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餵食流浪動物經驗談:你會被善行感動,還是想說聲「別餵了」?

餵食流浪動物經驗談:你會被善行感動,還是想說聲「別餵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餵食者可能是愛心志工或一般民眾,提供給流浪狗的飲食有所不同,取決於餵養者的資源、能力、觀念等。礙於條件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對這些狗來說,已是生存的重要依仗。如果餵食者能為浪犬結紮,免於下一代繼續流浪、繁殖,至少是一種源頭的管控。

文:蔡育琳

有家的毛小孩大多能吃得飽、吃得好,但是浪浪們有得吃嗎?都吃些什麼呢?當我們看到有人餵食街貓浪犬,是感動於對方的善心,也想盡一份力幫忙?還是想說聲別餵了,因為狗貓聚集的問題很多啊!

確實,餵食浪浪這件事存在不少爭議,常有新聞報導民眾被狗追、被狗咬,甚至因為閃躲狗貓而發生車禍。同時存在的是,也有流浪狗貓被人類下毒、虐殺,流浪貓狗也會傷害野生動物,可以說是種種惡性循環,也是台灣社會長久以來的一大難題。流浪動物的成因和影響都相當複雜,無法以一篇報導做徹底分析,本文只對於餵食做探討,希望分享一些概念或省思。

相較於貓,狗的體型大、容易被發現,加上捕捉、結紮、收容等行動(包括公私立收容所、動保團體、個人志工),流浪狗在都市比較難生存,但在空間較大的地方,例如山區、堤防、墓地、工業區,仍可看到不少流浪狗。

餵食者可能是愛心志工或一般民眾,提供給流浪狗的飲食有所不同,取決於餵養者的資源、能力、觀念等。礙於條件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對這些狗來說,已是生存的重要依仗。如果餵食者能為浪犬結紮,免於下一代繼續流浪、繁殖,至少是一種源頭的管控。

本文採訪兩位餵食流浪狗的志工妮可與林義智,提供一些經驗分享及建議,包括餵食內容及方式、基本醫療、避免人犬衝突等,當然還有一定要做的結紮,希望有一天流浪狗能成為歷史名詞。

妮可:餵食的好處是讓牠們對我產生信任

  • 地點數量:位於新北市新莊、泰山、五股區,餵食共約150隻流浪狗,皆已結紮。
  • 飲食內容:每天煮肉20-30公斤,飼料較少用,是留給比較弱勢、未出現的狗吃,因餵食的數量多,攜帶的東西也多,無法提供飲水,流浪狗要自己找水喝。

經驗分享

妮可成為流浪狗志工已有15年,目前餵食約150隻狗,原本地點是在三重、新莊、泰山,經過努力結紮後,三重只剩個位數,並有其他志工餵食,因此她決定「棄點」,偶而回去探望。新莊從90多隻減為20隻,泰山從20多隻減為10隻,此外三年前她到五股「擴點」餵養並結紮,浪犬從150多隻減少到約110隻。

「餵食的好處是讓牠們對我產生信任,有了食物誘惑,看到我就像看到食物,很快可以抓去結紮。」妮可不只結紮自己餵食的狗,還跑到新北、台北、桃園各地,她說在10多年前,每個月可抓20-30隻流浪狗,數量相當驚人,結紮超過3000隻,最近3年數量遞減,每個月抓6~12隻。全部結紮後,她就沒再看到新生小狗,流浪狗的減少因素包括結紮、車禍或失蹤,增加是因為有人棄養家犬、工廠搬遷又帶來新的狗,看到新來的狗,她都會設法帶去結紮。

妮可一開始用飼料餵食,但是流浪狗對飼料興趣缺缺,可能常吃便當剩菜,口味比較重,也不肯吃吐司邊,反而是鳥兒會來吃。後來她用罐頭拌飼料,狗兒有比較捧場,不過罐頭成本較高,因此她主動去詢問肉商,才得到便宜而大量的肉食。

目前食物的來源,有肉商便宜販售、火鍋店免費捐贈、善心人士不定時捐贈,包括雞脖子、雞背骨、NG腿、切邊的牛豬肉屑等。每周一到周六,妮可都要騎車去載20-30公斤的肉,然後煮肉3小時、餵食3小時,只有周日肉商休息,她也跟著休息。煮完的湯沉澱後,油水分離,瀝油裝桶,讓人回收做肥皂,可見她煮食的份量有多大。

通常妮可一放下食物,5-10分鐘就會被狗吃完,連肉屑都看不到,至於比較弱勢的狗,就多放幾處給牠們吃,等狗吃完了她才離開。如果狗兒有皮膚病,妮可會把治療皮膚的藥物放進食物,若是咬傷或外傷,就把消炎藥、抗生素放進食物。下雨天時,大約只有1/3的狗會出來,其他都躲起來,如果連續幾天下雨,她會多去探望幾次,確認狗兒出來才放食物,免得浪費並造成髒亂。

妮可說,有些人用廚餘餵狗,除了造成環境髒亂,有些東西也不適合讓狗吃,例如尖銳的骨頭魚刺,或是對狗有害的洋蔥。她只用水煮肉,不加任何調味,放涼後挑掉雞脖子的支架骨,雞背骨的軟骨會煮得很軟爛,不曾發生狗兒被食物卡住的意外。

7567_insert_15074
Photo Credit: 妮可提供
下雨天,不是每隻流浪狗都會出來吃飯,需要多跑幾次去探望。

在妮可的經驗中,沒有因餵食而跟人發生衝突,因為她不會在市區或住宅區餵狗,而是在工廠、墳地、垃圾堆旁,半夜三更去餵也不會碰到人。不過有些狗會追車、撲人,為了避免發生意外,這些年她陸續將30多隻狗送往狗場,「這些狗造成問題,會影響其他狗的生存,不得不犧牲牠們的自由。」每個月的寄宿費、醫療費,成為她必須承擔的責任,偶而有熱心人士捐款,她也非常感謝。

「一開始餵的狗比較少,可以顧及很多細節,隨著數量越來越多,就無法每一樣都做到。」例如驅蟲、除蚤、心絲蟲投藥等,而這些狗也不容易送養,要花很多錢和時間,她只能讓牠們每天吃飽一餐。她餵食的流浪狗最老已經15歲,約有10多隻老狗都很健康,如果看到狗兒屍體,她會找業者來收屍、火化。

妮可每年會去新北市動保處參加「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食」講習課程,取得「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卡」,有這張卡才能進入堤防餵食。目前她在幫家裡做冷氣家電的工作,跑銀行、送貨時就順便去看流浪狗,未來她可能還會「擴點」,希望把資源用在無人餵食、更加緊急的地方。

林義智:餵食的食材不是太大問題,問題是有沒有做TNR

  • 地點數量:位於南投縣市,餵食約14隻流浪狗,皆已結紮。
  • 飲食內容:飼料為主,搭配罐頭,有時添加肉末。

經驗分享

林義智在一家食品公司任職,同時也是一位公民記者,2018年2月,他報導了南投雙冬一處私人狗園,裡面有300多隻狗,因負責人飼養不當,造成多隻狗兒傷亡、生病,還有些狗兒沒結紮而繁殖。在追蹤報導的過程中,林義智認識了多位動保人士,一起協助狗園並募集資源,從此他投入了流浪狗貓的領域,可以說是生命中一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