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媽會怎樣?》:妳成為「非媽」是出於選擇還是偶然?

《不當媽會怎樣?》:妳成為「非媽」是出於選擇還是偶然?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生小孩而已。

我們有些人試著生孩子卻沒成功。十二個月以上不避孕還沒懷上孩子,會變成醫學圖表上的「生育障礙」(又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字眼)。四十到四十四歲無子嗣女性當中,近一成八屬於這個類別,意味著將來不太可能懷孕生子。遲遲沒有懷孕的原因,有讀書、工作和卵子老化。卵子老化不僅會增加受孕的困難度,基因和身體異常的機率也會隨年齡提高。我們當中有些人—不生族群—則是試著不要懷孕。避孕藥和避孕器愈來愈先進,對這番努力有所助益。但話說回來,是我們決定不生小孩的嗎?還是我們只是始終沒生小孩?研究指出,不生並非一項單獨的重大決定,而是許多小抉擇的結果。許多人不是明確地選擇不生小孩,只是沒有明確地選擇小孩而已。換句話說,維持無子女狀態,是專心追求其他目標而延遲生孩子的合理結果。接下來,大自然替我們下決定,步入更年期,使我們失去生育力。都怪學校、工作和終身大事。

一份又一份的研究證實,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有可能沒有子女,或生得比較晚。其中一份研究指出,女性每完成一個求學階段(學士、碩士、博士),沒有生小孩的機率就會上升百分之十四。

教育程度提高,就業機會通常也會跟著提高。女性一直留在職場上(未就業期間不超過一個月),就很有可能不會生兒育女。但諷刺的是,持續就業的男性更有可能成為父親。二○一○年起,職場上超過一半的管理職和專業工作由女性擔綱,從事這類工作的女性,沒有生小孩的人數比從前多。

還有終身大事的問題。現在許多年輕美國人結婚年齡愈來愈大,或是乾脆不結婚。二○一○年,新郎的年齡中位數是二十八歲,新娘的年齡中位數是二十六歲;但在一九六○年,新郎是二十三歲,新娘是二十歲。在生育年齡期間,女性若無願意攜手共度一生的伴侶,終身無子女的機率,每年會提高百分之十五。不過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單身女性願意在未婚狀態生兒育女。事實上,在二○一四年的時候,未曾結婚的女性人口大都已為人母。

學業、事業、結婚年齡延後,成為育齡女性沒有生孩子的原因。而男性通常會和比自己年輕的女性交往,在這樣一成不變的文化偏見下,女性可生育期間日漸縮減之際,可能的伴侶也愈來愈少。

這些趨勢和統計數字代表的,都是一個一個我們認識、深愛而沒有為人母的人。

一旦生了孩子,女性就成為母親。但對大多數沒有孩子的女性來說,沒有孩子這件事,沒有明確的發生時間。我們一直沒有小孩這件事,背後動機和客觀因素彼此交織,發展成種種微妙的故事情節,沒有絕對的理由。二○一五年十月,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包括我在內,超過一百名女性魚貫進入萬豪飯店(Marriott Hotel)宴會廳,參加首屆「非媽高峰會」(NotMom Summit)。與會者年齡介於二十四到六十九歲,來自美國十四個州、三個加拿大省份,以及英國、冰島和中國。我們來到這裡,花兩天時間聆聽專題演講、參加工作坊,焦點都在沒有孩子的人生。

籌辦高峰會的凱倫.瑪隆.萊特(Karen Malone Wright)是一名充滿活力的六十歲女性,高峰會贊助網站TheNotMom.com也由她創辦。萊特先是歡迎大家來到克里夫蘭,然後提出一個問題:「妳成為『非媽』(她自創的說法)是出於選擇還是偶然?」她建議我們用這個問題破冰,來分享彼此的故事並找出共通點,將後或生的分野放到一旁。

接下來兩天我遇到的女性,大約有一半認為自己是偶然成為非媽媽,另一半表示是自己的選擇。

編註:「種族化」(racialization)為社會學術語,意即將特定生理特徵、行為、文化特性、社交關係等歸因於種族,把族群間的差異自然化、本質化;這樣的做法忽略單一群體內的異質性,並可能導致群體間的隔閡甚至歧視。

相關書摘 ►《不當媽會怎樣?》書評:好死,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無後的人們能怎麼辦?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網路與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
譯者:趙盛慈

「妳有小孩嗎?」
當一位女性回答「沒有」,
你會設想她過著怎樣的生活?

是怎樣,不當媽?
不當媽,會怎樣?
獨身×不孕×未生
事業×家庭×社交×健康×心靈×身後
五個世代非媽媽的答案與生命故事

這是關於那條未被傳頌的路,
我們想告訴妳/你的一切風景。

不論東西方,主流文化仍以家庭為中心,「母親」身分被視為女性的必經之路,年少女孩、新手媽媽總不斷接收著母職的經驗傳承——就算沒孩子的女性日增,卻少有聲音告訴女孩與女人,如果女性不願、沒機會或沒辦法生小孩,可以怎麼規畫人生。

凱特.考夫曼是位嘗試生育未果的「非媽媽」,回首來時路,不禁希望當初能有前人傾聽心事、指點迷津。她爬梳諸多文獻,訪問跨越五個世代、24至91歲的數百位無後女性,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記錄這些女性如何成為「非媽媽」,以及她們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試著向關切探問的眼光說明:女人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