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下):一個充斥影像的現代世界意味著什麼?

讀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下):一個充斥影像的現代世界意味著什麼?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影像在變換我們視覺法則的同時,也在變更我們如何去知覺世界的方式。現代世界是一個鏡映的世界,是一個用無數的影像層層疊疊拼接起來的森羅大網。

巴爾扎克與攝相術

在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裡,一段關於文學家巴爾扎克的軼事說得可愛。

巴爾扎克,馬克思最心儀的小說家。

馬克思在年輕時,曾立志著手大部頭的巴爾札克文學研究專著,甚至想在布魯塞爾創立工人俱樂部,在每週都有一個專門用來喝著大口啤酒、暢談巴爾扎克文學藝術的不眠夜晚。

從文學技法分析,巴爾扎克最擅長的技法,是將各式各樣微小的局部細節放大,然後用並置、跳接的方式,去誘引讀者在藝術性的灰色地帶,自動催生對於世界生動活潑的領會。

你知道人是不可能描述盡一切細節的,而我們對人事物的判斷,也不可能是像核對帳目那樣去結算得出總數。甚至相反的,在我們的意識底層有一種自動締結意義的邏輯法則,這種意義催生的法則是以局部影射整體。比方說,我們不自覺的深信一個人的穿著,可以透露一個人的態度,一個人的住所,會透露他的生活。

巴爾扎克相當擅用這種藝術技法,這種技法是屬於藝術層次而非僅僅只是技術,因為一個人要做到像巴爾扎克那般流水行雲是非常難的,巴爾扎克運作文字最魔鬼的地方在於它全然不是在意識層操作,而是讓無意識自然流露、自動浮現。

然而,當巴爾扎克第一次被攝影的時候,我們這位大文豪是如此的恐慌。

巴爾扎克在文學領域中未曾遭逢敵手,然而,在機械複製技術中,巴爾扎克知道自己遭逢生平最大的對手。

巴爾扎克對於攝相的理解是如此的:

每個身體在自然狀態下都是由一系列幽靈般的影像構成的,這些影像層層疊疊直至無窮,過去人類從不能從某個鬼影、從某個不可觸摸的虛無中創造一個物件。

現在,當相機攝相時,攝相技術隨時能抓取在時光中流轉延續的重重身影中的任何一抹瞬間,剝下其中的一片,再一片,令其與原身脫離,重新連結,將其用掉。

一切被捉取下來的影像都可以脫離原先的序列,一切被捉取下來的影像也可能與一切影像重新拼接,生成新的存在。

如此,看似最現代的科技技術,從另一方面看,卻也像是最古老歷史的一次回歸。攝相技術,如同原始部落裡的巫術一樣,它能勾魂攝魄,重新召喚存在。

憂傷的物件

因此,一張相片,一抹影像,我們於其中也望見了現代人的宿命。

一張相片是最具備個性的,在它的一瞬之光中捕捉了僅屬於眼前的存在,一個純粹屬於當下的此時此刻此地。

然而,一張相片也是全無個性的,等候它的是另一個任人擺弄的命運。

一張相片僅只是一塊碎片,隨著時間點的推移,繫泊它的繩索未來將會逐漸鬆脫,它將漂浮進一片柔和的過去之中,那一片柔和的過去不僅只是抽象的,我們說,那將是一片片允許人們動用任何想像去填充的多元空間,人們將以自由的名義謀殺它的自性。

影像的宿命,其實也是使用影像的人們無法擺脫的宿命。視覺所及,眼前的天地,世界無非是片無限延展的百貨櫥窗。

我們望向櫥窗裡的物件,而後從大面積的櫥窗玻璃反射中看見自己和物件重疊的身影。我們誰都是商品,都是憂傷的物件。觀看的我們一開始在櫥窗之外,而後意識到自己也在櫥窗之中。

每個被拍攝的對象都將成為一種消費品,同時也都將是一種消耗品,如流般滾滾而來的影像翻捲沖刷我們的眼睛,須臾之間又隨即隱沒在我們視線所及之外。一切去了又去來,來了又去,多如繁星的影像疊加著影像,似乎在合力掩飾這樣的一個明眼的事實:眼前這個活潑而充滿生氣的新世界,眼前這個多元喧囂的新時代,其實是一個空洞一片的繽紛舞台。

夢中之夢

現代影像在變換我們視覺法則的同時,也在變更我們如何去知覺世界的方式。

相較於文字,影像具有截然不同的語法。

拍攝,可以讓任何事物都從原先的脈絡抽離出來,以現實中人們不曾如此意識的方式重新站佇立在我們眼前。在技術上,甚至只要利用不同的取景或不同的對焦方式,便足以引發影像接收者無限的意趣想像。

攝像,是種勾引。

現代攝影的這項簡單特點,所引發的現實效應是不同凡響的,它帶來了全新的世界觀。這種新時代的世界觀,反對過去那種理解事物必須連同事物的脈絡、歷史一併領會的舊式思維方法。現代影像的法則,否決時間與空間上的任何一時與任何一地自身具有的不可穿透性。

在現代影像世界中,沒有哪一刻或哪一個狀態該是神秘的、該是有理解門檻的。相反的,一切的一切,都看作是可以自由進出。這是現代影像世界背後所預設的世界觀,倫理觀。

讓我們這樣說吧,當人們以相片或影像的模式來領會當下的生命與眼前的世界是時,舊時代的價值便土崩瓦解。影像與照片,不斷誘發人們以自由異想、織作幻想夢的方式去經驗世界。

照片不解釋,照片勾引。

影像,將深邃的世界轉成零散的碎片。

對此,蘇珊桑塔格如是說:「人們不可能用照片去理解世界。」

這是因為,現代攝影的存在法則與理解的原理背道而馳。理解,從不接受表面的世界,理解的原理,是以敘述的方式去捕捉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存在。然而,攝影則更願意停留在表象的世界,影像留戀於事物的外觀,而從外觀的表層勾發意象,意象勾聯其它意象。

很弔詭的,飄浮在意象的汪洋,似乎讓我們得以飄移出現實世界,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卻也讓我們更脫離不了現實世界。這是因為,現代世界是一個鏡映的世界,是一個用無數的影像層層疊疊拼接起來的森羅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