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化的伊斯蘭傳教士,印尼和馬來西亞都不能忽視的另一種政治勢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印尼,馬來西亞這幾年也有不少網紅傳教士,且與馬國不同的政黨有交集,在強大的網路影響力下,不同背景的網紅傳教士將影響馬國伊斯蘭論述,甚至牽引政局發展。
文:丘偉榮(馬來西亞國民大學馬來西亞與國際研究所研究員)
在2017年雅加達省長選舉、2019年印尼總統選舉,除了政黨和非政府組織,還有一股帶領穆斯林政治運動和輿論風向的新興勢力,他們就是網紅傳教士。
這些網紅傳教士善用各社交媒體平臺,如臉書、推特、Instagram和YouTube,通過文字、圖片和影像來宣教。他們不只是談論宗教,也經常直接或間接對各種政治、社會課題發表看法,有些也在經營生意。
宗教、政治和經濟的結合,再加上社交媒體上百萬的追隨者,讓這些傳教士變成了穆斯林社會的意見領袖。他們有一部份經常自稱「無黨派」,其實很多都有特定的政治傾向,如此「假中立」讓他們看起來比政客更可信賴,令他們得以發揮政治影響力。
在印尼,這些網紅傳教士,或明顯或隱約地,相當大部份傾向於反對鍾萬學(Basuki Tjahaja Purnama)和佐科威(Joko Widodo)。佐科威政府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拉攏那些原本反他的傳教士,一方面則提拔本身陣營的傳教士。
馬來西亞這幾年也有不少類似的網紅傳教士,其中有些在希盟執政時期不斷透過社交媒體製造「伊斯蘭危機感」。馬來文媒體最近特別喜歡根據他們的社媒帖文來寫新聞。
這些反希盟的傳教士與伊斯蘭黨關係匪淺,如阿末杜蘇奇(Ustaz Ahmad Dusuki)、阿茲哈伊杜魯斯 (Ustaz Azhar Idrus)。前者曾在第十四全國大選征雪州莎亞南的州議席,也是一名擁有好幾間伊斯蘭誦經學校的商人。後者則從一名吉他手搖身一變成爲傳教士,經常發表保守言論,現居登嘉樓,跟伊斯蘭黨主席哈迪關係密切。
另一組傳教士是被指爲「薩拉菲派」(Salafi)的玻璃市宗教司阿斯里(Mohd Asri)及其同道,如羅再米(Rozaime Ramli)、黃偉雄 (Firdaus Wong)、占比利 (Zamri Vinoth)等,也跟爭議性人物扎基耐克(Zakir Naik)過從甚密。他們在上届大選原本傾向支持希盟,惟之後轉爲反之,對希盟造成相當大的傷害,因爲他們能夠影響希盟的潜在支持者,尤其都市穆斯林中産階級。

站在阿斯里對立面的是「傳統派」傳教士,有些是親巫統的,如曾經發表排他言論的扎米漢 (Ustaz Zamihan al-Ghari)。此外,馬來西亞也有不少來自印尼的habib(即祖籍也門的宗教師),是伊斯蘭蘇菲活動的推手。在納吉擔任首相時,據聞他們跟部份巫統領袖關係不錯。其中一位是阿里再納阿比丁(Habib Ali Zaenal Abidin),早前有網上簽名運動推薦他出任聯邦直轄區宗教司。
當然,馬來西亞也有一些傳教士是比較少談政治的,如跟隨Jemaat Tabligh的Ebit Lew。(Jemaat Tabligh係源自印度的伊斯蘭宣教組織,相較其他政治意識濃厚的伊斯蘭運動,它比較強調個人修行和宣教,少談政治)Ebit Lew是華裔穆斯林,可說是國內目前最受歡迎的傳教士,社媒的追隨者人數遙遙領先其他人,臉書和IG都有超過兩百萬名粉絲。他的磁性的聲音、感性談話和謙卑態度,令很多人動容。他善於催泪激勵人心,其的激勵課程就像伊斯蘭版的心靈雞湯,讓很多穆斯林在忙碌生活中找回動力與慰籍。
Ebit Lew在2019年帶領一位華裔女性皈依伊斯蘭的影片廣傳後,備受非穆斯林議論。他雖不直接談政治,但曾經在臉書上表態支持反ICERD(《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大集會。由於常向跨性別者、街友和其他邊緣群體宣教,亦引起關注。他在新冠肺炎限行令期間奔走全國,不分族群援助抗疫前綫人員和窮人,獲得很多人包括非穆斯林讚賞,知名度大增,成爲媒體焦點人物,當然也難免招致妒嫉、批評。
他日前宣稱已自掏腰包超過一百萬令吉(約新台幣696萬),啟人疑竇,於是在臉書大方公開財富來源。他擁有本身的餐館、服飾店,寫過好幾本暢銷書,還有自己的電視節目,經常辦激勵講座。他的激勵講座收費最低價九十六令吉,如果每場有至少千人參加,巡迴全國的開講收入將非常可觀。
大量臉書追隨者和YouTube超高的點擊率,也爲Ebit Lew帶來不少盈利。他近期有則影片在YouTube和臉書分別有超過一百萬和三百萬的瀏覽次數。當然,這些點擊率仍不及另一位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樣很紅的印尼傳教士阿都索末(Ustaz Abdul Somad),前者一則在YouTube的影片就有多達上千萬的瀏覽次數。
阿都索末被喻爲「馬來群島傳教士」(Dai Nusantara),差不多每年來馬巡迴演講,幾乎場場爆滿。他在印尼是反鍾萬學和佐科威,在馬來西亞則相對中立,無論伊斯蘭黨、公正黨和誠信黨領袖都會接見他。他今年初在馬來西亞的行程包括會見希盟的時任宗教事務部長慕加希(Mujahid Yusof Rawa)談「仁愛伊斯蘭」(Islam Rahmatan lil ‘Alamin),然後在國民大學談「穆斯林團結」,再到登嘉樓出席伊黨活動談「伊斯蘭領導」。整體來說,其言論是傾向支持伊斯蘭黨。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