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佛洛伊德時代」的美國發生什麼改變?亞裔族群又如何看待街頭暴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眼前美國社會陷入一種撕裂的危機,事件本身隨政府的處理與後續引發的動盪,「非裔平權運動」的核心似乎逐漸失焦,而相較於不會挑人的病毒,人們可以在疫情結束後出來放風、回歸生活正軌,「佛洛伊德事件」的社會對立與撕裂後的創傷,卻會留下。
許多美國人上週開始門窗緊閉,儘量足不出戶,不是因為病毒,而是嚴防入夜後的無差別破壞暴亂。
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壓頸致死,多地演變的暴亂浪潮,對美國社會帶來的對立撕裂,比病毒的威脅更嚴重。店家被砸、警車被燒,短短一週蔓延全美140城、國民兵戒備,40個城市進入宵禁,但騷亂並未止息。
「現在希望太陽不要落下,首府華盛頓特區宵禁後也不平靜,覺得比病毒更可怕!」
住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市區的E姐,早已習慣首府一年到頭的抗議示威活動,卻未曾見過這般騷亂,這幾晚都不太敢睡,考慮搬到朋友家去避難,因為附近吆喝聲很大孩子難以入睡,而她的另一半已買手槍自衛。
案發城市明尼阿波利斯最近的氛圍
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是這起事件發生的城市,後續第一宗暴亂出現於此。定居於明州的台灣朋友W說:「幾小時前才跟家人討論,會不會必須走到這一步、得放下這邊的一切,搬回台灣避難?」
明尼阿波利斯和州首府聖保羅合稱「雙子城」(Twin Cities),擁有43萬人口,過去一直以多元文化內涵自傲,以令人羨慕的各國美食、完整的公共與藝術建設,和完善的商業和社區等,強烈吸引新移民就業定居,是美國中西部最蓬勃發展的城市之一。根據2019人口普查數據,明尼阿波利斯的白裔約佔60%、黑裔20%、拉丁美洲裔10%,亞裔6%,多年來不斷接納不同族裔移民,造就日益多樣的豐富文化特徵。
從明尼蘇打大學畢業後,W一家在此扎根二十多年,從事人資工作的他談起這次事件和愈演愈烈的暴動,格外感慨。早在2018年底雙子城取消單一家庭分區制(Single-Family Zoning),是美國第一個批准進行此種變更措施的城市,這個城市一向予人兼容並蓄的印象,取消劃分政策是對長期存在的種族隔離政策的抗衡。
W在雙子城和朋友圈的交友模式是不分膚色的,這幾天氣氛相當詭譎,走在街上少了平常的輕鬆自在,「我意識到原來這個城市的發展正在停滯」,她對雙子城出現大規模的示威和後續暴亂感到震驚,身邊非裔朋友覺得「nothing new(習以為常)」讓她感到格外痛心,「我現在無法阻止他們,因為他們背負著這個城市共有的傷痛。」
紐約77年來第一次實施全面宵禁
全美各大城市都出現不同規模的暴亂,而紐約曼哈頓成了這次的重災區。
住在紐約的華人專欄作家Abraham,同為紐約州立大學藥理學博士,平日對紐約議題經常為文探討,「紐約過去歷史軌跡中有很多發生暴動的機會,原本認為這次也能被抑制,卻屋漏偏逢連夜雨,有犯罪動機的人趁火打劫,瞄準高檔精品店下手。」紐約SoHo和中城等區域的商家遭暴劫,且不是單一事件,背後應該是有組織計畫的。「我開車經過34街時,覺察有人在路口把風,整個犯案過程從容不迫,出店後把贓物一箱箱放在後座,警察一來馬上撤退。」Abraham在個人網站NYDeTour分享這些怵目驚心的畫面。

身為資深紐約客的Abraham,平常工作的地方在布魯克林,卻形容最近紐約夜晚的街道有一種肅殺氣氛。「神經緊繃,像是有狼群伺機埋伏在街角的感覺!」
「上次紐約宵禁是1943年,而且只有針對哈林區,這次一連七天的宵禁創舉,可見暴亂規模已難以控制。」
Abraham提出希望身邊朋友能分辨,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抗議和入夜後的騷亂行為不能直接作連結。

