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張夏準《富國的糖衣》:專利「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看似十分合理,卻只說對了一半

張夏準《富國的糖衣》:專利「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看似十分合理,卻只說對了一半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世界各地無數的研究人員不斷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發明,即使本身未必直接受益。政府研究機構或大學對於本身的發明,更經常明確拒絕申請專利權保護。這些事實顯示,許多研究工作的動機並不是為了取得專利權的獨占利益。

贊成專利權的論點裡,有一項未說出的推測,認為社會成本可以由增加的創新(即更高的生產力)補償,但是沒有證據可以保證這一點。果真,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歐洲,英國自由市場雜誌《經濟學人》認為專利制度的成本將高於其收益,倡導深具影響力的反專利運動。

當然,十九世紀反專利權的自由派經濟學家錯了,其未能體認某些壟斷形式(包括專利在內),與成本相比起來,可以創造更多的好處。例如,自由貿易經濟學家會很樂意告訴你,幼稚產業保護政策以人為的方式替國內公司創造壟斷優勢,會造成生產缺乏效率的問題。但是如果這樣的保護長期有助提升國內生產效率,而且利益超過壟斷造成的損害(我在前幾章裡已經反覆說明過),確實有其道理可言。儘管專利權和其他的智慧財產權可能造成無效率和浪費的問題,但根據完全相同的理論,我們還是贊成加以保護,因為我們相信,這些保護政策長期而言所激發的新點子,有助於提升生產力來彌補這些成本。但是,相信專利制度的潛在好處,並不是說其中沒有成本可言。如果我們設計錯誤,並且給予專利權持有者過多保護,就如同過度保護幼稚產業一樣,系統會產生比收益更多的成本。

壟斷造成的無效率,以及「贏者全拿」制度造成重複研發競爭的浪費,並不是專利權制度和其他類似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唯一的缺失。這些保護制度最嚴重的影響是造成知識和技術難以流入落後國家,令這些國家不易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與吸收先進國家的技術息息相關。對落後國家來說,不管是專利權制度或先進技術輸出禁令,只要是讓他們難以取得先進技術的制度,都不利於經濟發展。道理十分簡單。在過去壞薩瑪利亞人非常清楚這點,並且用一切手段防止這種事情發生。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富國的糖衣:你應該要知道貿易戰、經濟衰退、自由市場、產業轉型的陷阱與解方》,天下雜誌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張夏準(Ha-Joon Chang)
譯者:胡瑋珊、林步昇

努力在世界拼經濟,卻發現訂定規則的富國說一套做一套!
與國際接軌暗藏多少陷阱?外資是掠奪或促進發展?
如何避免落入富國過河拆橋的陷阱,真正自立自強?

聲譽卓著的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夏準,仔細檢視西方富裕國家和東亞經濟體的發展進程,指出當今的經濟大國如美國和英國,還有台灣、韓國、日本,崛起過程都得利於施行保護主義,掌控國營事業與金融、管制國外投資、忽視智財權等來刺激經濟成長,並且以發展自己的高生產力產業為優先。

如今,富國卻不允許開發中國家採取經濟干預措施,甚至透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WTO等代理人,威脅和收買開發中國家,嚴重妨礙長期投資、經濟成長,以及創造工作機會的能力。

在富國主導的貿易框架下,包括台灣在內的開發中國家被迫要遵守規則,因此更需要審視自身和各國的發展歷程,才能有更開闊的思維,找出最適合我們的發展策略。

國際貿易獨厚富國,我們正在被壓榨:

  • 智慧財產權制度失衡:知識猶如向下的水流,但是國際智財權的保護卻像攔水壩,讓原本可以灌溉肥沃的農田變成技術的荒地,落後國家更難獲得新知識。
  • 外資的風險多過好處:開放資本市場後,對金融和外匯存底造成負面衝擊。當地員工只能組裝,學不到新技能,短期能讓貧國富有,卻扼殺國內本來可能成長的產業。
  • 勞工在未來賺得更少: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經濟活動,降低勞動力需求,增加失業。富國自己放鬆貨幣政策,卻強迫開發中國家縮衣節食,造成高失業率,甚至引發衝突和民粹。
getImage
Photo Credit: 天下雜誌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