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中印邊界流血衝突,印軍增至20死,中國官媒社評指印度「傲慢自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和中國部隊在邊境發生衝突,印度表示已有20名軍人死亡,是1975年後當地首次發生的印軍戰死事件。兩國互相指責對方未遵守協議,中國官媒社評文章稱印度對局勢有2個誤判。
(封面照為印軍15日前往喀什米爾地區。2020/6/17 12:50 更新:林宜萱,核稿:楊士範)
印度和中國因對邊境的實際控制線認知不同,在邊界軍事對峙已久。雙方部隊在15日晚間發生暴力衝突,印度官方昨(16)日下午稱有3名軍人喪生,晚間再表示又有17人死亡,共計20名軍人喪生。
《印度快報》指出,印度軍方表示,衝突是中國方面引起的。中國部隊擅自在喀什米爾地區拉達克(Ladakh)加勒萬河(Galwan river)的南岸設立新崗哨,該地原是印中之間的無人緩衝區,海拔高、氣溫低於攝氏零度以下,戰鬥過程有士兵落河;印度士兵屍體有些身上有傷痕,另一些則疑似死於失溫。
《法新社》指出,中國外交部證實15日有發生衝突,發言人趙立堅將衝突原因歸咎於印度,稱印度部隊「2次越過邊界線」,挑釁和攻擊中國部隊人員,導致雙方發生嚴重肢體衝突。中國外交部沒有提及傷亡數字,《今日印度》則稱,約有40名中國解放軍在戰鬥中受傷或死亡。
對峙已久,近期各有動作
印度和中國自1962年以來爭奪喜馬拉雅山脈的領土面積,未曾達到共識。《衛報》指出,中國聲稱擁有山脈東側逾9萬平方公里、西側約3萬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現為印度實質佔領。雙方近年來衝突不斷,印度在當地大量修築新公路和飛機跑道等基礎建設,以利軍隊調動,引發中國不滿。
《衛報》報導稱,自4月下旬以來,中國沿著其實際控制線設立營地,調來火砲和車輛,讓印度部隊措手不及。雙方多次發生肢體衝突、丟擲石塊:印中高級軍官於本月6日進行會議,承諾各讓一步。中國解放軍在15日原正向東撤例,卻又回頭,與印軍狹路相逢而發生這次事件。
此為1975年後印度軍人首次喪生於中印部隊衝突中。《中央社》指出,中國部隊當年在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開槍打死4名印度士兵。雙方其後的衝突都以鬥毆和丟石塊為主。
印度外交部聲明,如果中國遵守兩國高層達成的協議,雙方就能避免傷亡。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今日刊登社評,稱印度「傲慢自大、有恃無恐」,是兩國邊境衝突持續緊張主因,呼籲印度加強管束前線人員,「局勢降溫對大家都有好處」
社評稱,印度有2個誤判,一是誤以為中國因美國施加戰略壓力,就不會與印度交惡;二是誤以為印度軍力比中國強。該文表示,中國現在不公布解放軍傷亡情況,是為了避免兩國輿論進行比較,導致進一步情緒對峙。
(以下文章原刊於6月17日)
原標題:中印邊界1962年來首起致命衝突:3名印軍在「棍棒石頭」下喪生

(封面照為在2018年中國和印度邊境,印度軍隊的坦克車經過。)
中印邊境自5月以來爆出多次衝突,關係持續緊張,今(16)日下午,印度陸軍指出有3名印度軍人在中國邊界的一場衝突中喪生,《環球時報》記者則在推特上指解放軍共有5人死亡、11人受傷,雙方都有人員傷亡。這是中印自1962年戰爭以來,造成死傷最嚴重的衝突事件。
沒用槍,但有8人死亡
《ETtoday》報導,根據印度官方聲稱,中國解放軍殺害3名印度士兵,其中包含喀什米爾地區拉達克(Ladakh)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的軍營指揮官;這起對峙發生於15日晚間,使得中印邊界的緊張情勢加溫。
聲明指出,就在雙方高級軍事官員舉行會晤,打算趨緩緊張情勢時,中印軍方於15日晚間的對峙變得暴力並造成傷亡;印方損失的為1名軍官和2名士兵。
《ETtoday》報導,《印度電視台》(Indai TV)則指解放軍在衝突中,共有5人死亡、11人受傷,並聲稱來源是引用中國媒體《環球時報》。不過最早發出此消息的《環球時報》王雯雯則在推特上後續表示,這個消息尚未經過中國官方確認,印度媒體這樣引用她的推特是「不專業」的行為。
I cited an Indian source of @NewsLineIFE about a physical clash at LAC China-India border yesterday. No confirmation from the official Chinese source regarding casualties yet. It is unprofessional for Indian media to say this is official news from the Chinese side. @IndiaToday pic.twitter.com/OIGBKq61Gn
— Wang Wenwen (@WenwenWang1127) June 16, 2020
