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者盜挖金礦、砍雨林、帶來武漢肺炎,巴西原住民面臨滅族危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巴西亞馬遜州的亞諾馬米族領地,因有金礦和雨林資源,常遭非法人士盜採濫伐。盜採者帶入病毒,獨立於世的原住民族因缺乏免疫力和醫療資源不足,面臨極大風險。
在歐美COVID-19(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後,肆虐於俄羅斯和南美洲的疫情相較之下較乏人關注,更別說是偏遠地區的原住民部落。不過巴西一項研究指出,亞馬遜地區的原住民族群亞諾馬米(Yanomami)面臨病毒威脅,若不採取行動,將有滅族的危險。
《中央社》報導,亞諾馬米的領地位於巴西北部亞馬遜和羅賴馬(Roraima)2州,面積約等同於1個葡萄牙,約有2萬7398名亞諾馬米族和葉卡瓦納族人,居住於331個村落。
截至當地時間6月1日,領地內已有55例確診、3例死亡。

亞諾馬米的「零號病人」是誰?
綜合外媒報導,羅賴馬州烏里奎拉河(Rio Uraricoera)附近的瑞希貝村(Rehebe),一名15歲少年希里西納(Alvaney Xirixana)因瘧疾造成營養不良和貧血,並於3月中旬開始出現呼吸道症狀。
接下來的21天,他4度到當地醫療機構就診,直到4月3日再次住院才進行病毒檢測,確診感染武漢肺炎,3天後死亡,成為亞諾馬米族死於武漢肺炎的首例。他的父母、村內70多名族人和5名衛生人員等都被緊急隔離。
但是,希里西納並非「零號病人(patient zero)」。直到現在仍無法追蹤到他的感染源,巴西媒體根據當地過去曾流行的疾病傳播途徑推論,武漢肺炎病毒很可能是由非法採礦的盜採者帶入。
巴西民間環保機構、社會環境研究所(Socio-Environmental Institute)指出,在疫情期間,仍有逾2萬名非法採礦者自由進出亞諾馬米領地,幾乎和亞諾馬米人口數差不多,將病毒帶入的機率極高。
巴西米納斯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e Minas Gerais)社會環境研究所(ISA)和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合作完成的研究指出,由於當地衛生體系脆弱,非法礦坑周邊的亞諾馬米族可能有5600人感染武漢肺炎,約佔族人人口40%。
覬覦森林、金礦,盜採者入侵原民領地
《紐約時報》指出,亞諾馬米族在1940年代首次與外界接觸後,經歷一波波致命流行病,特別是麻疹和流感。1970年代,巴西的獨裁軍政府在亞諾馬米領地開拓高速公路,擴張殖民範圍;自1980年代末起,盜採金礦者入侵亞諾馬米領地,帶來瘧疾、流感、肺結核和性病。
《衛報》採訪曾在亞諾馬米部落工作超過50年的義大利籍傳教士薩奎尼(Carlo Zaquini),現年82歲的他曾目睹部落是如何在築路工人和盜採者入侵下崩毀,「就像開著推土機撞進玻璃工廠,一切都粉碎了。撞碎一切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流行疾病。」
「有些我知道的村莊裡,麻疹就害死50%人口。如果武漢肺炎也帶來這樣的殺傷力,這將會是場大屠殺。」薩奎尼說。
《CNN》指出,原住民維權人士發出警告,指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去年就職後,濫墾濫伐、非法採礦的活動加劇。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數據顯示,和去年4月相比,巴西雨林砍伐量增加64%;光是今年4月單月的雨林砍伐面積就達405.6平方公里,和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差不多大。
《德國之聲》更指出,趁著疫情期間,盜伐者增加了非法活動;約在3月底、4月初之際,巴西阿拉里博亞(Arariboia)原住民保留區一名領袖遭盜伐者槍殺。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犯罪集團注意到疫情期間被究責的風險降低了,原住民領地內肯定會發生更多這類犯罪活動。
巴西原住民種族多元,一樣弱勢
亞諾馬米族不是唯一面臨危機的部族。
《紐約時報》指出,巴西境內約有90萬名原住民,有些地區幾乎已被政府拋棄,僅分發防疫說明書就置之不理,這些部落只能自行設法盡可能避免接觸外人。截至4月底,已知巴西至少有80多名原住民染疫、其中7人死亡。
《德國之聲》報導,巴西帕拉州聖塔倫(Santrem)一名波萊利族(Borari)的87歲婦女於3月死亡,葬禮盛大,有數百人參加。當地政府在10天之後才公布,該名婦女其實是死於武漢肺炎。
聖塔倫是當地商業中心,每年遊客約有3億人,也是帕拉州西部唯一有特殊病房的城市。然而,聖塔倫市立醫院和地區醫院的加護病床共僅約30床,而帕拉州西部人口達110萬,醫療量能明顯不足,一旦爆發社區感染,立刻就會超過負擔,也將壓縮其他病症救治。
巴西原住民社區的醫療人員和設備通常不足,有時患者自行就診,有時則是醫療人員前往部落:有醫療人員擔心,自己可能成為部落的感染源。巴西原住民社區中的首例確診者,其實是亞馬遜州一名原住民女性衛生官員,而她則是被當地另一名有旅遊史的醫生傳染。《半島電視台》引述當地媒體說法,這名女性官員約20多歲,是亞馬遜州的科卡馬(Kokama)族人。

