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上):存在感被嚴重剝奪的現代人,成為最熱情的影像擁戴者

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上):存在感被嚴重剝奪的現代人,成為最熱情的影像擁戴者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切都會流逝,唯獨留下來的照片永存不朽。因此,存在感被嚴重剝奪的現代人,成了最熱情的影像擁戴者。人們甚至可以為了製作更多證明自己活過的檔案,而放下當下更多無以名之鮮活的感受。

文:紀金慶

今晚,想和各位推薦一個人,一本書。

哲學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美學經典名作:《論攝影》(On Photography)。

我剛開始接觸這部作品的機緣來自於永和社大的美學課程,來自於那些有理解這部作品之必要性的年輕學員,他們大多是新世代的攝影師或電影導演。

然而,《論攝影》這本被外界譽為攝影聖經的經典著作,本身的論述重點卻並非攝影,而是影像,甚至可以說,這部著作的論述重點根本不是影像,而是影像的生命政治學(bio-politics)。

影像的生命政治學,一個非常奇特的分類,一個我們不曾思考過的可能歸類。生命政治學談論政治,可是她談論的卻不是人們生活裡習慣談論的政黨政治,甚至不是談論傳統知識分子常談論的自由主義或左派的政治理論。

生命政治學的骨幹其實是技術哲學,她思考政治的切入點,往往著眼於現代技術如何滲入我們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

那麼,生命政治學,在什麼意義下,是一種政治理論和政治批判?

生命政治學的淵源來自於海德格,而晚近親緣性較高的理論延流則是批判理論、傅柯、韓柄哲以及拉圖的行動者網絡理論。這些哲人對於政治思考的共同通起點是:舉凡能有效動員人與人、人與物關聯的一切,都是政治。

讓我們從這樣簡單的思考開始著眼:

試想,我們生而為人,每天眼睛一睜開,就要面對無盡的關係連結。我們面對人,也處理物,我們忙碌的運轉在一切人與物的調節之中。所謂的生活,無非是處理無止境人事物的種種關聯。

然而在現代社會,什麼是連結起這一切關聯的中介技術?什麼是在不知不覺中更動一切生活關係的幕後黑手?這是生命政治學所要追問的關鍵所在。

可以說,生命政治學對於政治的思考,是更全方位的批判、檢視現行社會運作的機制。她繞過了表面對立的政治立場、政治理論,而更深入地將理論的利刃扎入日常生活的血脈之中。

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適當的定位是一種關於影像的生命政治學。因此,它不僅僅是美學,更是一種政治學。它甚至不止步於政治學,而是一種生命哲學。

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所思考的,是現代生活何去何從的生命哲學。

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在標題上看起來像是在談論攝影,然而,對於蘇珊桑塔格而言,攝影不僅僅只是攝影,《論攝影》一書真實核心問題是追問現代攝影技術大量進入我們現代生活後,一個充斥著影像的現代社會何去何從的大問題。

因此,在《論攝影》全書一開始,蘇珊桑塔格幾乎開宗明義的說道:

照片在教導我們新的視覺準則的同時,也隨時在變更生活中的人對於什麼才值得去看,什麼是我們有權力去看的種種觀念。

就這個意義上來說,攝影不僅僅只是攝影,相片裡的影像已經是一種生命政治學。

現在,我們逐層撥開蘇珊桑塔格要我們看見的現代生活紋理。

獵補與召喚

攝影,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學,同時是一種觀看的倫理學。

攝影捕捉它所要捕捉的瞬間,猶如獵人獵補他所要獵捕的獵物。拍攝,這個動作其實已經隱秘的重新設置你和事物的關聯。

照片裡的影像可能歪曲,但人們觀看照片時永遠存在一種假設,假設存在或曾經存在某件事,就像照片所呈現的那樣。

因此,在藝術性質的想像上,攝影地位完全不同於繪畫或文學。繪畫或文學,在人們的想像中,是重新變造過的現實,是創作,是昇華,是想像力構建的虛幻世界。然而,對於拍攝,在一般人們的認定裡,則往往較容易和某種記實或紀錄聯想在一起。

相片,更像是一種檔案,而攝影集,則更接近一種建檔。因為在群眾想象上,攝影更接近一種對現實不同角度的重新認知,而非一種虛構或是想像。

因此,一個人除非通過哲學反思,否則很少意識到影像如何細微的形塑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

可以說,除非學會哲學反思,否則人很少洞察到攝相所隱含的認知變異,而這種對於認知的變異甚至牽涉到一層權力關係,它隱微的鏈接起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的關聯。

相機的每次使用,都帶有侵入性。攝影,是現實的手術刀,它總會通過切除些什麼,並抓取些什麼原先在表象中隱而不顯的存在。

因此,如果我們借用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的語言來描述的話,我們可以說,攝影是一種召喚,攝影用鏡頭召喚事物的存在,如同我們知道一個人真實的樣子和他在鏡頭中的形象差別,事物在鏡頭前,總會被召喚出一些原先生活中所未開顯的存在。

鏡頭與人物共謀,只是人們通常只關注這個雙向關係的單一面向,我們使用了相機,我們操作著鏡頭,我們因此誤以為相機只是我們的工具,我們甚至誤以為我們在這個層關係中握有絕對的主導權,畢竟我們是使用者。

不過,從另一面看,事情發生了逆轉,人製作影像,彷彿是為了讓自己被影像牽引,走入另一層比現實更加真實的世界。這其中的生命哲學是,我們都知道,和稍縱即逝的瞬間相比,在拍攝中留存的影像比我們生命世界之中的任何事、任何人都還永久,為此,人們將步入影像的誘捕之中。

攝影,是一種獵殺,在獵殺中,它取走它所認定的事物的靈魂,而後釋放事物,任事物在流逝的歲月裡隱入記憶。

AP_19151208081303
Susan Sontag|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變造現實

我們前面說,人們在觀看照片時永遠存在一種假設,假設存在或曾經存在某種現實,如同照片所呈現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