《Hindustan Times》報導,消息人士指出,這次衝突中沒有人使用槍械射擊,所有死亡都是士兵投擲的石頭和棍棒造成的。軍隊對此沒有發表評論。但是這不是兩軍第一次在該地區交戰或使用石頭作為導彈互相攻擊。雙方軍事指揮官目前正在進行會談,以化解緩和緊張的局勢。
《自由時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印度軍隊嚴重違反了我們的共識,兩次越境進行非法活動,挑釁和攻擊了中國人員,導致兩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人身衝突」。
中印衝突由來已久,邊界模糊引發爭議
《BBC》報導,印度和中國有著超過3440公里的邊境線,但2國對大部分邊界都有不同看法。2國邊境巡邏人員經常發生衝突,偶爾會發生混戰,但雙方都堅稱40年來沒有發射過子彈。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2支軍隊,2國的軍隊在很多地方都沿著中印實際控制線對峙,但拉達克地區的分界線非常模糊,包括河流、湖泊和雪山等險峻的地形意味著士兵之間的分界線經常會發生變化。印度指責中國佔領了該國3.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過去30年的幾輪談判中,雙方都未能解決邊界爭端。
據信,這是印中雙方對峙以來第1次出現人員傷亡。中印此前在1962年發生戰爭,當時印度遭受了屈辱性的失敗。(編按:應為1975年以來第1次有人員死亡。雙方自1962年至1975年陸續有衝突,1975年中國軍射殺4名印度軍人後,雙方衝突以肢體暴力為主。)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印度和中國2國共同邊界約2000公里,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3個部分。
《CNN》報導,而此次發生衝突的地方,位於實際控制線(LoC)上。實際控制線是中印1962年印中邊界爭端的結果,介於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區,和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之間。阿克賽欽由中國管理,是新疆的一部分,但也被印度政府稱為拉達克(Ladakh)的一部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莫迪,都透過了民族主義的建立和對未來的「偉大承諾」來獲取群眾支持。這種方式通常會轉化為激進的言論,尤其是在針對國內的群眾。
儘管德里公開呼籲緩和緊張局勢,但印度部分政府官員還是採取了激進的態度,例如內政部長阿米特(Amit Shah)稍早曾表示,「任何入侵印度邊界的行為將受到懲罰。有人曾經說過,美國和以色列是唯一願意並且有能力為士兵的每一滴鮮血復仇的國家。現在莫迪已將印度加入該名單。」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最新:印度稱三名軍人在與中國軍隊衝突中死亡(BBC)
- 快訊/3印度士兵遭殺害!與中國軍隊對峙期間喪生 中印邊界緊張加劇(ETtoday)
- 陸證實「中印邊境爆嚴重衝突」 印媒:解放軍5死11傷(ETtoday)
- Three Indian soldiers killed in clashes along border with China in the Himalayas(CNN)
- Indian officer, two others killed in clash with PLA; casualties on both sides(Hindustan Times)
- 中國殺害3印度官兵 趙立堅反嗆:印度挑釁、攻擊中國人員(自由時報)
- India-China border news LIVE UPDATES: Argument over Chinese post in buffer zone sparked off clashes(印度快報)
- India-China Border Clash Updates: 20 Indian soldiers killed in Galwan, US says monitoring situation(今日印度)
- Indian and Chinese troops in deadly border clash(法新社)
- India says 20 soldiers killed on disputed Himalayan border with China(衛報)
- 中印部隊邊界衝突 印度官兵增至20死(中央社)
- 社評:印度須走出對邊境局勢的兩個誤判(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黃筱歡
最新發展:
-
中印邊界爭端平息,為什麼印度卻開始北方領土界線調查行動? 1年前
-
中國證實「中印邊境衝突」造成解放軍4死,為什麼晚了8個月公佈傷亡數字? 1年前
-
去年爆發45年來首次「軍人死亡衝突」後,印度、中國達成協議自班公湖撤軍 1年前
-
