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行車數量雖不斷增加,在馬路上卻仍屬弱勢族群。若硬體設施改善跟不上自行車騎士成長的速度,和行人的衝突只會有增無減。
文:闕士淵
自行車已成為台灣相當流行的交通方式,尤其台北市YouBike的普及更再次激起部份市民對「單車城市」的想像。然而,自行車族群的快速崛起,卻也為本已嚴峻的交通狀況帶來負擔。我們將聚焦自行車的用路文化,整理目前常見的違規事項及國外經驗,為台北的交通發展提供更多元想像。
你可能不知道騎士最愛:闖紅燈、公園騎車
自行車違規問題漸多,北市警方近年加強取締,2013年自行車違規有552件,2014年996件,增加近8成。其中以闖紅燈最多,其次為逆向行駛、行駛騎樓或人行道。
而從2014年3月起開始對YouBike違規記點後,至2014年11月,經統計,共有752起違規件數,其中以「未在指定地點騎車」最多,佔423件;第二名則是在騎樓行駛,佔119件。
北市交通局表示,違規第一名「未在指定地點騎車」,指的就是在公園等處騎車。由於多數公園內沒有自行車道,常有民眾將YouBike或自行車騎進公園內草皮、PU跑道。
而2014年警政署也曾統計,2011年至2013年,全國單車事故每年分別死亡44人、57人及62人,逐年增加,2014年至6月止也造成29人死亡。
此外,2014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已有607人因自行車酒駕被取締並罰鍰。
好消息:違規是可以罰的
至於現行罰則,北市公園管理處長張郁慧說,若是違規在公園內騎YouBike,會移給交通局記點處分;一般自行車則採勸導,不聽勸就可依公園管理自治條例開罰最少1,200元。
北市交通局公告的YouBike違規記點辦法如下:
交通局另外指出,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3條規定,自行車若有以下違規,將處新台幣300至600元罰鍰;若騎士拒絕接受酒精濃度測試者,處新臺幣1,200元罰鍰。
事實上:我們的騎士對交通號誌、法規沒有概念
根據新聞資料,自行車騎士違規率不斷升高,一個原因在於部分自行車騎士並未明確認知自己是「車」,或者刻意忽略這點。警方就指出,不少民眾以為自行車沒牌照,違規不會被罰,但成為「流動路霸」可能害人害己。
騎士對交通號誌、法規沒有概念,亦是造成人車爭道、壓迫行人路權的因素。
其它國家怎麼做?
瞭解台北對自行車的規範後,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單車文化先進國家如何約束自行車騎士。
在日本,東京警視廳即針對自行車提出「自行車安全利用五原則」,對自行車騎士有非常明確的規範。
其中,在人車共道的人行道上違規,最重可罰2萬日圓(約新台幣5,040元);違反自行車靠左行駛者,最重可以處拘役3個月或5萬日圓(約新台幣12,600元);夜間行車而無車燈的可罰到5萬日圓;酒駕罰則最重,可處5年有期徒刑或100萬日圓(約新台幣252,000元)罰款。
號稱單車王國的荷蘭,幼稚園及國小都必須教授自行車禮儀與安全常識。每年4月,全國20萬名小學畢業生更須參加6公里自行車路考,應對各種路況,拿到「弗齊也」(Verkeersdiploma,自行車證書),才能確保在國中時安全騎車上學。
而荷蘭路上還有單車警察巡邏,遇有不法隨時開單,當地自行車騎士平時須負擔的法律責任,其實比台灣騎士嚴格:
若明明有自行車專用道,騎士卻還往人行道、車道鑽,絕對面臨罰則。以為偷偷闖紅燈、逆向行駛沒事,很快你就會看到一個警察騎著自行車來開罰單。假如夜騎不開燈,也必須繳交60歐元罰款。荷蘭廣設自行車停車場,帶給騎士方便;但若騎士沒有停在該停的位置、恣意停放,回頭可能就遍尋不著,得用25歐元贖回。
►腳踏車到底是車還是人?想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台灣可借鏡荷蘭
►單車騎上人行道,再有禮貌也稱不上真正的友善
目前觀之,台北市離柯文哲競選市長時所提出的相關自行車政見,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自行車數量雖不斷增加,在馬路上卻仍屬弱勢族群。且警察執法不嚴、人車共道等問題亦不見政府積極解決。若硬體設施改善跟不上自行車騎士成長的速度,和行人的衝突只會有增無減。
►柯文哲YouBike政見:打造棋盤式路網,讓騎士「有路用」
腳踏車不是行人、腳踏車不是行人、腳踏車不是行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然而,身為騎士,我們仍能為改善馬路的秩序做出努力。首先必須調整的是心態,腳踏車不是行人!
