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食流浪動物經驗談:你會被善行感動,還是想說聲「別餵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餵食者可能是愛心志工或一般民眾,提供給流浪狗的飲食有所不同,取決於餵養者的資源、能力、觀念等。礙於條件有限,無法面面俱到,不過對這些狗來說,已是生存的重要依仗。如果餵食者能為浪犬結紮,免於下一代繼續流浪、繁殖,至少是一種源頭的管控。
「你資歷這麼淺,怎麼投入這麼深?」這是林義智常聽到的一句話,因為在這2年多來,他跟幾位志工夥伴齊心合作,結紮約1000隻狗貓,送養約200隻狗,並成立台灣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建立狗場收容了90隻狗兒。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的數量與責任,確實讓人驚訝,對此他說:「這已經是我的使命了。」
目前林義智餵食的流浪狗有兩區,一區在公墓,一區在工廠旁,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總共14隻,有時還有人來棄養。餵食的時候,地上有幾個他原本就擺放的塑膠盒,他倒進食物就先離開,盒子之間會隔遠一點,以免有狗爭食。
工廠區放了一個水桶,提供飲水讓狗喝,墳墓區佔地很大,常有積水,就沒有放水桶。狗兒會把食物都吃完,基本上沒有髒亂問題,也很少看到牠們的排泄物,因為都在草叢中。餵食一年多以來,他發現:「狗兒都變胖了,比我家裡的狗還胖。」然而,工廠區靠近馬路比較危險,曾有一隻狗被車撞死,他請業者來收屍火化,另外也有狗生病、被咬傷,他都會帶去醫療調養,再放回原地。
對於狗場的狗、外面的流浪狗,林義智都提供相同的食物,一天一餐,需要兩包飼料及半箱罐頭,偶而有人捐些肉末、補品,一個月的費用約25000元。幼犬會吃幼犬飼料,雖然比較貴,但是有較高的蛋白質,他曾在收容所看到有些狗無法抬起前腳掌,就是因為成長過程中蛋白質攝取不足,所以一定要用幼犬飼料,此外他在食品公司上班,常會煮麵,也會拿給狗吃。

「其實餵食的食材不是太大問題,問題是有沒有做TNR,很多愛爸愛媽沒有這樣的觀念,沒有結紮就會越餵越多,我們協會常收到這樣的求助案例。」對於餵食浪浪,林義智有幾個建議,不要在市區,不要用廚餘,一定要結紮。
在市區餵食,容易造成人與人、人與狗的衝突,若無結紮,狗的發情、打架、噪音、追車咬人等狀況,可能會引發民眾驅趕甚至殘害狗,他舉例在南投中興新村,曾有人拿BB彈打狗,因為那邊有許多浪犬,也有人固定餵食,產生不少衝突。雖然他們也有到當地抓狗結紮,但因為有大片草叢,捕捉不易,加上有人棄養,困難度更高。
此外,林義智常在路邊看到一袋一袋的廚餘,丟得到處都是,而且丟了就走,造成環境問題,讓民眾對狗反感,也讓狗難以容身。他認為餵食的好處是,初期有助於捕捉結紮,之後就是延續狗兒生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但可減少流浪狗到處覓食的危險,也不會去咬垃圾造成髒亂。
林義智提到另外一個浪浪問題,其實貓的數量並不比狗少,只是狗的目標比較大,而且貓在晚上出現,不容易發現,「前陣子很多人通報我們流浪貓太多,其中一個通報者不是餵食者,因為貓躲在車內,發動引擎有危險,希望我們去抓。」根據他的觀察,貓的結紮強度比狗低,都市可能多,鄉鎮就較少,在一些巡迴結紮的活動中也是狗比較多。
有行為問題的流浪狗該怎麼辦?林義智說,如果餵養者不移除,一定有別人會出手,移除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帶去狗場,一個是放養到其他地點,目前他們只有轉移到狗場,因為其他地點還無法妥善照顧。
「狗場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一戶人家抗議就得搬。」林義智與夥伴建立的狗場已搬移三次,必須再找一個妥善而長久的地點。狗場不只收容照顧流浪狗,也讓TNR的狗來此休養,術後休養三天再放回原地,還有送養之後被退回的狗,因為已經長大更難送出,可能要在狗場待一輩子。
他們之所以成立協會,就是希望一切透明化,讓更多人參與。目前在南投所做的TNR,有些區域百分百結紮,有些區域比較困難,若有人通報市區哪裡有狗,志工就會盡快去處理,以預防人狗衝突。宣導方面,他們會跟通報者做機會教育,也計畫到市集擺攤,進行送養、募款、教育等推廣。
有時候,通報者不一定會負起責任,志工只能自己承擔,林義智說:「前年救一隻狗,掉進水溝,後腳無法站立,通報者無法承擔,狗斷了兩隻腳,我們花費一萬五,然後就到我家了,我家現在七隻狗。」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