美智庫評2021全球風險:「美中為台灣爆發危機」、「美中在台交鋒」成焦點 2年前
-
報導台灣雙十國慶的「注意事項」:中國使館給印度媒體下指導棋,在推特上被戰翻 2年前
-
和解了?中印達成5點共識同意撤離邊境熱點,中國官媒卻稱:「印度很需要再有失敗教訓」 2年前
-
不只禁用抖音等59個中國App,印度總理停用「@莫迪總理」微博帳號 2年前
-
印度、尼泊爾領土爭議硝煙四起,袖手旁觀的中國其實戲份不多 2年前
Tags:
不管年終領多少,小資也能變大戶!數位經濟時代必備的永豐DAWHO數位帳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年終將至,領到年終獎金後該如何聰明理財?尤其面對升息、通膨、經濟不穩定的時侯,更需要一套抗通膨的理財之道。新的一年想變身理財大戶,或許就從永豐DAWHO數位帳戶開始。
年關將近,相信不少人都想在這個時機好好整頓未來一整年的財務規劃,領到的年終獎金該如何有效配置也至關重要。在2022年10月舉辦的「DAWHO之夜──大戶方舟策略,迎接未知挑戰」直播活動上,主持人吳怡霈與理財達人寶可孟、存股達人大俠武林兩位專家曾分享動盪經濟局勢下的投資觀念,以及運用新世代數位工具掌握投資風險,總結出適合市場波動時期的投資策略;如今,投資市場仍波動不斷,投資人究竟該如何判斷局勢、穩健配置個人資產?新的一年,想要達到長期且有效的理財投資,你準備好了嗎?
又到了領年終獎金的日子,不同的產業有著不一樣的結果,有的公司年終可能高達52個月,亦有發不到1個月年終的例子,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無論是否享有優渥年終,都要審慎理財,善用這筆款項。若今年獎金相對微薄,更不能氣餒,必須好好布局下一步,盤點個人財務狀況、擬定目標,在新的一個年度展開聰明的理財之道。
除了活存、定存,要避免辛苦賺來的資本變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投資。市場上投資工具琳瑯滿目,較穩健的主流工具包括基金、台股、美股,近年隨著AI科技進步,也發展出智能投資工具,幫助投資人克服人性弱點、提供理性判斷的決策。無論選擇哪種工具,投資理財一直是人生的必修課,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時,也可參考「DAWHO之夜──大戶方舟策略,迎接未知挑戰」中理財達人寶可孟所說的,投資只要把握「80/20法則」,將多數資產投入穩健標的,少部分資金用於波段操作,就能安心參與市場活動。
近年來數位經濟的崛起,數位帳戶已經是新世代必備的投資工具。永豐DAWHO數位帳戶,提供一站式多元的服務體驗,除提供台外幣存款帳戶外,更成功整合基金信託、台美股交割及DAWHO現金回饋信用卡等多元的金融服務與功能,可以說是2023新年度的理財好幫手。
許多投資小白往往先從存錢開始,而永豐DAWHO數位帳戶推出大戶等級客戶享有新臺幣活儲年利率最高達1.5%(*註1),讓小資也能逆襲變大戶。此外,永豐DAWHO也提供每月最高20次的跨行提款、轉帳免手續費優惠,且支援QR Code掃碼提領現金,在永豐、中信ATM皆可使用,支援日常生活便利無虞。
此外,永豐DAWHO數位帳戶更提供專屬理財報告,提供投資現值總覽、臺外幣存款變化,讓客戶輕鬆掌握每月金流,定期檢視資產配置,無論是台美股交割及基金申購,皆能進行查看及追蹤,同時也有永豐「智能理財ibrAin」,為沒空盯盤、財力有限的小資族省時省力,提供ETF投資標的布局全球市場及24小時監控市場脈動的服務,給予客製化投資組合調整建議,不再心慌意亂;此外,最低只要NT$3,000就能開始投資第一步,申購、贖回再平衡皆可享0元手續費。
實現成為大戶的新年新希望,實踐穩健理財的最終目標,即刻申辦:永豐DAWHO數位帳戶!
*註1:大戶等級客戶即當月平均財富達新臺幣10萬元(含)以上之客戶,於新臺幣30萬元(含)內享有1.5%活儲利率。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inopacFund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USStock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ShareShares
3. ibrAin:
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ibrain
4. 大戶投:
「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信用卡注意事項:
謹慎理財 信用至上
銀行客服24小時服務專線:(02)2505-9999、0203-08989
信用卡客服24小時服務專線:(02)2528-7776、0800-058-888(限市話)
循環信用利率年息2.74%~15% (基準日2015/8/3),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X3.5%+指定金額
(100元新台幣/3.5美元/350日圓/3歐元) 其他費用請上永豐銀行網站查詢