而紐約唐人街鄰近市區,座落於曼哈頓橋和布魯克林橋之間,一些華人商家這次也慘遭池魚之殃,成為人們宣洩怒氣的窗口。據Abraham和我其他紐約朋友的觀察,這次的搶掠暴亂是無針對性的破壞行為,並非針對某一族裔進行,犯罪份子大多開車進城,宵禁前甚至有人搭乘Uber進曼哈頓進行破壞,唐人街因為靠近立法院和警察局,遊行示威的地點就在附近,很容意成為不肖份子犯案的「下酒菜」。
美國有的城市甚至從下午一點開始實施宵禁,令人不禁思考,美國社會怎麼了?
防不慎防,加州出現即時搶案偵測App
加州主要城市繼新冠肺炎後,再度進入緊急狀態,洛杉磯市現在全縣實行宵禁,6/2之前從下午一點就開始宵禁。加州示威抗議活動遍地開花,從一開始的大規模集中,發展成區域間頻繁小型的抗議,伺機而動的搶掠和破壞案件,也出現於平日安寧的社區。
「昨天老公同事推薦這個App,即時性很高,社區附近哪裡有暴動或搶案或都會顯示。」任職矽谷軟體公司的小R,在社群網站上分享此消息,我朋友C媽把連結丟給我,並說:
「下載時覺得好可憐喔,我們回到戒嚴時期了嗎?」

朋友Phoebe為洛杉磯執業牙醫,也是專欄作家與Dr. Phoebe愛旅行平台創辦人,聊到人心惶惶的搶掠事件,Phoebe說昨天隔壁鄰居傳訊息,告訴她哪個街道有搶案要特別小心,「以前買菜是我排隊,老公在車上顧孩子,現在都相反過來。也改成早上帶小孩去散步透氣,因為前幾天下午還有宵禁。」暴亂搶掠對美國居民的生活作息和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而日前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服務據點的窗戶被砸,當地華人朋友大多只有耳聞,並未引起廣泛討論,由於事件規模相對較小,物品並未失竊,被認為是另一樁趁火打劫之舉。目前洛杉磯華人區氣氛相對緩和,暴亂搶掠主要集中於市區附近的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西好萊塢(West Hollywood)和卡爾弗城(Culver City)。
比病毒後遺症更可怕的是,社會撕裂後的世界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公開談話,以「你敢趁火打劫、我就槍殺你」(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回應抗議者。其實這句話出自1967年邁阿密警察局長沃爾特·黑德利(Walter Headley)在一場聽證會的言論,引發民權領袖和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的撻伐;Phoebe對此進行考究,認為川普等於是拿著油去滅火、撕裂美國社會。而Twitter史無前例將這則推文標記為「美化暴力」,違反使用規範,除非用戶點擊顯示,否則此文是隱藏的。
“佛洛伊德事件”的相關議題
- 2020-06-07 「佛洛伊德之死」掀起全美抗爭,跟疫情以來的「食品通膨率」有關?
- 2020-06-06 華府特區市長槓上川普,在白宮外路面漆上「黑人的命也是命」
- 2020-06-06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美國發生什麼改變?亞裔族群又如何看待街頭暴亂?
- 2020-06-05 當總統要鎮壓人民,美國軍隊效忠誰?川普若派軍隊是否合法引議論
- 2020-06-05 發生「佛洛伊德之死」的明尼蘇達州,其實是一個很「白」又熱愛捐獻的地方
最新發展:
-
美曼非斯市黑人遭警毆打致死影片曝光:全美多城爆示威,5名涉案警員遭解僱並被控二級謀殺罪 4月前
-
英國警察強暴棄屍引燃人民怒火,強森的發言卻如同火上加油 1年前
-
新聞媒體處理自由派與保守派抗爭時,是否存在雙重標準? 2年前
-
從佛洛伊德到布雷克,美國警察為何對黑人一再「致人於死」? 2年前
-
拜登搭檔終於確認:戰無不勝的參議員賀錦麗,首位非裔女性副總統參選人 2年前
-
【數位公民週報】禁了TikTok的印度,開始監管非個人資料之商業使用 2年前
-
「演算法」是種族歧視的救贖還是共謀?「吉姆克勞效應」又是什麼? 2年前
-
【數位公民週報】「美國警察暴力地圖」揭示執法機關重大缺陷 2年前
-
網路言論漸失控:美國最大論壇Reddit關閉2000個討論板,川普80萬鄉民大本營也被抄 2年前
-
《NHK》用動畫向兒童解釋美國示威,為何被罵到下架道歉? 2年前
-
一句「猴子」傷害了我的黑人朋友:為甚麼「反向歧視」不能和種族歧視相提並論? 2年前
-
面對被粉飾太平的種族歧視,我們能從「佛洛伊德之死」學到什麼? 2年前
-
「佛洛伊德之死」掀起全美抗爭,跟疫情以來的「食品通膨率」有關? 2年前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