既然是車,就得按車的規矩。騎車上路時,建議將自己設定為在騎機車、甚至開車,遵循的應有的道路規則,如此便能避免某些突發狀況,或預先反應。
除了政府單位不斷強調的「行人優先」外,以下整理數點常見自行車騎士忽略的用路原則:
1. 跟隨交通號誌
這應該是上路的基本。若需要教材,可至交通部道安會網站查詢,還可在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線上模擬考題測試自己的實力。
2. 靠右行駛
路很寬不知道該走哪一邊?靠右邊就對了,免得讓對向會車的騎士無所適從;另外,慢車、右轉車也應該靠馬路外側(右邊),超車請從前車左側。
3. 不並排騎車
常見於河濱公園車道、大安森林公園或大學校園週邊,情侶、好友相談甚歡卻忘了有其他人要超車過路;再者,台北市內大部份的專用道寬度也不過能讓2台車併行,享受快樂時光的同時,可別忘了路是大家的。
4. 保持車與車間距
受限於部份人行道狹窄且人潮眾多,不論是騎行或牽行,緊貼前車或行人的狀況十分常見,當然也就容易撞了。
5. 勿急煞、急彎
不少人會在路上突然減速,這將讓後面的騎士難以反應,極可能使人摔車或引發追撞。轉彎之前也千萬拜託先看一下後頭有沒有人!
6. 過馬路應減速
你永遠不知道岔路會不會突然有車或行人衝出來,特別是充斥窄小巷弄、難以迅速看清路口狀況的台北市。
7. 防衛性駕駛
永遠假設自己有撞人和被撞的可能,上路時除了注意其它人、車,也要想辦法讓人看見你的存在。適時按車鈴發出聲音提醒是個有效的方法。
給行人:注意路況、不要忍氣吞聲
請不時低頭看看,自己是不是踩在自行車道上了?北市府已提出要努力讓人行道上人車分流,在有明確劃分車道的路段,請把路權交給自行車騎士。
另外,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在人車共道路段,盡量預想腳踏車可能出現的方向(特別是後方),才能即時反應;或者多走騎樓,按規定,騎樓不能騎腳踏車。
若遇騎士違規,不妨立刻出聲制止,或者記下車輛號碼與時間、地點,將違規的照片或影片透過「台北好行」APP或市長信箱、1999等管道向台北或新北市交通局檢舉,交通局將會以簡訊通知違規的YouBike會員。
給汽、機車駕駛:把慢車道還給慢車
請你們給自行車騎士一條生路吧!紅線臨停、併排停車正是把自行車騎士往快車道和人行道排擠的主要原因,要是能好好地騎在慢車道上,誰要去跟別人搶呢?
逼車或迫近都會讓敏感的騎士感受巨大生命壓力,請更小心謹慎地執行每個動作。
在台北市交通政策逐漸關注自行車族群,甚至意圖朝單車城市發展的當下,我們正處在路權重新協調與適應新文化的陣痛期。在此,希望本文能引起對自行車路權及違規行為更廣泛地重視,一起改變我們的生活。
相關新聞:
- 不讓行人 北市單車違規量暴增8成(聯合)
- 單車事故多 3年163死、2.5萬傷(聯合)
- YouBike違規記點 公園內騎車最多(自由)
- 自行車酒駕 已607人遭罰(中央社)
- 單車易肇事路段 忠孝東路蟬聯榜首(中時)
- 騎YouBike遭對向來車撞飛 長腿妹奇蹟「無傷落地」(東森)
- 單車新規定喊「借過」 還要回頭說謝謝(TVBS)
- YouBike違規記點辦法(台北市交通局)
- YouBike大台北臉書粉絲團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