巴西醫療人員到部落,一待往往至少半個月,疫情期間可能延長到1個月,然後回到市區隔離2周。一名醫療團隊主管柯拉第(Marina Corradi)告訴《德國之聲》,她的組員對於政府這些安排感到相當困惑,「有些人要自掏腰包買口罩,因為那裡缺少個人防護用具;有些人則擔心自己可能無症狀,卻把病毒帶到村莊。」
全民健保,但也有階級不平等
《半島電視台》指出,巴西全民健保可為其2億名公民提供免費照護,但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並非所有人都享受得到。巴西衛生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拉戈(Miguel Lago)指出,國內有過半人口居住在加護病床不足的地區,醫療資源在地理上、和社會階級上,都是不平等的。
在偏遠地區,居民主要依靠教會或慈善機構經營的醫院。巴西大型私人醫療集團聯合健康組織(UnitedHealth Group)資深副主席韋拉斯科(Joel Velasco)表示,病房入住率現在非常高,「所有加護病房的佔床率已達80%至85%,像里約(Rio)這樣的城市則高達90%,這代表其實已經沒有多餘床位,還有很多人在排隊。」
總統拒社交距離,要人民多祈禱
巴西政府面對武漢肺炎的處理,一直為人詬病。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堅稱,武漢肺炎只是一場「小流感」,沒有下令實施封城、強力反對社交距離措施,反倒呼籲巴西人「祈禱上帝幫忙」。波索納洛和美國總統川普一搭一唱,宣稱治療瘧疾的奎寧對武漢肺炎有效;巴西連續2任衛生部長拒絕為這種說法背書,分別於4月和5月辭職。
《半島電視台》報導,波索納洛5月底周末在巴西利亞騎著馬參加遊行,與支持者握手,忽視所有社交距離原則,被記者問到疫情時,他回答「抱歉,但你想要我拿它怎麼辦?」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數據,截至台灣時間6月4日下午6時,巴西有超過58萬人確診,為全球第2多,僅次於美國,比俄羅斯多出12萬人左右;死亡約3萬多例,即將取代義大利成為全球第3多。但是巴西已經急著要重開,疫情最嚴重的聖保羅市(Sao Paulo)本周一允許各商場恢復營運,計劃觀望15天,市長科瓦斯(Bruno Covas)表示,如果狀況惡化,可以再回到管制階段。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主任莫瑞(Christopher Murray)指出,巴西的疫情高峰期可能在7月中旬才會來臨,必須參照中國武漢、義大利、西班牙、紐約的封城禁足措施,否則死亡數至8月時很可能破12萬例。
《中央社》報導,根據巴西亞諾馬米族的傳說,致命疾病之所以出現,與人類對於地下金礦的貪婪有關,亞諾馬米族稱這些疾病為「夏瓦納」(xawara)。
傳說中,亞諾馬米的造物主歐嬤瑪(Omama)將夏瓦納埋在地底,當有人鑽地開採礦物、石油和天然氣時,夏瓦納就可以離開地底,在人類中傳播。現在,亞諾馬米部落的長老及巫師們,每天都在作法祈福,希望能減低疾病影響,「讓夏瓦納重新返回地底」。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疫情/武漢肺炎威脅 巴西原民部落面臨滅種風險(中央社)
- Covid-19 fears grow for indigenous South Americans as Yanomami teen tests positive(衛報)
- First Yanomami Covid-19 death raises fears for Brazil's indigenous peoples(衛報)
- Peru: at least 20 journalists died from Covid-19 as they covered pandemic(衛報)
- Coronavirus reaches Amazon's isolated Yanomami tribe(半島電視台)
- What is next for Brazil in its coronavirus fight?(半島電視台)
- Covid-19: Lessons From the Yanomami(紐約時報)
- A boy from a remote Amazonian tribe has died, raising concerns about Covid-19's impact on indigenous people(CNN)
- Report: Brazil's indigenous people are dying at an alarming rate from Covid-19(CNN)
- Brazil: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Amazon brace for coronavirus(德國之聲)
- Coronavirus: Brazil headed for catastrophe(德國之聲)
- WHO warns Latin America is new ‘red zone’ for COVID-19(安納杜魯新聞社)
核稿編輯:黃筱歡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