. Ellie不建議狗貓吃素,她比喻說,就像沒有人會想逼牛羊吃肉一樣。她認為狗貓天生就是吃肉的專家,牠們是食肉目的動物,身體的酵素跟消化器官都是用來消化肉的,牠們可以吃少量的植物,以獲得纖維跟一部分營養,但如果以素食為主食的話,會有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尤其是貓,在素食的食材中,某些維生素、胺基酸、脂肪酸是永遠都無法滿足貓咪需求。

Dr. Ellie認為,市面上若有貓的素食飼料,其實還是必須從動物性食材取得牛磺酸、視網醇、花生四烯酸等營養素,然後額外添加進去,所以並不能稱得上純粹的素食。

  • 王恬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營養學碩士、韓國首爾大學獸醫學學士、首爾大學營養學博士生)

王恬中認為,貓是肉食性動物,有些特殊營養素一定要從動物性食品中獲得(例如維生素A、牛磺酸),但是狗跟人一樣是雜食動物,並沒有什麼「一定不能吃素」的原因。只是就像人吃素一樣,有些特殊營養素在吃素時容易缺乏,像是植物來源的鐵質吸收比較差,所以吃素不容易吃到足夠的鐵質、維生素B12,最好能另外補充。

王恬中沒有遇過為了吃素而吃素的狗,只遇過因為對肉食過敏、幾乎等於吃素的病患狗。她說這樣的狗兒都有嚴重的營養失調,除了某些營養素缺乏外,通常也會蛋白質攝取不足,有的看起來特別瘦弱,有的外表胖胖的,卻沒有力氣活動。

「吃素與不健康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王恬中說,不論吃素與否,如果有攝取充足的必需營養素(也就是為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一定要從食物中獲得的化合物),那就是健康的食物。反之,如果有任何營養素缺乏,或者是任何成分過量,都有機會引發疾病,不論食物的型態為何,都應盡量避免。

寵物飼料所添加的營養素,是來自動物或植物呢?王恬中表示,這要看每家飼料公司使用的來源,不過有些成分主要來源是動物,例如牛磺酸在植物內的含量很少,大多由牛的精液或膽液中獲得。至於人工合成的營養素是利用化學反應做出來,就像在試管中培養出來的「肉」一樣,到底算是動物性或植物性,她也無法給予明確定義。

王恬中說明,不管是葷或素食飼料,使用的營養添加物都很多,原因有二,第一是原來食材配方內的必需營養素缺乏(或者不平衡)的部分,第二是為了增加特殊機能,像是抗氧化劑,或是對身體有特殊功效的成分,種類相當繁多。

王恬中進一步介紹,通常以人工合成營養素的時候,會選擇容易吸收或比較有利用效力的化學結構來製造,最有名的就是維生素K3(menadione),只能利用合成的方式取得,可讓原本是脂溶性的維生素K變得幾乎可以水溶,而且活性(activity)比非合成的維生素K1跟K2還要高,需要添加的份量也比較少,因此經常做為飼料的維生素K補充。雖然一直有人質疑合成的維生素K3對毛小孩不好,但實際的證據並不足夠,飼料添加的量也很少,目前主流還是判定維生素K3添加在飼料中是安全的。

如果以動物性、植物性這兩種來源的營養素做比較,有時候化學結構上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動物性來源的營養素會比較容易吸收,例如維生素D,植物來源的維生素D2活性很小,動物性來源的維生素D3是比較好的選擇。至於礦物質補充劑就以合成的居多,例如「鐵」,若是動物性食品中的鐵,吸收率比植物性食品的鐵高很多,但是「鐵的補充劑」,不管動物性或植物性來源,吸收度跟活性都一樣,來源的差異就不像維生素那樣影響較大。

  • 林紘睿(SUIIS素易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